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回顾两国“忽冷忽热”的交往史(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9月29日,中国和日本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同为亚洲重要经济体,也是有着悠久交往历史的邻邦,但两国关系相当复杂曲折。
日本在二战期间入侵中国,战败后,日本选择支持台北的蒋介石政府。1972年,中日发表联合声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正式建交,这在中国被称为“邦交正常化”。
此后,日本援助和投资大量涌入中国,日本制作的动漫、电影和电视剧也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然而,领土争端和二战的历史纠葛让两国关系不时陷入动荡。
2012年“钓鱼岛事件”爆发后,中国爆发了大规模反日示威活动,反日情绪达到高潮。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崛起令日本感到不安,两国关系在近年持续冷淡。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BBC中文通过时间轴,带你回顾两国关系在过去半世纪的跌宕起伏。
中日关系
1972年 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有庞大访问团的日本专机在北京降落。这是二战后首次有日本飞机进入北京。机上人员包括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等人。
田中角荣随后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并于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国从此正式建交。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8年 邓小平访日
1978年8月,中日进一步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个月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二战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日。
邓小平称,中日两国的友好关係“要不断地发展”,并表示“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昭和天皇也表示:“两国的历史长河裡虽有一时不幸,但今后期待推进两国亲善”。
访问期间,邓小平乘坐了新干线列车。他对记者形容道:“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在访问松下电器工厂时,他对松下创始人坦言,正在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外国投资和技术,希望松下能“帮点忙”。
1991-1992年 频繁互动
1991年,时任首相海部俊树在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中率先访问北京。
1992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日。同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
1995年 村山谈话
1995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华,历史性地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
当年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投降50週年纪念日。村山富市发表声明,承认日本进行了殖民和侵略,给亚洲多国人民带来损失和痛苦,并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村山富市的声明受到北京的肯定,这段发言后来被称为“村山谈话”。
1996年 “保钓运动”
1996年,中日之间就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升温。中国不满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划入“专属经济区”,以及日本右翼组织在钓鱼岛新建灯塔。有近万人在香港举行反日游行。中国多所院校也出现了反日集会。
9月22日,“全球华人保钓大联盟”召集人陈毓祥和多人租用货轮“保钓号”从香港出发,计划登陆钓鱼岛宣誓主权并拆除岛上日本灯塔。然而,当天因风浪过大,并受日本军舰拦截,陈毓祥下水,在准备游泳上岛中溺水身亡。
10月7日,台湾和香港的保钓人士再次组织“保钓”行动,登上钓鱼岛。
2003年 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
2003年9月,日本一家建筑公司的旅游团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僱用大批妓女嫖娼三日。据报道,该旅行团有近三百人,而僱用的“三陪小姐”有三百多人。
由于该事件发生在“9·18”事变纪念日附近,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甚至被一些人描述为“另一次国耻”。时任中国外长李肇星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
后来,中国法院对14名中国人追究刑责,其中两人被判无期徒刑,另对三名日本人发出通缉令。
2005年 中国大规模反日示威
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上任日本首相后,因参拜靖国神社令中日关係恶化。2005年3月至4月,中国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等多地都出现大规模游行和抗议。
一些地方发起抵制日货的活动,还有一些地方的抗议演变成骚乱,日本餐馆和日本汽车遭到破坏。北京的日本大使馆也遭到游行人群用石块袭击。
此次抗议有多个导火索引发,包括日本政府批准了被指为掩盖战争罪行对历史教科书的修订、日本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
2006年-2011年 中日关系回暖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执政的自民党总裁,成为二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他首次外访选在中国,希望修补因小泉政府参拜靖国神社而恶化的中日关係。
2008年中国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国向日本寻求帮助,在三天后,日本救援队成为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日本42年来首次失去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
2012年 钓鱼岛国有化再引发反日游行
2012年,随著时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以实现钓鱼岛国有化的活动,中日关係再次迅速紧张。
当年8月,有香港保钓运动人士驾驶渔船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遭到日本冲绳警方拘留,随后有日本右翼人士也登陆钓鱼岛。
8月下旬至9月,中国多座城市都爆发了反日示威,许多地方抗议演变为暴力打砸活动。
2013-2020年 安倍执政下的中日冷淡期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任日相。八年执政期间,安倍政府在国防和对华关係上变得强硬,并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晋三积极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加强日本军事能力,解禁集体自卫权,并强化日美同盟。2014年,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时,遭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冷漠接待。
在中国国内,官方开始批评一些人是“精日分子”(精神日本人)。多名身穿日本二战军服拍照的中国人遭到批判或拘留。2018年,中国外长王毅在记者会上公开痛批“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
2020-2022年 民间反日再升温
在后安倍晋三时代,中日关係再度出现紧张迹象。主要原因包括日本在香港和新疆维吾尔人人权问题上批评中国等。两国间已有三年没有高层互访。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几天前,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对中国“严重人权状况”表达关注的决议,呼吁岸田文雄政府採取措施。
在安倍晋三于2022年7月遭刺杀后,中国互联网欢天喜地的反应凸显了反日情绪高涨这一点。这一年,多个与日本相关的社会事件也不断引发激烈争议,包括中国多地取消日本“夏日祭”文化活动、南京寺院被指“供奉”日本二战战犯牌位、身穿和服的中国女子在苏州被警察带走讯问等。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