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在异乡:非洲人的中国梦(组图)
广州宝汉直街的出租房里,每天的例行祷告结束后,非洲人莫利靠在床沿上发呆了很久,两个月的签证到期了,在广州一无所获的他明天将返回苏丹老家。在这条著名的“非洲人街”上,无数个带着“淘金梦”的非洲人穿梭其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李东/摄
每当暮色渐深,宝汉直街一反白天的冷清,开始热闹起来。从200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非洲商人来到广州从事国际贸易,宝汉直街一带逐渐成为非洲人聚居区。2013年,李东搬进了宝汉直街,在一栋全是非洲人的城中村住宅楼里,他租了一间5平米的房间,历经8个月,记录下2014年前非洲人在这儿鲜为人知的生活。
莫利是李东的邻居,第一次来中国闯荡的他,还是宝汉直街上的“新人”。莫利的父母看到家族里的哥哥在广州打拼七年多发了大财,于是倾尽全家财力,凑了1600美金,拜托这位哥哥带莫利来广州淘金。他们似乎觉得广州遍地是机会,赚钱就跟上树摘果子一样容易。
莫利从没出来过,大城市里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他在宝汉直街的城中村租了一间12平米左右的房子,租金1200元,不包括水电、通讯等费用。图为莫利在家中做祷告,他是一位穆斯林。
这里的房子租给非洲人会贵些, 家电和家具的磨损率高是一个主要原因,“他们的块头太大,上次那个‘鬼佬’把床都坐塌了。”一位房东抱怨道。甚至有些人来自原始部落,不会开锁、使用空调、煤气灶等电器。而且住的人也多,通常一个人登记,却四五个人居住,房东常常是睁一眼闭一眼,“唉,人家背井离乡的也不容易嘛。”图为电视里的非洲音乐响起,莫利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
李东第一次来到莫利的房间时,他打开了一个箱子,从中轻轻拿出一件皱巴巴的长袍穿上,说这是家里人为他来广州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倾力缝制的精美驼毛绒长袍,可哪里知道这里这么热,根本没法穿。所以一定要穿上拍张照片,好给家里人一个交代。
在广州,莫利主要跟着开贸易公司的哥哥做事。因为在中国的援助下,苏丹目前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在大兴土木,所以哥哥让莫利去寻找合适的工程设备供应商。
莫利白天忙于各个批发市场,晚上就会泡在宝汉直街和环市路交界的苏丹餐厅里,和朋友交流信息以及收获。图为好哥们也会在这儿叮嘱莫利一些各种应该注意的规矩和事项。
这家餐厅是一个非洲穆斯林聚集地,只有在这儿,莫利能无拘无束地笑一笑。
莫利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每天无论多忙,他都要严格地祷告,不管是在家里、饭店还是清真寺。图为莫利来到宝汉直街附近的小东营清真寺,和来自中东、宁夏的穆斯林同做礼拜。
莫利在做祷告。
非洲和广州本地的穆斯林一起参加开斋节的集会礼拜,共同的宗教信仰淡化了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偏见与隔阂。
两个月的时间里,莫利每天奔波于各大批发市场,出入广交会,努力寻找每个和基建工程相关的生意机会,但都没有让老板满意的结果。
很快,签证到期了,一无所获的莫利最终只能带着失落离开。
莫利回国后,坦桑尼亚人帕布罗住进他的房子,成为李东的新邻居。他比莫利勤快些,常在房间里做晚饭。帕布罗主要做一些日常用品的贸易,买回来的货物就堆放在房间里
与莫利的境遇不同,泰德目前已经在广州站稳了脚跟。泰德是安哥拉人,已过不惑之年,他一个人来广州3年多了,在宝汉直街租了一套房,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客厅用来办公,客房用来居住。
泰德还雇有一位安哥拉员工,住在这个套房的另一间客房里,主要负责到广州各批发市场去找货。而泰德自己主要和国内接洽,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者通过网络上的信息发现其国内的商机,再在广州找到合适的货物样本,寄回国内,以求找到合适的销售商。
3年下来,泰德已经融入广州的习俗文化。作为基督教徒的他,把耶稣的像放在电视机的后面,却把毛主席的像挂在客厅的正前方,“在这儿毛主席是老大,他能罩得住我。”泰德说他们经历了27年的内战,很痛苦,就是缺这样强有力的领袖人物。
