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一开口惊艳全网!但她刚出生时,妈妈觉得“天塌了”(组图)
00后姑娘王怡文,从出生起就没见过这个世界的模样。然而,今年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上,她作为终章曲《最忆是杭州》的高声部领唱,让全世界看到了她的模样。
妈妈王伟说,女儿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4岁时听着乐谱就能像模像样弹出世界名曲《阿依达》,10岁开个人首场演唱会,甚至靠着摸索学会了长笛、葫芦丝、手指琴等8种乐器,并获奖无数。
然而,家境一般的她们这23年走过来,并不容易。从学习音乐到读大学甚至到现在考研,妈妈一直陪在她身边,自己都变成了半个“音乐理论专业生”。她用一种令人震撼的“言传身教”照亮了孩子的路!
上天在王怡文眼前遮住了帘,妈妈王伟就是那个帮她掀开帘子的人!
出生后,女儿就没见过世界的样子
妈妈努力为她寻找生活中的光
虽然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王怡文从来没见过妈妈的模样。2000年,小怡文因为早产体重小被送进保温箱,结果因吸氧过量导致视网膜病变失明。王伟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只觉得“天塌了” 。
回到家后的小怡文,虽然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却特别爱笑,似乎全然不受影响。看到女儿活泼可爱的样子,振作后的王伟决定,不管怎样,都要带她好好生活。
由于视障的缘故,小怡文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读幼儿园。王伟买的一台玩具电子琴,成为女儿在家里打发时间的伴侣。不过让王伟没想到的是,4岁时,小怡文已经能用稚嫩的小手,像模像样地弹奏名曲《魂断蓝桥》和《阿依达》。虽然是听着谱子弹,但也让她颇为惊讶,女儿可能还真有点音乐天赋。
即便家里条件并不算宽裕,王伟还是给女儿报了钢琴班,“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就希望她别一辈子被困在屋子里,能多感受下外头的世界。”在王伟看来,女儿未来还那么长,总该体验些有意义的事。
学琴终究是枯燥的,对于五六岁的小怡文来说,最初的兴奋劲过去之后,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难。听谱、记谱、背谱,每首歌小怡文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能学会。
气馁的时刻总会有,但王伟一直陪在女儿身边,让她不要放弃。因为身边人都说钢琴是乐器之母,如果怡文真想好好学音乐,肯定得先把它练好。好在“瓶颈期”过后,小怡文很快体验到了成就感,毕竟用钢琴弹奏出的音乐可比用玩具琴好听多了。
8岁那年,在盲人学校读二年级的小怡文又被学校老师选中参加合唱,当时音乐老师找到王伟,告诉她怡文的声音条件很好,台风也很棒,建议可以找专业的声乐老师好好学一学。
这之后,王伟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唱歌。她还记得,在小怡文第一次试音后,那位声乐老师说,“你的女儿是个天才,不搞音乐就可惜了。”
听到老师善意的鼓励,母女俩都备受鼓舞,尤其是王伟。对于妈妈来说,小怡文是不是天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音乐,或许就是女儿的光。
10岁,女儿开了人生第一场演唱会
还听着视频学会了好多乐器
为了能让女儿有更多锻炼机会,除了定期在老师那儿上课,王伟还带着她出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音乐比赛。比如她们家附近的商场时常会举办儿童歌唱比赛,现场报名就能上场,小怡文登台过好多回。有时奖品可能只是一袋纸巾、一包牙刷,但母女俩都很享受其中的过程。
小怡文是个乐天派。她活泼开朗,每次上台表演时都是一脸笑意。王伟看着女儿,有时也会不自觉笑起来,“这孩子,也不知道在乐啥。”
既然是比赛,肯定有输有赢,无论结果如何,母女俩都看得很开。有时候没比过人家,王伟就跟女儿说,“你才八九岁,他们都二十来岁,练歌时间比你年纪都大,输给人家太正常了”。王怡文点点头,转头又乐乐呵呵了。
10岁那年,在当地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小怡文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个人音乐会。在郑州大学逸夫楼,一个多小时里她连续唱了15首歌,台下观众不停为她鼓掌。虽然看不见,但小怡文全程都笑得很灿烂,她知道大家都在给自己加油。
(王怡文的第一场演唱会)
