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举报天津助学金事件第6天,贵州孤儿大学生,等来了一个离谱的结果…(组图)
多年前上大学时有次放假,我跟几个中学老同学碰了一下。
天南海北胡侃一通,最后聊起一个问题:一学期在学校要花多少钱。
我们这帮孩子都是从村里、镇里出来的,不少人都是东借西借才凑齐的学费。
所以到了大学,我每年都在争取奖学金,再加上勤工俭学,也算给家里减轻了些许负担。
其他小伙伴也差不多。
但有一个兄弟着实给了我震撼。
他说他大部分时候可以不问家里要钱了。
这个兄弟很牛,考上的是复旦大学,名字被印在高中学校的喜报上。
结果开学刚到上海,才报完道,就有人联系他参加一个饭局。
原来是在上海混得很好的老乡组的局。
那些同县的老大哥们,纷纷留他的联系方式,鼓励他好好学习。
末了,给他包了2千块的红包。
并承诺以后每学期都会给他汇一笔资助。
我听了直接惊呆。
反复问他:这些老乡也是复旦校友吗?是和复旦有什么资助协议吗?还是所有在上海读大学的老乡他们都会资助?
兄弟摇摇头,都不是。
就因为他考上的是名牌大学,属于为家乡争光了。
作为同一个地方走出来的人,有点财力的老乡都愿意抢着来送奖励。
那一刻我们哥几个都傻眼了。
要知道那可是当年的2千块钱,我省吃俭用的话,可以撑三四个月了。
我第一次发现,好好学习的好处,原来这么看得见摸得着。
回忆起这件旧事,是因为最近一直在关注的天津助学金举报事件。
举报自己贫困生名额被占的朱同学,今天早上无奈地发文:
自己等了许久,努力了许久,最终得到的仍是一个“斗不过他们”的结果。
学校通报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称“不存在助学金名额挤占情况”。
称朱同学和他举报的那个室友,一个是要评助学金的,一个是要评国家励志奖学金的。
但一般来说,助学金是补贴给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是奖励成绩好的学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则是发给贫困且成绩好的),不冲突。
朱同学质疑的,明明是助学金名额发放问题。
但调查结果抛出的却是两个概念……
这个姓朱的男孩,是个来自贵州山区的孤儿。
4岁那年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此后没了音讯。
那么小,他成了个没爹没妈的孩子。
村里两个心善的老人看他可怜,把他连同另外5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捡回了家。
即便这个家贫困至极,却是他唯一的屋檐。
16岁,收养他的爷爷去世了。
别人还在花季雨季,有资格叛逆,他却成了一个孤儿之家的户主。
一个奶奶,6个孩子,无法想象的贫穷。
他想去申请孤儿补助金,但因为母亲的户口遗留原因,他连孤儿证都拿不到。
“幸好”,后来他们家被评定为低保户。
他始终记得建档立卡拿到低保证明的那天,别提有多高兴了。
因为每个月有400多块钱的补贴。
400多啊,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顿饭钱,可对他们家来说,每一分都是救命钱。
两年前,朱同学考进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在学校,他把每一分钱都攥得紧紧的。
每顿饭都一粒米不剩,两年几乎没买过水果吃,因为舍不得。
偶尔想喝一瓶可乐,也要犹豫很久很久。
好在对于贫困大学生国家一直有助学金补贴,也正因为这笔助学金,他才不必被迫中断学业。
可这次评定助学金人选,班级投票推选出的4个名额里,没有他的名字。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穿着AJ鞋、拿着iphone14 promax手机、玩着ipad pro的上海室友。
朱同学想不通。
他质疑投票有问题,质疑助学金发给了并不困难的同学。
可所有人都叫他不要闹事。
他原本以为学校会按照承诺还他一个公道。
可等来等去,等来的只有看似怜悯的敷衍。
几个室友甚至逼着把他赶出了宿舍。
他无处可去,只能在网吧包夜熬过一宿,花了足足25块钱,心疼得要命。
走投无路,他不肯再被迫闭嘴了。
他只想要一个公道。
为了这个公道,在网友的审视下,他一遍遍自揭伤疤。
在自尊心最强的20来岁,向别人证明着自己的困窘。
还要经受着各种拷问和羞辱。
说他票少是人缘不好为人差劲,说他闹来闹去真是事多,连曾经喝过矿泉水都要被质疑根本不贫困。
可若不是穷怕了,谁会愿意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学,得罪同学、老师、校领导……所有人?
