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企业团体和部分成员国反对!欧盟建立对外投资筛查制度计划受阻(图)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南华早报》报导称,欧盟的一些企业和成员国政府正在抵制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筛查私企对华投资的计划,这一反馈对该政策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关于筛查对中国经济特定高科技领域投资的咨询意见书中表示,欧盟委员会的计划将“严重干涉企业决策和国际投资流动”。意见书写道,“德国企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市场份额。这些投资加强了德国经济,保障了就业,促进了繁荣。因此,德国工业联合会反对任何控制外商直接投资的新机制”。
筛查私企对中国经济特定高科技领域投资的计划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于去年3月宣布,并在今年1月的一份白皮书中得到充实,成为欧盟委员会提议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ESS)的一部分。
冯德莱恩在上周再次当选为欧委会主席前发表的一份宣言中,加倍强调了设立对外投资审查机制的意图。宣言说:“我们将完成对外商直接投资筛查框架的审查,建立一个真正协调的出口管制办法,并处理境外投资的风险”。该文件还提到了《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另外两个关键支柱,这也是冯德莱恩推动欧盟对华去风险计划的基石。
欧盟盟旗与中国国旗示意图 © 美联社图片
欧盟委员会担心欧洲的先进技术可能会落入中国军方之手,官员们经常指出,对哪些买家与中国国防部门有联系并不明确。该提议与美国协调一致,拜登政府去年启动了自己的机制,以阻止资本流入特定的中国高科技行业。最初,布鲁塞尔的提案建议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量子计算这四个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进行筛查。随后,欧盟委员会又提出了一份包含六项技术的第二清单。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外商直接投资筛查似乎是《欧洲经济安全战略》中最不可能实现的支柱。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Europe)提交的一份文件指出:“对欧洲公司的境外投资实行政府管制并非实现经济安全的正确政策路径,因为这将对公司的商业决策和国际投资流动构成重大干预”。
代表欧盟成员国国家级商会的游说团体——欧洲商业联合会(BusinessEurope)表示,对“任何并非由制裁引起的对外投资限制”持谨慎态度。该组织在提交的文件中写道,“不应低估潜在的寒蝉效应,因为这可能对研究和创新、欧洲公司在全球的运营以及对外投资产生重大影响”。来自荷兰和瑞典的团体也表示了怀疑,加入了反对这一政策建议的声音,而这一建议在各成员国政府中也仍极不受欢迎。
据外交消息来源称,欧盟27个成员国中仅有立陶宛表示完全支持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筛查对外投资的计划。一些成员国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制定一项可能成为行政负担的工具,尤其是考虑到欧盟在中国经济这些领域的投资水平较低。
在欧盟的52个磋商参与者中,只有3个是国家政府部门:奥地利、捷克和瑞典的部委。其中两个部门表示,对于通过对外投资造成技术流失的潜在风险还存在“知识空白”。巴黎智库、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欧洲在上文提及的中国四个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非常有限”,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占全部资本的2%至4%”。这些投资主要由德国公司主导,在过去20年中有49笔,法国有36笔,荷兰和葡萄牙各有12笔。
此外,一些成员国政府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如果能实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另一个支柱——统一的、全欧盟范围的出口管制制度——就会减少对外商直接投资筛查的必要性。举例来说,一家公司不可能在禁止其销售产品的司法管辖区建厂生产产品,这是符合逻辑的。
欧盟范围内出口管制制度的支持者指出,美国对荷兰芯片制造设备巨头阿斯麦(ASML)的限制是有目共睹的,在华盛顿的要求下,阿斯麦不得不停止向中国提供其顶级光刻机。该公司本身也在游说欧盟协调各成员国的不同制度,认为27个国家的声音比一个国家的声音更能与美国抗衡。
阿斯麦是其成员之一的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在提交的文件中说:“关于欧洲的经济安全,应将更好地协调出口管制作为防止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的技术泄漏的主要手段,因为这些已经考虑到了技术转让”。欧盟委员会现在将与27个成员国一起进入监测期,届时它们将注意到上述四个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流动情况,然后提交一份风险评估报告。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