那场音乐会的主题叫“心中有音乐,眼前就有光明”。坐在观众席上的,还有许多盲校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当时,一位孩子的妈妈看完后说,小怡文的演唱给了她很大的鼓舞,盲孩子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未来。
随着钢琴和声乐水平的同步提高,王伟发现女儿对于音乐更加自信了。小怡文甚至开始听着视频教学,尝试自学乐器。她看不见乐器的样子,便用手去触摸,感受每个按键、每个孔的韵律。像学长笛的时候,小怡文就一边听讲解,一边用手试孔位,按错了就换,按对了就记住这个位置。
也许真是天赋使然,靠着自己摸索,长笛、葫芦丝、手指琴…七八种乐器竟都被小怡文一一学会。
为了音乐,母女俩走出盲校
妈妈四处奔走,为女儿延续音乐的梦
初中快读完的时候,一道选择题摆在了王伟面前。如果想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走远,女儿需要走出盲校,在专业艺术学校接受系统学习。但这样一来,日常生活照料又成了问题。不过这道题王伟没考虑太久,她很快下定决心:跟女儿一起去学校,全程陪读照顾。
但女儿的音乐之路,显然不会是坦途。因为失明的原因,很多学校都婉拒了她们。王伟理解这些拒绝,也理解学校的顾虑。接收一个视障孩子读书,这个决定谈何容易。但她还是竭尽全力继续奔走,努力让女儿的音乐道路得以延续。那阵子,她给女儿做了份小简历,天天跑到各所学校,试图说服老师给怡文一个考试资格。
在妈妈的争取下,王怡文还是用硬实力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在面试了多家学校后,她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正式走上专业学习道路。王伟也开始全天候陪在女儿身边,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
走进艺术学校,王怡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百灵鸟”的歌声愈发动听。不过等到高考临近,同样的困难再次出现。随着高校艺考开始,王伟带着怡文东奔西跑,打遍了全国各所专业艺术学校的电话,但收到的大都仍是学校的拒绝。原因,自然也和之前一样。
“从小到大我们被拒绝过很多回,心态早练出来了,接着试呗。”王伟说得云淡风轻,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和女儿只有进,没得退。
当电话打到浙江音乐学院时,母女俩盼望已久的好消息来了。学校老师告诉王伟:只要孩子唱得足够好,我们就欢迎她来读书!不仅如此,在她们从郑州赶到杭州赴考后,学校还特意安排了志愿者引导王怡文考试。那年高考,全国只有十位盲人同学参加,王怡文是其中之一。
2019年7月,浙江音乐学院正式放榜,王怡文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被声歌系美声专业录取,她也就此成为河南省第一个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大学的盲人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王伟如释重负。
学校安排母女同寝室陪读5年
妈妈自学乐理,给女儿当翻译
学校真的很照顾这对母女,考虑到她们情况特殊,学校不仅为两人单独提供了一间宿舍,还给王伟安排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这一来,王伟一边能照顾女儿,一边也能有份收入。
生活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不过王伟很快发现,女儿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进入大学后,教学难度陡增,光靠以前的“听谱”已经不够了,还得有专业的盲文乐谱。但问题是,学校发的这些乐谱教材,在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盲文版本。
怎么办?和之前碰到困难时一样,王伟依旧选择自己动手解决,“我就寻思着给怡文当翻译,把这些谱子都翻成盲文。”
但这件事要实践起来,难度实在很大。大段的五线谱,要精准地翻成盲文,需要翻译者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为了女儿,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王伟硬着头皮开始自学,结果居然还真学得不错,“半吊子归半吊子,起码我能给她做翻译了。”
为了方便怡文理解,王伟尝试把一首歌里的每个小节都分开翻译在一张纸上,从上到下按顺序写下音符、拍数等内容。普通乐谱里一块豆腐干大的内容,到王伟自制的盲文乐谱里,就变成了整整一张A4纸的大小。
万事开头难,起初光是倒腾一个小节,王伟就需要花十多分钟时间。一首曲子翻译下来,整个人头晕眼花。但累归累,效果倒是挺好,王怡文摸着妈妈翻译的盲文谱,很快就理解了教材的意思。当时王伟特别激动,以后自己就能给女儿当翻译了!
