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抢人才大战是为了炒房吗?别让城市抢人才大战变质(组图)
近期随着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直辖市天津强势加入人才抢夺战,推出各种优惠落户和购房条件以来,持续一年多的中国城市人才抢夺战声势愈来愈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布人才吸引政策,仅2018年初至今已有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被发布。目前城市人才抢夺战的情况究竟如何?该怎样看待这轮突然掀起的抢人才风潮?
中国城市人才抢夺战
5月中旬,天津突然宣布了一项名叫“海河英才”的人才引进计划,放宽了学历型、资格型、技能型、创业型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其中针对学历型人才的落户条件尤为宽松: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也没有租房和交社保年限等限制,只要不超过规定年龄就能直接落户。这堪称中国大城市落户中少有的低门槛,引发数十万人一夜之间热情涌入,以至天津政府不得不仓促出台一些打补丁政策来抬高落户门槛,甚至政策一天一变,令许多人的落户希望落空。
天津发布“河海英才计划”,加入抢人大战(图源:VCG)
紧接着,深圳为招贤纳士也开出诱人条件。6月5日,深圳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在当地全职工作满5年以上、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按优惠政策购买人才住房或者申请获赠住房产权。
尽管天津、深圳引发的人才抢夺战风头正劲,但其实它们不过是中国城市抢人才风潮的最新缩影,而这场抢人大战早已打响。2017年2月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拉开抢人才序幕,随后西安、成都、杭州、宁波、南京等20多个城市按捺不住相继加入,连本就汇集天下英才的北上广深也终于出手,开出各种优厚条件招揽人才。
落户政策是城市政府推出人才政策时的首选,在包括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南京、宁波、武汉等在内的23个城市中,近半数城市都推出了落户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主要突破在于降低落户门槛,其中,呼和浩特、沈阳、南昌等地更是将落户门槛罕见地降至中专学历;而一线城市则将目光瞄准高精尖人才,更注重国际化。例如,今年3月广州提供最高150万元人民币安家费、最长十年的租房补贴,或直接提供人才公寓,以此面向全社会引进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再如,上海的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也提出对于重点科研领域的高端人才、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上海户籍。同样的,北京发布的引进人才政策也指向了聚焦在重点领域的7类高端人才,并承诺可为无产权房的人才落户及家属随调随迁。
人才抢夺战背后的思索
这场在中国全面兴起的人才抢夺战,表面上看是各城市政府相互效仿的跟风行为,实则另有原因。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人口绝对水准的增加导致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也证明,庞大的人口红利对於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口红利固然会带来大城市病、人口拥挤甚至超出资源承载力,却能提供密集劳动力和可观创造力及广阔市场,从而形成竞争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另外,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中共十九大报告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包括区域不均衡问题。一方面,中国大城市聚集最多的资源、经济最发达,有着源源不断涌入的人才和机会;另一方面,中国还有许多老少边穷地区,不光发展滞后,且人口大量流出,空心化非常突出。
因此,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过去20多年来中国政府相继推出诸多国家战略和政策,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鉴于人力资源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国家战略和政策往往都会倡导和鼓励人口、人才向一些欠发展地区流入。例如,2016年中共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即是倡导完善东、中部地区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机制,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的意见;再如,2017年4月中共设立雄安新区,将其上升为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将北京过度饱和人口引流过去。
理解上述背景后,再来审视城市人才抢夺大战就会发现某种积极面向。人才抢夺战的主角是二线、三线城市,其中包括不少中西部城市,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它们发展相对有限,人才相对不足,因此通过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助于为自身增添活力。至于将目光瞄准高精尖人才的一线城市,此举更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人才优势。
往更深一层思考,当中国各大城市愿意为人才而展开竞争甚至由此引发风潮时,其实是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例证。尽管一些城市吸引到的“人才”未必是真人才,但只要中国各大城市开始把目光聚焦于人才身上,就至少说明它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才是城市最宝贵资源。相比于以前中国一些城市为了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以人为本”,今天各城市抢人大战显示了对“人”的重视,至少在初衷上契合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价值导向。
天津发布人才引进计划后,追加政策补丁抬高门槛,酿成争议(图源:VCG)
与此同时,本轮人才抢夺战亦存在不少瑕疵,甚至被不少人批评为歪嘴和尚念经。一是因为参与抢人大战的各城市政府,似乎没有领略到中央政府推行一系列人才调配政策时,更深远的考虑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深意,故在实践中有时背离了这一初衷。比如,由于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的人才本就匮乏,再加上难有比一二线城市更具吸引力的引人政策,所以当一二线城市接连推出低门槛的引进人才政策时,其实无形之中会加剧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人口的持续流出,继而沦为人才沙漠,并可能造成新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二是一些城市政府的很多政策往往只是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或是送房、送钱来吸引人才,并没有进一步提供人尽其才的系统性举措。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即使暂时被吸引过来,迟早也会因为一些城市缺乏机会和发展条件而选择离开,从而弱化人才引进政策本应有的积极意义。
三是抢人大战中显着的负面效应莫过于人才引进政策有沦为炒房的嫌疑。众所周知,鉴于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连年高企,日益超过普通中产的承受能力,故近年来中国政府主张“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为此推出多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就包括限购令。可对于城市政府而言,通过房地产获取的土地财政是其重要的钱袋子,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当下更是如此。而目前各城市不断调低门槛的人才引进政策,恰是有意或无意地变相绕过房屋限购令,这也是为何一年来多个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源出现供不应求的“房荒”局面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在大学已是通识教育的今天,一些城市零门槛引进的本科生甚至中专生,与其说是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人才,不如说更像是城市政府变相招揽的买房客。比如,天津实行的人才引进政策,据传落户两年之内未买房就有可能被清退,便是一大佐证。
所以说,城市人才抢夺战本是契合新时代精神的积极举措,展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价值导向。但各城市政府在推行过程中也要警惕良好初衷被偏移、扭曲,不要好心办坏事,更不要以好事之名行炒房之实。此外,引人容易,要实现人尽其才则难上加难,各个城市执政者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毕竟良好初衷不是全部,城市的精细化、可持续化治理才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