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94岁国民奶奶刷屏!62岁红遍上海滩,一生坎坷两段婚姻刻骨铭心(组图)
前不久,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在沉淀3年之后再次开启。
这一次,分量极重的特殊贡献奖颁给了94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奇。
舞台上,陈奇老师满头银发,笑容可亲,讲起话来字正腔圆,铿锵有力。
舞台下,观众看着那张非常眼熟,却很难叫出名字的脸,恍然大悟。
原来,她就是《上海一家人》里,惹人厌烦却对子孙满是爱意的怪老太。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看似痴傻实则有慧眼的朱家奶奶。
《蜗居》里,精明算计却又让人同情的钉子户李老太。
有人评价说,陈奇似乎成了一个标签,只要有她在的海派剧,上海味道就足了很多。
75年从艺路,漫长而坎坷。
陈奇几十年如一日,一刀一斧把自己雕琢成了观众念念不忘的“国民奶奶”,上海戏剧界当之无愧的常青树。
传奇,往往源自经历。
一枚枚耀眼奖章、一个个鲜活形象背后,藏着陈奇非同寻常的传奇经历和无与伦比的智慧之光。
01
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都是一种领悟
1991年,反映上海棚户区老百姓生活的年代剧《上海一家人》,一经播出便掀起收视狂潮。
一时间,大街小巷“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的主题曲,声声回响。
荧幕前,无数观众为“中国式阿信”若男的爱恨故事牵肠挂肚。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对剧中李奶奶这个角色成见颇深,觉得她自私自利,实在不讨喜。
李老太的扮演演者,正是陈奇。
接戏之初,陈奇就坦言自己顾虑满满,“演这部戏,老太太要遭人咒骂的。”
但最终,她架不住导演的劝说,编剧的信任,同意出演了。
但其实,他人的推拉只是外因。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角色时,陈奇有着一套自己独有的准则:接了戏,就只管平心静气地接受,兢兢业业地完成。
为了让李老太在外形上更符合瘪嘴老太太的人物定位,60多岁的陈奇不怕扮丑,直接拿掉了自己的假牙。
表演时,她情感丰沛,一伸手竟拽掉对手演员吴冕的一撮头发,弄得对方下了戏仍旧浑身发麻,头发竖立。
陈奇还在人物设定上下足功夫。
她不满足于只是出演一个形象扁平的怪老太,而是主动把人物行为合理化,增加弧光。
在陈奇的演绎下,李老太初看让人讨厌,但久而久之,她感人至深的舐犊之情让观众忍不住心生怜悯,纷纷同情起来。
多年之后,有人问陈奇最爱哪个塑造过的角色,她回答,“就是李老太。”
陈奇凭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演技,荣获“江南第一老太”的赞誉。
她却坦言,自己从入行第一天起,就深知个人条件不够好,更是对自己是否适合演戏心存疑虑。
陈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踏上从艺之路,实属偶然。
1929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陈奇,因山河破碎,战火飞扬而跟随父母四处漂泊。
中学时,在南京就读的她,意外被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洪流剧社吸收为演员。
就这样,她匆匆踏上了革命之路,以地下工作者身份开展秘密活动,并担任播音员,通过电波向外公布上海解放的大好消息。
与此同时,艺术之路也在陈奇面前徐徐展开。解放后,她进入上海人民艺术话剧团工作。
但陈奇很是忐忑不安,自觉没有什么表演技巧。
幸而,有恩师黄佐临的教导下,她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表演技法。
为演好刘胡兰一跤摔出去五六尺远的舞台效果,陈奇在硬地板上,把自己一跤接着一跤狠狠摔下去。
29岁那年,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陈奇被安排在《枯木逢春》里饰演60多岁的老太太。
陈奇尽管心里没底,但还是勇敢接下角色。
她通过观察自己母亲的一举一动,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最终成功演绎该角色,并有幸到中南海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就这样,天赋平平的陈奇靠着扎实的演技,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话剧明星。
1981年,已经52岁的陈奇开始涉足影视行业。
由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药》,邀请她出演剧中的重要角色。
《药》剧照,右为陈奇
但陈奇在反复衡量后,选择了更适合自己、戏份少的夏四奶奶一角。
虽然最终,陈奇成了剧中的镶边角色,但她却凭借不逊于主角的出彩演绎,在影视界赢得口碑,从此片约不断。
很喜欢一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岁月里跋涉,有时身不由己,有时跌跌撞撞。
但无论怎样,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都将化作今后人生中的深刻领悟,也将铺就一条通向遥远未来的光明坦途。
02
受过的苦,错过的人,都是一种磨练
现实题材电视剧《蜗居》一度刷屏,其中,陈奇饰演的钉子户李老太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她出身名门,祖上是翰林,家中房产地产数不胜数。
