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全面取消限购的一线城市出现了!有业主开始加价……(组图)
最近,有“街边社”小作文透露,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核心地区,将要放开限购:
这IP地址就显得这件事不那么靠谱,但消息所产生的余波很大,我在多个群里都看到了上面这张截图(原微博已经不在);
而且这两天真就有一个中国超一线城市,宣布楼市全面取消限购。
虽然不在上述博主的清单里,但份量也足够重,那就是:香港。
这周三,香港政府在财政预算报告会上宣布,取消所有住宅物业交易的额外限制,当地叫做“全面撤辣”,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具体措施就包括:
取消购房资格限制:以前非香港永居在港买房需要比永居多交15%的税,现在直接取消。不论是永居还是内地、海外居民,都可以享受跟香港永居一样的购房政策!
取消限售。以前二手房2年内若要销售,有额外的印花税,现在直接取消!
不再限购:原本买二套房还有多交7.5%的税,目前也取消,多买多少套都不多交税;
而且以上是香港全境皆可交易,核心区和偏远区,富人区和普通居民区随便买。
也就是说,香港把施行14年的买房限制辣招全部撤掉,全面放开了楼市。
而香港出台这次全面取消辣招的政策,恰逢香港楼市低迷,于是有人唱衰,认为这招放迟了。
楼市放开,谁获利?
现在说去香港买房是为投资,会引来大多数人的嘲讽。
因为就在当下,香港楼市的成交量、价、房产按揭数量都降至近年来低点。
2024年1月,香港楼价已经跌到7年最低。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2月27日公布,1月楼价指数跌至306.4,是2016年10月以来最低;按月跌幅扩大至约1.6%;按年跌幅扩大至逾9.4%,是11个月以来最大。
另外,2023年香港楼市成交量也创近33年新低。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香港全年私人住宅楼价指数累计下降约6.8%,连降两年,新房、二手住宅销量也创接近30年来的新低。
而随着香港金管局跟随美联储加息,香港贷款利率高(现在是4.25%)劝退了一些贷款买主,贷款数量也降至逾20年低点。
都在创新低,可以看到不少买家在持币观望,所以当地人也不禁吐槽,你这放开出得太晚,早过了市场还有信心的时候了。
不过业内人士倒是比较乐观,普遍认为这一惊喜政策将对香港楼市有所提振,目前已经陆续有业主在加价卖房,据说加个几十上百万不等。
而且唱衰的人其实忽略了一个大背景:香港的特殊地位所附带的附加值,是许多内地中产们仍旧趋之若鹜的。
最新的消息是,靠着吸纳内地人才,香港人口一年狂加19万,2023年又回到了750万人以上。
这次财政报告上,官方也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多,“高才通”等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批出超过14万宗申请,当中约10万名人才已抵港,平均年龄中位数为35岁,六成为已婚人士,普遍携同家人来港。
而现在在香港还有意愿买房的,也会是办理了高才通和优才等这一类人才家庭。
一来,为了孩子教育来港的中产,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孩子在香港的生活。如果是想考港澳生联考,又或者想给孩子更长远的身份规划,需要在当地住满7年换永居卡(回乡证),那么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住处。
二来,香港房租其实并不划算。维港、金钟地段千尺豪宅,其实也就90平米,看起来平平无奇,月租要到五万港币!即使偏远一点的地区,40平米住一家三口,一个月也要2、3万块钱。
香港的租售比比内地高出一倍,租房不比内地划算,但是买香港的房却是又保值又有经济效益的选择。
在过去,通过高才通、优才来港的人并非香港永居,在之前还需要负担不少的税费(15%),现在直接取消税费,相当于给原本就在低位的房价,再打了个85折。
而且,有些开发商还针对通过高才通来港购房的人才,额外给出打折让利。零零总总算下来,一些新房可以低到75折,而二手房本身就在降价,所以怎么说,对这些急需稳定住宅的人才来说,都是有利的。
去年,超过12万内地中产移居香港,就给当地的房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在开学季甚至迎来了一小波租房小阳春。中介反映很多时候客户不看房,只要有就下定。
这个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我就感到目前是办理香港高才通和优才的最佳时机。首先,去年那股热潮已经有点降温,申请赛道没那么拥挤了;其次,香港政府也在想方设法给人才们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拿人才签证到香港,如果能找到工作,现在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金融行业,超过了新加坡的同行。
根据香港劳福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高才通”抵港人才的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约为5万元,另有约10%人才每月就业收入达20万元或以上。
