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特朗普“党内独裁”已经终结(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随着大选败选以及战选举结果的法庭诉讼接连失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共和党建制派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淡,预示着他绑架党内民意的日子已经结束。
12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22比87的投票结果推翻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2021年总额超过7,40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的否决。接下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将受理投票,同样需要三分之二绝对多数投票,才能彻底推翻特朗普的否决,从而使得该法案成为首个在特朗普反对的情况下成为美国法律的立法。
这是特朗普败选后遭遇的来自国会的另一波制衡,也是共和党首次集中和特朗普切割。此次在众议院的投票中,投了支持票的共和党人超过100人。他们还和民主党人一道投票批准向许多美国人每人发放2,000美元的经济刺激支票。可以说,在抗疫援助和提振经济方面,绝大多数共和党议员开始和民主党合作,加入到了反对特朗普的行列中。
共和党和特朗普之间的切割也是相互的。由于国会两院一定数量的共和党人开始承认拜登(Joe Biden)胜选,加上党内反对特朗普通过诉讼推翻大选结果的声音越来越大,特朗普开始疏远共和党建制派,规划自己离任后的政治生活。与此同时,面对丢掉权力的特朗普,共和党也在伺机切割,避免特朗普负面形象拖累该党。
这种党内分裂近来愈发明显。之前共和党高层和民主党人就疫情纾困法案达成共识后,特朗普突然以支配金额太少为由拒绝签字。要知道,特朗普执政四年来,在履行财政责任方面,特朗普一直主张该省则省,和共和党不谋而合。此次特朗普在下台前改变姿态,甚至靠向民主党人的开支立场,这让共和党人倍感尴尬。特朗普在12月27日签署了纾困法案,只是出于两党压力及疫情救援的紧迫感。
在共和党领导层中,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Kevin McCarthy)投票支持了2021年国防授权法案,但他又反对众议院推翻特朗普的否决。这体现了他对特朗普的顺从。很多共和党党内的特朗普支持者,也是这样一种姿态。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自从承认拜登胜选后,就遭到了特朗普的攻击。
一面是向特朗普保持忠诚度,一面是要在国安及大是大非问题上向党内看齐。这是多数共和党人不得不把握的平衡。此次众议院100多名共和党人支持疫情纾困法案,支持推翻特朗普对国防授权法案的否决,体现了特朗普党内权威的下降。
其实,特朗普拒绝公开承认拜登胜选,拒绝邀请拜登到访白宫,拖延拜登提名人的参议院听证审核,甚至故意为拜登过渡团队接手工作设置障碍,这些在共和党建制派看来都是“反民主”的行为,对共和党伤害很大。如果共和党继续容忍和迁就特朗普,只会让共和党的“特朗普化”印记更为深刻。特朗普任何滥权、独裁的标签,都有可能被贴给共和党。
但党内权威下降并不代表特朗普对共和党的影响力就此消失。
驴象两党是分裂的,共和党内部也是分裂的。除了残留的茶党势力外,现在的共和党分为两派,一派是特朗普支持者,或者特朗普化的共和党人,另一派是亲民主的传统共和党人。这两派人遍布于国会两院及政府部门。
2020年7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会面。两人当时在抗疫救助方面的立场“表面上”一致。(AP)
今年众议院选举,共和党人夺回的多数席位,很多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佐治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翻红”趋势明显,就是党内外反对特朗普势力推动的结果。
但是,即便共和党党内对特朗普的忠诚度下降,或者部分党员在特朗普离开白宫后向中间靠拢,特朗普对共和党的影响力依然会存在,尤其是特朗普对草根保守选民的吸引力很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现在国会当中力挺特朗普的参议员或众议员,或多或少也有些权力运用上的“投机”。考虑到2022年中期选举席位改选,他们也寄望于特朗普影响力帮助他们连任。
尤其是极端右翼议员,依然对特朗普抱有期待。即便是卢比奥(Marco Rubio)、柯顿(Tim Cotton)对2024年大选抱有野心的议员,也要考虑特朗普影响力。即便特朗普不参加2024年大选,他们也要考虑伊万卡(Ivanka Trump)等特朗普家族成员的挑战。
总之,四年来,特朗普执政已经动摇了美国宪政根基,导致法制与司法的公正以及权力的有效制衡难以得到保障,总统权威和国家形象亦受损害。而掌权后的共和党基本上对特朗普言行采取了迁就和默许的态度,导致传统保守派抱怨共和党被特朗普绑架,自由派抱怨美国被“一党独大”统治。
特朗普败选后,共和党建制派开始切割。这对共和党来说是一次重新整合、自我救赎的机会。共和党究竟会不会成为被科鲁兹和柯顿这样的极端派绑架的政党,亦或是受“特朗普主义”影响继续走民粹和民族主义的路线,还是会回归到罗姆尼(Mitt Romney)和麦凯恩(John McCain)当年引领时的温和状态,今后四年或见分晓。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