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回北京被集中隔离:夫妻也必须分开住,大家都很自觉,捣乱的只是极个别(组图)
3月18日,在北京海淀区某酒店,夏玫(化名)坐在3层的窗台上,数着来往的车辆。18日,是她从墨尔本回国后集中隔离的第4天。
硕士毕业遇上疫情 “当地机场工作人员都不戴口罩”
夏玫今年24岁,是北京海淀人,刚刚留学毕业,2019年12月,经过一年半学习后,她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为了丰富经历,她在澳大利亚找到了一家华人公司实习。3月份,她实习期满,准备回国,没想到在实习阶段就遇到了疫情。
“疫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外国对疫情的新闻很少,我们都是靠华人自己搜索新闻了解到的。”她说,自己实习单位的老板恰巧就是武汉人,公司在面对疫情方面很重视,还发了很多口罩给员工。但是很多外国人不太能接受戴口罩,至多就是每天在洗手时多唱两遍生日歌,增加洗手时间和次数。
夏玫回忆,当时澳大利亚的新闻,直到该国卫生部某领导感染新冠肺炎之前,一直宣称,“没有任何一条事实可以证明,戴口罩能够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当时,公司所有华人都在劝说着当地员工佩戴口罩。
2月份眼看就要回国了,幸好她在去年12月就已经买到了机票。那些天,她一直祈祷千万别封关停飞。
3月14日晚上,她拎着大包小包到了墨尔本机场,但疫情时登机远没有她设想的那么多关卡和困难。没有限流措施、没有检疫人员逐一询问排查、也没有体温测量,甚至连机场工作人员也没有佩戴口罩,只是每位乘客在登机前发了一张健康申报表,内容大致是姓名年龄和所乘坐的航班。
飞机上,除了几位为数不多的外国人外,其他的都是华人。当天,国航机组的工作人员开始给每位乘客下发了另外两组健康申报表。选项里增加了是否发热,是否接触过发热人群和出入境情况等问题。全程,整个航班乘客接受了至少3次体温测量,“我感觉,防疫工作开始逐步专业化。”夏玫说。
“在澳大利亚根本感受不到疫情的严重性,都在聚会吃饭。”
从机场直接被带走 集中隔离
3月15日下午5点半,飞机落地了,但是直到6点多,她们才被允许下飞机,隔着窗户看去,停机坪上的飞机寥寥无几。
当天,机场里也是空无一人,两条隔离带远远的伸过来,只给乘客留出了一条通道,需要转机的走一边,出机场的走另一边,夏玫边走边给接机的爸妈发着信息。
走到了门口,夏玫等来的不是接机的父母,却是一辆大巴车,乘客要按照不同区,乘坐指定车辆。她乘坐的是一辆最多可容纳50人的大巴车,但只坐了十几个人不到的样子。从首都机场到酒店,车子一共开了3个小时,一路上乘客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回家。”
夏玫的手机一直在和父母通话,听不清周围人具体议论的什么。当时她告诉爸爸,可能到了地方集中统计完就可以回家了。为此夏爸爸还开车跟着大巴,一路开了过去。
到了酒店停车场,夏玫她们才知道原来是要被集中隔离。她们按顺序下车,接机的人则被拦在了外面。一车人依次进行了登记,一个一个进入酒店大堂,里面的工作人员穿着隔离服,先给行李喷洒消毒液。随后,每位乘客报过自己的名字,就会拿到一张房卡,单人乘坐电梯,到指定房间进行隔离。
长长的走廊,进去里面是一个双人标间,只有一个人住,看设施,大概有三、四星的样子。从未接触过这样的阵仗,夏玫说,当时短暂的愣神之后,心底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些天,国外确诊病例越来越多,却一直没人重视,这一路上,对国内的情形有太多未知了,我不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也怕万一有病毒不知道,带给家人怎么办。其实,这样做更加让人安心。”
夏玫给爸爸发了条消息,告诉他先回去,自己要隔离14天后,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听着门外,一个一个旅客陆续入住。
未满16岁的孩子,可以和一名家长一起居住,如果是成年人,哪怕是夫妻,也要在两个房间分别隔离。
隔离的人都很自觉 不配合的是极个别
