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康码进展慢,12月正常通关难成真(图)
近一个月来,内地与香港的通关议题已经成为全港热议焦点。10月初,受到施政报告及特首表态“通关是头等大事”的刺激,加上9月底港府专家与内地专家会面对接,特区政府着手改进原有防疫措施,令几乎绝望的港人对正常通关重燃期待。
文汇网制图
据悉,特区政府正在争取以年内恢复小规模通关为目标来检讨现行防疫措施,尽可能符合内地要求,包括昨日起进入政府场地必须使用“安心出行”、取消大多数入境豁免检疫群组、提高染疫患者出院标准、增加特定群组定期检测密度等。
今日亦有消息传出,今年年底有机会先试行局部通关,除每周有1000个名额供商界申请外,港人亦有望以恩恤、奔丧等理由免检疫到访内地。
本港媒体香港01报道
然而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尽管政府在严控外防输入与避免治后“复阳”等问题上有明显作为,但推行健康码动作缓慢、态度保守,多数港人认为12月正常通关的传闻仍难言乐观,因而对长期封关的怨气和不满也升至年内最高点。
期待越高,焦躁失望感越强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葛佩帆此前表示,与内地“通关”,最大问题是本港未启用具追踪功能的“健康码”,香港与内地在有关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故12月首阶段正常“通关”未许乐观。
中评智库指港康码进展慢无人信12月正常通关 文汇网制图
香港市民对通关越期待,对封关就越不满,对特区政府涉及通关政策措施的焦躁感也就越强。在两地封关的500多个日夜里,香港社交媒体对长期封关的月度负面情绪,同样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尤其是特区政府表态“尽可能满足内地要求”之后,却似乎在健康码等问题上做出一副“讨价还价”姿态,再加上近期特定人士、团体又在放风“与病毒共存”论调,这使得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的失望、不满情绪节节高升。
调查显示,五成受访者接受通关须使用具追踪功能的“通关码”。大公文汇集团资料图片
特区政府在响应内地提出的防疫改进措施中,健康码或正常通关码毫无疑问成为最受关注的项目,其次是与之密切相关联的涉及强制使用“安心出行”的议题,两者均是市民对特区政府正常通关工作不满的主要来源。虽有市民肯定特区政府终于走出实质改进防疫的一步,但大多数观点认为来得太晚,更有不少市民怒火中烧,表示健康码根本不值得再花时间来做所谓“研究”、“讨论”,是否记录个人行踪、是否实名制登记的说法屡次前后摇摆、没有定论,让简单问题复杂化。
文汇网制图
取消大部分入境豁免检测群组获认可
此外,特区政府取消大部分入境豁免检测群组,总体上获得大部分港人认可,较少刺激到负面情绪,为数不多的批评观点是指责特区政府亡羊补牢未免太晚,说明少数人炒作的“与病毒共存”或“防疫过严影响国际交往”等话题根本不成气候。至于提高出院标准与高危群组检测频次加密两项则相对较少讨论,总体亦以正面评价为主。
纾解民怨是最见效的试金石
特区政府表态与内地防疫对接、释出年内通关消息,都是意在让广大市民看到希望、有所期待。但正是因为过往一年多来,特区政府的防疫工作总是“亡羊补牢”、而非“超前部署”,导致港人仍然对短期内通关的消息将信将疑。通过大资料观点画像发现,有四成网民完全不相信12月能恢复正常通关,持观望态度的更接近六成。不少港人宁愿相信北京冬奥委会后,甚至明年底才实现真正意义的正常通关,进而怨声载道。
中评智库认为,广大香港市民殷切期盼的两地通关要求,很有可能成为关键变量。治港是否有方法、有能力、有决心,能否严密对接内地防疫要求、早日有序恢复两地通关、在极大程度上纾解民怨,就是一块最见效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