五批次进口牛奶上中国黑榜:澳洲酸奶酵母菌超标被销毁
2017年3月13日,从国家质检总局方面获悉,来自澳洲的草莓果味酸奶,因为酵母菌超标,被销毁处理,制造商英文名字是BROWNES FOODS OPERATIONS PTY LTD,由河南的米克普朗(河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进口。
无独有偶,来自荷兰的金多-金装植脂淡奶(调制炼乳)因为货证不符,被退货处理,生产商英文名称是FrieslandCampina Consumer Products,由深圳市天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进口。
不止如此,来自新西兰的草莓、香蕉和巧克力活力牛奶滴(风味饮料)-塑料瓶,因为标签不合格,全部被销毁处理,制造企业英文名称都是NORPAC Foods, Inc.,统一由上海科涌经贸有限公司负责进口。
“许多人深陷进口牛奶就是品质优越的误区。”乳业人士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认为进口的、贵的就一定是好的,盲目推崇“洋牛奶”,却不知这种消费理念,让自己多花钱却没喝到好牛奶。
在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等业内人士看来,国内进口牛奶增长迅速,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奶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消费者存在心理选择性消费,有猎奇心理,对进口产品有偏好。此外,由于国外原奶价格不断下降,进口牛奶的价格更便宜,也促进了进口牛奶的销售。
但实际上,外来和尚未必就能念好经!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多个批次进口问题牛奶被销毁,来源包括德国、法国、丹麦、新西兰、澳洲等多个国家,其中也不乏百吉福、荷兰乳牛等品牌产品。原因多为菌群超标、酸度超标、发霉、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包装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货证不符等。“出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等问题,生产商要负主要责任。”宋亮表示,进口牛奶之所以频频出问题,和澳洲、欧洲的部分企业对生产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误有关。
据悉,由于中国市场空间较大、利润较高,加之部分消费者盲目崇拜进口牛奶,不少国外企业开始专门针对国人定制各种乳制品,有些国外企业不具备生产资格,因而选择大型乳制品企业如迈高集团、恒天然进行代工;有些企业虽然具备生产资格,但都是“小作坊”,生产的乳制品安全、质量压根没有保证。
然而,有一点都是相同的,即上述国外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并不在当地进行销售,但被运送到国内市场时,就都摇身一变“原装原罐进口牛奶”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此外,目前除了部分巴氏奶和高端进口牛奶产品采用冷链运输或空运外,大部分进口牛奶的运输途径还是海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从欧洲到中国的集装箱运输的运期一般在38天左右,有时会更长。
在漫长的运输途中遭遇高温、恶劣天气都可能导致货损,海上昼夜温差加大会让牛奶营养发生流失。类似发霉和包装不合格等,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储藏不当导致的问题,比如包装受到挤压或破损,外部环境恶劣导致产品发霉等,也都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