3月16日开始,酒店里入住的隔离人员越来越多,“后来再过了两天,停车场就不再往里拉人了,可能是住满了。”夏玫说。
酒店的橱柜上,有3卷卫生纸,4双一次性拖鞋和7天份的牙膏牙刷。
根据入住须知的解释,消耗品不够可以打电话,有人配送至门口。如果床单被罩等布草用品需要更换,也可以直拨后勤小组电话,7天提供一次,但是要由隔离人员自己将脏布草放在门口,之后会有人配送新的,隔离人员自己更换。
除了这些,隔离点还每人派发一支温度计,要求每个人每天还要几次定点测量体温,通过手机扫码汇报。
房间配备了快烧水壶,卫生间接到自来水,做开了就可以喝。每天上午9点,隔离人员要把垃圾放在门口,有工作人员回来收取。每天送饭也一样,工作人员将饭菜放在门口或者挂在门把上,敲门叫隔离人员自己开门拿,“隔离的人都很自觉,听到敲门了,大家都是过一会儿再去拿,等送餐的人走远一点。”
当天晚上,工作人员送来晚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鸡翅、尖椒炒肉、松仁玉米、清炒油麦菜,还有餐后水果。“我感觉这都是双人份的,吃都吃不完,隔离期过去了,我肯定又要长肉了。”夏玫开玩笑似的又补了一句,“每天早饭,牛肉包子、粥、鸡蛋也都不重样。”
她说隔离这段时间一个人,比在家还要舒服:“我爸妈倒是不希望我隔离,怕我吃不好睡不好。”
对于父母的不放心,她一直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后勤小组的电话也随打随接,目前除了来回邮递物品和出去外,其他的需求基本都能满足。为了保障饮用水质量,下午工作人员每个房间还配送了一箱矿泉水。
“现在习惯了,还忍不住想多住几天。”夏玫说,隔壁的老人,向工作人员提出日常用药没有了,工作人员当天就联系了家属,给他送来了。
哪里都很舒服,但不能出门,怎么打发时间呢?夏玫说房间有WiFi,现在她每天除了追剧、聊天、玩游戏,就是忙着到处投简历和线上面试。要不然就是坐在窗前看着停车场来往的车辆。
她说,“直到今天,所有隔离人员都很自觉配合工作,隔离点也一直在帮忙解决隔离人员遇到的问题,相信网上说的那些捣乱的,都只是极个别人。”隔离期过后,应该还是由社区派车将隔离人员拉接走。
目前,据工作人员透露,该隔离点无一例发热隔离者,等待日后进一步观察。
3月17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实施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措施可以最有效的保障入境进京人员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
陈蓓表示,集中隔离14天是根据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为14天来制定的措施。集中隔离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第一时间救治, 是最积极和安全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最大限度保障大家家人的安全的措施,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 如果处于潜伏期,回家之后防护如果没到位就会把高风险带给家人, 形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陈蓓介绍,集中观察点在选择上都是通风条件好的饭店, 配有专门的医护和工作人员,每天监测健康情况,实行分餐和封闭式管理的保障措施, 同时宾馆有WiFi, 可以上网工作和查询信息。
“提示大家, 在集中观察期间一旦有不适要第一时间报告工作人员, 并做好配合工作”陈蓓说,“总之境外疫情形势严峻, 实施集中隔离观察可以最有效的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希望大家共同理解和遵守, 织起一张防疫工作的大网,解决遏制疫情通过口岸的传播和扩散。”
点击链接,实时关注你身边疫情动态。留意高危区,在澳华人齐心协力度过疫潮!速戳实时疫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