然而生不逢时,一场风雨过后,她被折腾成了低保户,一辈子蜗居在上海筒子楼里。
拮据的生活,把李老太变成了处处算计、为获得高昂赔偿款不惜丢掉脸面的精明老太。
但她在面对变故时,始终保持清醒自持,用一人之力撑起一个家的魄力,却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陈奇。
在失去了挚爱的丈夫后,她一人带着两个女儿辛苦过活,家中一贫如洗,好不容易拿到组织补助的200元,却又被偷了。
但陈奇没有哭天抢地,而是淡然无比地带着女儿报完案之后去剪了头发,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再后来,陈奇不能登台表演,来到农村干活。在那里,她意外遇到了画家富华。
陈奇和富华结缘很早,抗战之初,他们便同在南京读书,是一起阅读进步书籍的同学。
后来战火肆虐,两人各奔东西。
再相遇时,他们一个痛失爱妻,一个失去丈夫。慢慢地,两颗受伤的心靠在了一起。
富华因为过重的劳动身患重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分外担忧的陈奇,不顾别人的闲言碎语,像家属一样尽心尽责照顾起富华来。
她一天看望他两次,送水果送食物,还帮忙洗衣收拾。
由于乡下医疗匮乏,富华一度命在旦夕。
陈奇不顾一切奔回上海,变卖掉家中所有物品,用筹到的钱将富华送进医院抢救。
病床上,捡回一条命的富华热泪夺眶而出,拉着陈奇的手久久不放。
1972年,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为庆祝新婚,富华还专门画过一幅“烛长明春常在”的画作,以预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只可惜,风无定,人无常,生活的巨浪,一向波澜起伏。
离休之后的富华迫切想要走出国门,云游四海。而陈奇,却离不开她热爱的舞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陈奇不吵不闹,平静地同富华分手,转身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之中。
还记得,有记者问过陈奇,一生中受过哪些苦、历过什么难?
她苦思许久之后,摇着头说,都忘记了。
一旁的女儿补充道:“怎么会没有挫折?不是忘了,只是早就放下了。”
行走在人世,总有很多事无法掌控,总有太多情难以挽留。
与其纠结不放,徒增负累,不如握手言欢,随缘自在。
拥有时坦然,失去时淡然,仅此而已。
03
做一个灵魂淡然的人,富足快乐一生
总有人想知道陈奇的长寿秘诀,她大方透露说,“想别人多些,想自己少些。”
自己淋过雨,更要为他人撑伞,陈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感激于恩师黄佐临的教导,陈奇就更要对自己的学生们倾其所有。
演员方青卓是陈奇的学生,早年间她接过一部电影,里面有打凤阳花鼓的镜头。
方青卓认为一定难不倒自己,难免有所松懈。
但陈奇却不肯放松,硬是逼着排了一天戏精疲力竭的方青卓,必须打够200个鼓,才能去睡觉。
陈奇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要任何报酬,开设各种讲座,辅导那些对朗诵有着热情的学员。
一次,她奔赴几百里去讲课,根本顾不上吃饭。
结果在课堂上胃病发作,只好一边讲一边强咽下面包。看着她消瘦的面庞,学员们难过地流了泪。
只要力所能及,只要大家需要,陈奇总会义无反顾地应许别人所求。
1989年,陈奇和徐峥在电视剧《结婚一年间》里饰演祖孙结缘。
后来在《春光灿烂猪八戒》里,他们又再度合作。
20年后《囧妈》开拍,徐峥一发出邀请,陈奇就欣然出现在了电影中。
尽管镜头不多,没有台词,但陈奇不曾敷衍。
为演好一口气吹灭蜡烛的镜头,她不顾年事已高,私下练习了很久。
还有一次,陈奇脑梗康复后,在女儿的安排下准备到外地休养。
恰好这时,李少红导演发来邀请,希望陈奇出演一部讲述扶贫干部的电影。
陈奇不顾身体不适,逼着女儿退掉机票,一头扎进福建山区连续拍摄10多天。
她饰演的山区盲人老太太,形象真实接地气,一度让人们以为,她就是当地人。
“妈妈对学生比对我们好,妈妈把所有的热忱和精力都投入了她热爱的事业中。”陈奇的大女儿无奈中带着一丝骄傲地吐槽。
虽然两个女儿都在伦敦安了家,但陈奇为了舞台表演事业,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绿卡。
她偶尔去伦敦小住,但从来不超过3个月,因为一旦离开舞台太久,她就会格外思念。
女儿们很理解母亲的选择。
因为家中挂着的那幅“大爱”,正是陈奇一直以来向她们传递的家风。
家风传万里,尽管远隔重洋,但孙辈们依然耳濡目染。
大女儿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将创业挣来的所有资金带去非洲,到最艰苦的地方支教。小女儿的儿子曾舍身忘我奔赴抗疫第一线,用所学救死扶伤。
陈奇参加外孙婚礼,左三为陈奇
如今,陈奇居住在上海的一家老年寓所里。
虽然和家人隔着万水千山,她却自足而快乐,就像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的:“我年纪大了,但是现在还在演戏,还能够贡献一些,我就很高兴。”
看过陈奇的传奇故事,大概就能明白:
人生之路,谁都是一边踉跄前行一边满身伤痕。
但只要,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把工作当道场,把生活当成修行,就能从苦涩中品出甘甜,重构过去与未来,活成想要的样子。
得之则喜,失亦无忧。
毕竟,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期盼正在路上。
向老艺术家陈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