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应该采取“消灭”还是维持“抑制”战略 两者又有何不同?
目前,维州冠状病毒的社区传播激增,使人们再次讨论澳大利亚是应该维持目前的“抑制”战略,还是采取“消灭”战略。
但这些名词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从理论上讲
消灭疾病意味着全球范围内没有病原体(实验室除外)。我们在1980年实现了对天花的根除。通常已人类为唯一的宿主,并且有有效的疫苗或其他预防战略的疾病才适合消灭。
疾病消灭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有关,通常被定义为没有持续的社区(地方性)传播。一般是在全球消灭目标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消灭目标,然后各国通过先消灭自己国内的疾病来“尽一份力”。
一旦某种疾病被消灭,仍可能出现确诊病例和小规模的爆发,比如通过旅行输入。但这些不会导致持续的社区传播。
最后,疾病控制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将病例数量减少到当地可接受的水平,但社区传播仍可能发生。澳大利亚目前的抑制战略,虽然是为了杜绝社区传播,但可以归为疾病控制。
新州边境(图片来源:网络)
从实践上讲
消灭和抑制战略采用同样的控制措施。对于冠状病毒来说,这些措施包括:
迅速查明和隔离确诊病例;
及时和全面的追踪接触者;
对接触者进行检测和隔离;
不同程度的社交疏离(封锁、禁止大规模集会、与他人保持1.5米距离;
边境管制:通过旅行禁令限制入境,并对回国的国际旅行者进行隔离检疫;
戴口罩以减少传播。
悉尼机场的旅客(图片来源:网络)
从实践上讲
而两种战略之间的区别在于采取这些措施的严格程度、时间和持续时间,特别是旅行限制。例如,在抑制战略下,在社区传播水平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取消保持疏离的要求。但在消灭战略下,这些措施将继续实施,直到检测不到社区传播。
面对冠状病毒的现实是什么?
首先,消灭冠状病毒很可能不再可行,即使有疫苗也是如此。因为没有症状的人也可能会传播冠状病毒,这就很难确定每一个感染病例(比如SARS,只有有症状的人才会传播)。而如果病毒可以以动物为宿主,那么还需要消灭动物身上的病毒。
那么消灭呢?
对于麻疹来说,消灭的定义是:麻疹没有地方性传播超过12个月。各国必须表现出低发病率、高质量的监测和高人口免疫力。
未接种疫苗的回国旅客中的输入病例和偶尔的小规模爆发将继续发生,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社区传播持续一年以上,那么它将失去消灭的状态。
澳大利亚大部分人口对麻疹有免疫力,这降低了持续爆发的概率。但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仍然对冠状病毒易感。
因此,在我们进行疫苗接种之前,未来像维州的持续爆发仍将是可能的——即使是在消灭战略下。
(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