他的硬刚,是勇敢,更是心酸。
我也不禁想,如果学校补助名额多一些,如果奖助款项设立得多一些。
这个一无所有的落魄孩子,是不是就不必因为三四千块钱,被逼成这样?
看到过两组数据:
一个是教育部公布2020-2021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
有人统计,获奖的119所部署本科高校里,985仅39所,获奖人数却占了52.36%,为1.03万人。
而剩下的非985高校有80所,获奖人数却只占了47.64%。
另一个来自双一流院校北京理工大学的通告。
2023年,单论来自社会捐助的助学金奖项,就相当多。
而且动辄5000元,都赶上国家一等助学金了。
你看,就如同我那个刚入学就收到陌生人奖励的同学一样。
越好的大学,就是越能得到奖助学金名额、分量的倾斜。
我见过普通高校竞争有多激烈,撕杀有多现实。
很多只有国家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名额有限。
平时不考第一第二,想都不敢想。
可名校的奖项多,机会多,起码不必为了一块肉争得头破血流。
就拿复旦大学来说,各类奖学金有40多项,最高超过10000元/人/年。
重要的是覆盖面广,达到全校本科学生的40%以上。
南京邮电大学,身体好可以拿“健康奖学金”,每人1500元。
中国海洋大学,光是来自社会捐助的奖学金,比北邮还眼花缭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年有一半学生都能拿到钱。
又何止发钱,好的大学还永远在帮学生省钱。
本科院校比民办、专科学费便宜太多,这都不用说了。
吃饭,你也会比别人吃得实惠。
这是清华一个食堂的菜单。
在那里吃一顿这样的大鱼大肉。
27块钱。
在北大面包房,买一个这样热腾腾的面包。
1块6毛钱。
在学校影院看一场热映的电影。
10块钱。
写论文上个知网查资料,一个月费用198起步。
还不一定每篇论文都有权限看。
可名校每年会花高昂的采购价,为学生购买权限。
写一篇毕业论文历时几个月,每个学生能省下多大一笔钱?
普通大学开学,顶多收到一张银行卡。
中科大开学,新生大礼包里各种书、文具,甚至有一个华为手环。
生活大礼包里,床垫、床单、枕头、枕套……被子就多达3条。
甚至蚊帐、凉席、毛巾、塑料盆都备齐了。
孩子们哪还用多花一分钱去买。
身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最羡慕名校的地方莫过于此:
有足够的经费,花在学生身上。
因为越好的学校,越有钱啊。
财政拨款更多就不说了,优秀校友,知名企业,社会名流……多少资源也在自动流向名牌学府。
还记得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吗?
生在四川山坳坳里,父亲去世,婆婆去世,母亲下落不明。
因为拖欠学费,常被老师叫去谈话。
夏天光着脚,冬天穿着漏风的薄衣。
他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走到西南大学,又走到中科院。
他一直告诉自己,要把书念下去,才不枉活一世。
而他在双一流大学、在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获得的资助,一定让他比普通高校学生的梦想之路少了太多明争暗斗的消耗,多了太多勇往直前的底气。
以前我们填高考志愿,根本不知道各个专业具体的情况。
是张雪峰为我们打破了一些信息差。
以前我们念书,也根本没人告诉我们名校还有这些实打实的福利。
现在来自网络的各种消息、分享让我们看到,原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真的大概率会过得更加轻松。
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孩子来说,钱维系的是生活,减轻的是家庭的负担。
何尝不也呵护着弱肉强食的环境里,我们脆弱的体面和自尊?
我是农村娃,明白有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敢奢望太飘渺的东西,只敢看见眼下的利益。
不敢妄想几年毕业后赚多大的钱,只敢盘算着现在怎样能多省点钱。
可我也真的想告诉生于寒门的你,别怕,别慌。
越难,我们越要拼尽全力读书,上更好的大学。
因为这是“知识改变命运”,最现实的方式。
愿所有努力的孩子,都能早一些得到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