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疫苗政治暗战 中国的“先机”与欧美的“后手”(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来,随着中美俄欧新冠疫苗的陆续出炉,一场围绕疫苗分配的政治暗战也在悄然展开。其中,身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中东地区毫不意外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眼下,中国在中东疫苗政治博弈中占得先手,甚至在某些案例中,“疫苗外交”的杠杆效应已有部分显现。
最令北京方面欢欣鼓舞的“疫苗外交”进展发生在中东大国土耳其,12月28日,土耳其从中国采购的科兴灭活疫苗首批300万支以运抵其境内。在此前的临床测试中,科兴疫苗取得了有效率91%的佳绩。
2020年10月9日,伊斯坦布尔阿吉巴德姆(Acibadem)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接受中国科兴疫苗临床三期的接种试验。(Getty Images)
而中土“疫苗外交”的杠杆效应也迅速显现,12月2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并表决通过了“中土引渡条约”。
几乎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也将该条约文本送交土耳其国民议会审议。这样的事态发展意味着,疆独势力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失去土耳其的庇护。
此前的12月9日,阿联酋官方正式批准了中国国药中生疫苗上市,据该国卫生与预防部透露这款中国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有效率达到86%。12月13日,追随阿联酋的步伐,巴林成为第二个批准中国国药中生疫苗上市的中东国家。
2020年8月27日,约6,000名巴林民众在首都麦纳麦一座由会议中心改造而来的测试场地内接受中国国药灭活疫苗的接种测试。(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埃及政府于12月11日宣布开罗方面正在与中国国药集团就在本地大批量生产中国产疫苗问题进行谈判。另据披露,埃及卫生部计划在埃及生物制品和疫苗控股公司总部建立了相关疫苗生产线,该生产线现已准备就绪。
中国“疫苗外交”能够在中东地区迅速打开局面,占得先机,固然离不开国产疫苗自身高性价比的优势:与欧美竞品,特别是美国摩德纳与辉瑞的两款mRNA疫苗相比。
不仅在长期安全性上略胜一筹,且比起后者需要-20℃或-70℃的苛刻储存与运输条件来,只需2℃至8℃即可有效保存的中国国产灭活疫苗无疑成为很多非发达国家的优先选择。
全球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疫苗的储存条件对比。(多维新闻制作)
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大量囤购上述两款疫苗,也导致了欧美自产疫苗供应链的紧张,从而迫使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转而寻求替代品。
此外,北京方面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精心谋划且稳扎稳打的地缘战略布局也为当前“疫苗外交”的旗开得胜之势贡献良多:埃及与阿联酋因其控扼欧亚非交通咽喉的地理位置,及其自身国家地缘利益诉求,已经深度融合进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之中。
而安卡拉方面构想的“中部走廊”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存在诸多契合之处,为此,双方的地缘战略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不过,在“先机”之外,中东疫苗政治博弈局势还未到能够让北京方面高枕无忧的程度。12月10日,沙特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宣布批准使用并进口美国辉瑞疫苗。
此举固然有沙特王储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试图以此向即将履新的拜登(Joe Biden)当局示好,以期换取对其观感不佳的后者,能够在执政之后不对利雅得政权进行实质打压的动因所在,但此间反映出的沙特与一带一路战略尚未深度融合的问题却更加耐人寻味。
而此前风传由特工人员将中国疫苗带回国的以色列,最终还是选择了其“亲密盟友”美国出产的辉瑞疫苗。
综合来看,当下中东疫苗政治博弈正处于拉锯状态。北京方面虽占得先机,但欧美仍然具备翻转局势的“后手”。不久的将来,在中东地区或将上演一场你来我往的“疫苗外交”大戏。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