他甚至逐渐成为“精明人士”,经常借用邻居士多店老板娘的缝纫机,每次只需支付10块钱的“器材使用费”。虽然他的手指粗大、还要借助老花眼镜才能穿上针线,但仍不妨碍他灵巧地踩着老式缝纫机为自己的几条西裤样品锁边。专业老道的缝纫技术,连老板娘都感叹不已。他说把样品做得更完美,客户才会满意。
不过泰德的生意也仅仅是过得去,生意真正做得好的,都集中居住在宝汉直街附近的金麓山庄。这名手里提着豆浆和油条的非洲留学生,就因为生意做得不错,一年后离开了宝汉直街的城中村,搬到了三元里北的别墅区。而泰德还只能住在宝汉直街上。
文森特也住在宝汉直街,他来自喀麦隆,在老家开了一间超市,几个姐姐在家打理。他来广州主要的工作就是到火车站附近的几个批发市场进一些日用品回去。文森特说,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他的家乡开店,让他在这儿的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肤色不同,这些非洲人与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同样是为了生计和梦想在广州打拼。不过,他们中不少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些甚至拥有博士学位。他们来到中国怀揣着的梦想不是当个小市民安居乐业,而是淘金致富。图为宝汉直街口的一家宾馆全部住满了非洲的采购商人,货物多得都没法放进房间了。
对于初次来中国做生意的非洲人来说,获得签证并不容易,且期限仅为两三个月。于是,很多像莫利这样境况的非洲人会想尽办法“黑”下来,希望赚到钱后再通过“中介”去香港、澳门、东南亚搞到续签,然后重新“浮现”出来,甚至宁可做货场的苦力,白天睡觉,晚上搬运。也有人会去做违法的事,比如贩毒、走私、兑黑币等。图为一名非洲人正在摊位前试用文字扫描仪,远处突然传来的动静,让他惊恐地抬眼望过去,皱巴巴的衣服和惊弓之鸟的神情,说出了他艰难的处境。
这条街的很多非洲人都害怕碰到警察,一查护照,就麻烦了。2009年7月,一名黑人在试图躲避广州警方的查证过程中,不慎从高楼坠下身亡,引发数百名黑人次日聚集在派出所门口,与警方对峙。这一事件,使广州的黑人闻名全国。在老广州人看来,这里一直不是单纯之地。图为宝汉直街,一名黑人因护照问题被警方逮捕。
围堵警局事件之后,警察、城管巡视地更为频繁。“没办法,对他们就得凶一点,不然他们不懂。”一名警察说。这些非洲人平时挺怕警察,可一旦急起来,可能四五个警察也按不住,因此常常看见十多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结队巡逻,能感觉到相互忌惮的气氛。图为一队全副武装的执法队伍正在宝汉直街上巡查,提醒占道的摊贩搬回去。
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但要融入这里并没那么容易,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隔膜甚至冲突在这里也真实存在,所以非洲人更喜欢自己聚集在一起。图为宝汉直街生活区里有5、6家士多店,一到晚上,就成了他们喝酒、神侃的战场。
清晨的士多店旁,几个衣着暴露的乌干达妇女聚在一起边喝啤酒边聊天,不时爆发出一阵大笑。经常有性交易者通宵在这里喝酒、招揽生意,天亮之后才陆续离去。
非洲的基督教徒在酒店里举办圣诞之夜嘉年华,他们借此机会聚在一起狂欢。
宝汉直街的菜市场里,几名裹着头巾的黑人女性正在采购,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中国式”生活。
非洲人非常喜欢美甲、修脚、美发、美容。在这条仅有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上,类似的店就有十多家。
2014年底,宝汉直街进行了一年多的整改、翻新,街道上担着衣服挑子的流动小贩再也没有出现,伸出街道的众多烧烤店也消失了,生意只能在沿街的店铺里做。非洲人不再喜欢长期居住在宝汉直街的民居房里,因为每7天就要和房东一起去警察局办理临时居住许可证。图为非洲人在街边店铺购物。
宝汉直街尽头是一条穿过广深高铁的隧道。虽然居住在这里的非洲人锐减,但每当夜幕降临,依然有数不清的黑色人群进去出来,带着快乐或忧伤,也带着憧憬或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