而彭博新闻此前也做过对比,香港银行从业者比新加坡同业多赚46%,即使只是初级职员,目前也比新加坡的同行多赚了36%。
举个例子,香港一个普通分析师的年收入可达到9.2万美元/年(约为66万人民币),而新加坡仅6.3万;
不论投资还是做决策,都遵循别人恐惧我贪婪这个原理,但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买涨不买跌”,有时候敢于逆向投资,便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好的东西。
不限于房子
其实,房产的全面放开大动作只是本次财政预算案的其中一部分,而整个预算案还有许多改变,包括给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都有减免。
其中,薪俸税和个人入息税在2023/24年度仍然是100%减免,换句话说,就是一年的税都全免。不过,免税也有上限,今年将限额从去年的6000港币,下调到今年的3000港币。
另外还有“劫富济贫”,实行税收双轨制,对高收入人群(年净收入超过500万港币)的个人所得税率提高至16%(此前15%)。
此外还抬高了烟草税,并恢复了“酒店房租税”(对酒店及旅馆住房征收税款,收取的金额是客人所付房费的3%)。
以往低税负的地区往往福利也低,但为了增加香港的宜居程度(毕竟从来没上过全球宜居排行榜前十),香港政府在这次预算案中,也对社会保障多了拨款,
扩展了“社会券”和“院舍券”的服务范围,让合资格的年长者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养老社区;
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先推进更多更多本地和医疗器械企业来港,其次是减少罕见病或重疾药物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
向领取社保且有工作的残疾人额外支付每个月500港币的津贴,鼓励残疾人就业;
增加婴儿托管中心以及托管名额。
而在股市、中小企业协助,以及政府支持行业也有不少支持。
最后,就是维港计划之后每个月放烟火。港政府将增拨10.9亿港币支持香港的旅游业,就包括每月放烟火和无人机表演,以及维港灯光换新,搞灯光秀等等。
“我很难过地说,香港完了”
放开限购似乎更加坐实了“唱衰论”,你不行了政府才来救。
现在外网唱衰香港的声音真不少,甚至影响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信心。
比较知名的就是前摩根士丹利亚洲的老总Stephen Roach在英国《金融时报》上面的一篇文章,标题也是深得我们自媒体人的精髓:
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
就不翻译过来了,大家自己品。文章中主要针对香港恒生指数走势不佳,金融市场这段时间表现较差来展开,Roach聊到,这个指数在上世纪末以来就一直保持平稳,直到过去5年,它下跌了将近45%。
但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彭博的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看法。
他们列举了政府过往的财政预算报告政策,以及此次政策对香港产生的正面影响。
-经济恢复。为了刺激经济,香港大发消费券,达到当年万亿财政支出的37%,这些消费券确实帮忙促进了香港经济。
最新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实质本地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3%。相比之下,预估值为增长4.3%,第三季度增长4.1%,全年或将有3.5%左右增速。
-人口恢复。刚才说到,香港大幅度招揽人才,开放新的人才引进计划,也让人口重新回到了750万大关,还有望往上。
-把香港打造成富人友好的城市。不仅有今天刚开始施行的3000万投资移民计划,香港还有各种免税政策,包括家族办公室、艺术品、红酒和收藏等等。另外,即使香港的个税最高提高到了17%,跟它的同业新加坡的24%比,还是非常香的。
“在这里,富人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不过香港跟新加坡的竞争不能局限于富人、人才和旅游,把香港打造成对工薪阶层友好的城市也同样重要。
比如新加坡今年就要花75亿新元,让一些中年人(50-64岁)能在退休前存够养老金。这个支出比香港给老人一年的旅游津贴要多了10倍。
而从最新预算案中,能看到香港在一些地方做了改善,也有些地方还没有实质鼓励。比如对普通人的基础津贴和儿童养育减免,基本保持不变,即使生活成本连年在增加。
所以香港要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政府连续第二年财政赤字达到千亿以上,目前财政储备预计7332亿元,相等于政府大约一年开支。
相比于大多数外债高企的经济体,这个财政状况相对健康,也可以说香港政府的救市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缺的关键还是信心。
末日论往往能赚足人们的眼球,因为人性本就趋利避害,他只要有自己的论点,就足够让人产生恐惧,而且还能为自己“语出惊人”的话,赢得一些簇拥和流量。
但我们做决策时,不应该被这些感性的信息所主导,而是看真实数据、实在的价值。
如果理性分析,香港对你仍有不小价值,那就应该趁早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