之后这几年,王怡文学习用的几乎所有课本、乐谱,都是王伟自己动手翻译并制作成盲文版本的。
在房间的电脑旁边,有一台盲文专用打印机,王伟翻译好的盲文乐谱都是从这里打印出来的。这台机器在国内很难买到,是王伟专程跑到北京去订购的。长途跋涉很辛苦,但只要是怡文需要的东西,她向来不会犹豫。
王伟创造的这种盲人五线谱译本形式,之前几乎没有先例。“我可能是第一个这样翻译盲文五线谱的人,方法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虽然译得不官方,但怡文用着好就行。”
这么多年下来,王伟为了女儿一直在燃烧自己,但她并不觉得丢失了自我。相反,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王伟觉得自己也得到了新生。其间,她学会了很多乐理知识,对大小乐器也略懂一二,如今算得上半个“理论专业生”;她学会了化妆,不仅能给怡文画,还能给其他孩子补妆。更难能可贵的,她很好地融入到了周围的年轻人中,能熟练使用电脑手机,还能听得懂网络热梗。
在妈妈的陪伴下,王怡文也给足了回馈。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课全班第一、各种歌唱比赛获奖无数…大学这几年,她的成绩单绝对称得上硕果累累。
当然,更值得骄傲的还是,今年10月,王怡文作为高声部领唱,在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上登台表演。在得知自己入围演员名单的那天,王怡文激动得一夜没睡,毕竟这样的机会,此生绝无仅有。
女儿选择考研,继续音乐之路
对于未来,她们还有很多想法
王怡文的大学专业是五年制的,如今距离毕业只有半年时间。未来要怎么走,也是母女俩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眼下,王怡文正在努力备战考研,她的目标是希望能在浙音继续钻研声乐。
在女儿紧张备考的同时,王伟最近也在忙一件大事。因为考研时很多题目会涉及到乐谱,她必须找到一个能像自己一样为怡文翻译试卷的人。
这次,她找到浙江省残联寻求帮助,残联很快帮忙联系上了盲校的老师。翻译普通文字自然不在话下,但翻译乐谱对老师来说也是头一回。王伟拿了一大摞自己译的盲文乐谱,专程上门给老师参考,告诉她自己平时的翻译方法。老师看完当场应下:“我来给你翻,保证没问题!”
王伟回来很高兴,不光女儿的盲文考卷有了着落,自己辛苦翻译的乐谱也得到了认可。“我当时跟老师讲,如果我的这个翻译方法好使,那将来再有像怡文这样的孩子考音乐,就能用上了。”
不过,考研的难度总归还是摆在眼前的。对于结果,母女俩都抱着“全力拼一把,剩下交给老天”的心态。如果能顺利考进,就继续在学校深造;如果没能考上,就着手开始找工作。不过无论怎样,音乐这条路,王怡文肯定是会一直走下去的。
其实除了唱歌之外,王怡文还有不少其他想法,她希望自己变成全能的音乐创作者,探索更多的可能。比如最近,她就想尝试能否用古筝演奏一些快节奏歌曲。一直以来,提到古筝大家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那些中国风歌曲,但王怡文觉得,这些传统乐器说不定能有更多用武之地。这条路王怡文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不过她认为值得尝试。毕竟所谓的音乐流派,向来也都是从无到有的,不试试怎么知道。
对于女儿的想法,王伟自然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年轻就得试啊,大不了不成功呗。”
回过头看,这一路走来,母女俩一直在挑战着“不可能”。在多年前的自述里,王怡文曾描述自己学钢琴的历程,“日子不停地在困难、坚持、动摇、再坚持中旋转流逝。”这的确是她们一直以来的生活写照。
于怡文而言,上天早早给她关上了一扇窗,却也及时留了一道门。这些年,历经挫折,也遇上过很多真心相助的好人。最重要的是,王伟一直在她身边,给予一个母亲最伟大的支撑。
最后,王怡文又咧开嘴笑了,“我觉得老天对我,还是很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