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刊侯志慧举重照又“辱华”,中国应更有自信一点(图)
7月24日,中国选手侯志慧在女子49公斤级举重比赛夺下奥运金牌,更一举突破奥运的举重纪录。然而,英媒路透社(Reuters)报道中所刊登的一张侯志慧照片却引发中国舆论质疑“辱华”,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环球时报》都指责该照片有丑化之嫌,这使得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再现又成为关注焦点。
该事件起因于路透社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了侯志慧夺金的报道,并附上一张她举重时“表情痛苦”的照片,结果引来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转发,批评路透社选用的侯志慧比赛照片“显示了他们有多么丑陋”,斥路透社“无耻”。陆媒《环球时报》也质疑路透社刻意挑选侯志慧“表情痛苦”的照片,有丑化之嫌。随后,一些中国网友也附和批评西方媒体“故意选丑照侮辱中国”。
然而,平心而论,中国官方和媒体似乎有点反应过度了。只要看看路透社同一篇报道中,由同一名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印度选手查努(Saikhom Mirabai Chanu)的举重照片,就可发现该照片同样捕捉的是选手“表情痛苦”的瞬间。而在过去的举重赛事中,选手因为用力而表情扭曲地举起杠铃既是必然的现实,也是新闻摄影的“标配”,很难说是针对中国选手的“丑化”之举。
2021年7月24日,印度选手查努在女子49公斤级举重比赛不敌侯志慧,最后拿下银牌。(Reuters)
中国的舆论或许期待的是侯志慧露出胜利笑容的照片,但是举重的奋战过程也同样感人,侯志慧面容痛苦的举重瞬间,其实很好地反映了举重比赛的不容易和运动员的艰辛努力,实在没必要将此解读为“辱华”。
不过反过来说,中国舆论的反应也有值得理解的一面。回顾西方再现中国和亚裔女性的历史,的确充满了妖魔化和贬低的形象,从首位华裔好莱坞女明星“龙女”黄柳霜(Anna May Wong),到饰演“霹雳娇娃”的刘玉玲,西方眼中的中国女性要不是危险的象征,要不就是欲望的对象,或者两者兼具。而穿着满清服饰外貌阴险的“傅满洲”、“瞇瞇眼”的女性也长时间成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日前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服装毕业设计展还因为一众模特“瞇瞇眼”引发争议,被批评是迎合西方的审美观。
2021年5月,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服装毕业设计展,因为一众模特形象“瞇瞇眼”,遭网友批评“迎合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微信@柠檬木聚糖)
客观来看,针对西方媒体再现中国时经常带有的异国情调和东方主义色彩,或是刻意丑化的“阴间滤镜”等角度,中国舆论予以关注和批评实属正常。但同一时间,或许也须认识到不论是摄影或影视媒体的“再现”,本来就存在多种角度和观看方式,这些多元角度未必就是“丑化”或者“辱华”,反而可能提供观者不同的视野和理解。
例如1972年,意大利左派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到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影片完成后却因为取景角度不够“伟光正”,遭四人帮批判为“丑化中国人民”、指安东尼奥尼为“反华小丑”。但回过头来看,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其实并无丑化社会主义中国之意,而是用了比较多元的拍摄技巧,如实呈现他所看到的中国和平民百姓,为文革时代留下一卷珍贵见证。
又或者看看台湾,蔡英文在2015年登上《时代周刊》(TIME)亚洲版封面照片,却因为摄影师弗格森(Adam Ferguson)以对比强烈、黑白阴影分明的方式呈现蔡英文,遭亲绿名嘴嫌弃把蔡英文“拍老了”,还有许多台湾网友笑说照片看起来就像《星球大战》(Star Wars)里面的“尤达大师”(Master Yoda),但也有人认为蔡英文被拍得十分霸气、坚毅。面对争议,蔡英文则不以为意,大方表示那是摄影师的风格。
2015年蔡英文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有网友将其和尤达大师对比。(PTT论坛)
说到底,摄影和影视艺术不见得非得“伟光正”、“高大全”才能树立正面形象,运动比赛的照片更不需避开运动员痛苦奋战的神情,仅仅呈现春风得意的获奖时刻。中国官方和媒体固然有权抵制抹黑和负面的影像再现,但硬要说路透社的侯志慧举重照片有“辱华”嫌疑,恐怕是过于言重了。身为大国应该更有自信、包容更多元的眼光,不必动不动就“辱华”,否则也是限制了自身探索各种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