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元老”的第五次转身 解读前重庆市长黄奇帆(组图)
近日,曾任重庆市长与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黄奇帆推出本人新著《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并自述称“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
这位年近七旬的政治人物,既然已非“身在其位”,所谓重庆“六朝元老”、“政坛不倒翁”都成往事,经过数次大时代政治动荡的黄奇帆,正在回归他的“初心”。
黄奇帆往事——“商而优则仕”
1968年是黄奇帆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当时年仅16岁的黄奇帆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被迫辍学,在当时的上海市焦化厂焦炉车间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由于工作表现良好,他在1974年他被推荐到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仪器仪表系自动化仪表专业学习。1977年大学毕业后,黄奇帆重回焦化厂,在设备科任技术员,后来又升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厂长。1983年12月,黄奇帆“商而优则仕”,被调入上海市党政机关工作。这也是黄奇帆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
总计黄奇帆在上海市焦化厂工作12年时间。这是黄奇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时期,横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历史节点,他也从懵懂、青涩逐渐变得理性、成熟,展现出一副勤学上进的好青年形象。
进入上海政坛后,黄奇帆历任经委综合规划室副主任、市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浦东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职,更曾兼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与市政府秘书长的双重职务。在此期间,黄奇帆又攻读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黄奇帆的第三个人生转折点是在2001年10月,他离开了工作学习长达33年的上海,以副市长的身份转战长江中上游的年轻直辖市重庆。
黄奇帆在重庆历时16年,2010年升任市长之后似乎就触及了自己的仕途“天花板”,直至退居人大“二线”,再未更进一步。在此期间,重庆“一把手”先后换了6人,分别是贺国强、黄镇东、汪洋、薄熙来、张德江和孙政才。黄奇帆“六朝元老”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如果说“六朝元老”之所谓尚有一丝褒义,另一个名号“政坛不倒翁”则是带有更明显的贬义意味。之所以有此名号,主要源自黄奇帆所辅佐的薄熙来、孙政才两人都在任内落了马。其中,薄熙来一案更是引得全国震动,时局为之一滞,重庆官场更因此大幅洗牌,但黄奇帆一人得以幸免,继续在市长一位上站岗。
这应该是黄奇帆人生中的第4个转折点。
与薄熙来一样被视为政坛明星的“60后”孙政才则身犯“六宗罪”,于2017年被免。黄奇帆依旧岿然不动。当时甚至传出黄奇帆将要进京担任要职的传闻。
在2017年2月,黄奇帆确实进了京,却是到被视为“二线”的中国人大任职,成为了一名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再到2018年3月该委员会换届,黄奇帆的名字不在其中。这便意味着黄奇帆已经正式退休。
离开一线政坛 在经济领域频繁建言献策
黄奇帆2017年离开重庆,自然开启了新一段人生,似乎也换了一个人。或许这也是黄奇帆人生中的第5个转折点。
对他而言,不再担任重庆市长,其关注视野也从重庆扩展到整个中国,对中国经济、金融提供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并且外界也终于能够对这位被称“中国最懂金融的市长”的经验、看法有些比较直接的认识。
显然在进入人大“二线”之后,仍值“当打之年”的黄奇帆并未耽于安逸,而是在通过其他方式尽量发挥余热,或是参加一些与政事经济并无太多直接关联的活动。
例如在2017年7月,黄奇帆在江苏南通做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大势,其中一个重点是地方政府如何招商引资,不过引起外界较多关注的却是他做市长时候的重庆往事。
而在离开人大之后,黄奇帆的身影更常见了一些。例如,据中国媒体2019年报道,黄奇帆2018年从中国人大财经委离任后,一年内参加论坛并公开发表演讲的次数超过16次,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演讲主题大多与金融市场有关。
他所抛出的观点屡屡引爆舆论,包括“P2P本质是高利贷在互联网上的死灰复燃”,“听任地方房市高杠杆将是另一场金融灾难”,“(证监会改革)出牌顺序错了,一手好牌也会打输”,“房地产税当然要收”,“财政(部)与央行‘二元’管理外汇的结构比央行独立管理会更好”等等。
黄奇帆一改重庆任职之时的谨小慎微,如此大胆发言,难免陷身于舆论场漩涡之中。尤其与中国央行之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争议。
据悉,黄奇帆当时就央行独立管理外汇表达不同意见后,在场的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立即不客气地反驳称,“黄市长(黄奇帆当时已离开重庆)讲的逻辑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骨感”。
其实,黄奇帆对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一直持以批判态度。早在2012年3月中国两会时,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即批评中国银行界称,“我们的银行比世界上其他银行凭空多拿了一万多亿!不能吃偏饭吃得太过,银行就很轻松地变成了稳利润。”
另外在2016年2月,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明确表态支持“个人住房加杠杆”。几天后,当时仍是重庆市长的黄奇帆即表达了相反意见称,“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稍后有记者问及周小川两人观点分歧时,周小川听闻一笑,未有表态。
不过,从2018年楼市去杠杆到P2P爆雷,再到2020年政府发文要求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中国总理李克强要求银行让利1.5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48美元),似乎都证明了黄奇帆对中国经济的深刻认识,以及不一般的眼光与远见。
或许这也是为何黄奇帆能够成为“六朝元老”、“政坛不倒翁”,并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与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作为仅有的两位地方大员参与三中全会《决定》文件起草的原因之所在。
看来,外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低估和误会了黄奇帆。如此的话,黄奇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既懂经济、又熟稔于行政操作”——被低估的黄奇帆
整体来看,他可能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在很多人的眼中,黄奇帆在2010年两会期间对媒体表明自己与薄熙来“如鱼得水”、“非常来劲”之后,因为薄的倒台,而迅速变脸“坚决拥护中央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拥护中央对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要讲政治、顾大局”的表态,被指变色龙。当然,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听令办事、遵守规矩、维持大局也是为官是常态,或许也怪他不得。
而至少在经济一面,他可能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在很多人的眼中,黄奇帆是“既懂经济、又熟稔于行政操作的官员”,他“精力充沛,满腹经纶,对经济数据有超强记忆力,他往往在会议上讲话数个小时,从来不用稿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引用的数据很多而少有错误”。
2018年12月29日,中国知名企业家董明珠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介绍黄奇帆:“我跟他吃了一碗面条,一边吃面条一边谈观点,而且他特别的能讲,对经济特别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基本上我都插不上话。”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其撰写的《从黄奇帆的发展思维说中国的财富累积》一文中也提到,2012年8月,自己跟随黄奇帆参观某个项目,“途中他不断解释四个小时,主要是他说,我听。这个人思想细致紧密,组织力强,对数据的掌握有系统。”
在黄奇帆担任市长期间,重庆GDP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即便经历薄熙来事件,重庆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可观,始终把持增速第一的宝座。黄奇帆被认为居功甚伟。后来孙政才落马时获得的“六宗罪”里有一条是“庸懒无为”,以及黄奇帆离开重庆后该市经济增速下滑,或许也是黄奇帆能力的证明。
而黄奇帆历经薄熙来、孙政才落马两次严重的政治风波,始终得以稳坐钓鱼台。这应该得益于黄奇帆与其没有过多牵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黄奇帆治渝的才干和中共中央对他的倚重。
有消息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黄奇帆说过一句话:“奇帆啊,不容易。”如果此事属实,应该也不足为怪。
黄奇帆是中国官场里的一位比较特殊的官员。(Getty)
2015年10月,时任中国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率队前往重庆调研,作为重庆市长的黄奇帆一路陪同。徐绍史当时称,这次调研,意在梳理、总结重庆的经验”。此语一出,舆论颇感惊讶。坊间犹记,数年前,官场之中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词汇“重庆模式”被热炒,而“重庆模式”落幕后的“重庆经验”中,应该不乏黄奇帆的几分角色与功劳。
时至2020年8月,黄奇帆在对自己新书的介绍中总结了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与思考的三个阶段:自行而不自知、自知而不自觉,自觉而且自信。这三个阶段或许也正是他对自己这一生的一个简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