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8日 17.0°C-19.4°C
澳元 : 人民币=4.6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留学全知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都知道这几年留学生毕业后回国热,但没想到这么热。

有报告发现,意向毕业后留在海外求职的中国留学生比例从上年度的37%急剧下降至3%;而回国发展的比例高达84%,较上年翻倍。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1

留学毕业后回国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有家庭因素、生活与文化环境、以及受到国际关系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还有一个未曾言明的原因——找不到工作、留不下来。

早在十年前,我身边留学毕业生在美国成功就业、顺利拿到签证和绿卡是“常规操作”,那时候硅谷大厂们如日中天,提供工作签很大方,是最抢手的雇主;

金融行业从大摩到四大,也向毕业生敞开了怀抱;

想更稳妥、自由些的,还可以拿着博士学位去高校做博士后,“混”两三期、三五年的,身份也到手了。

江河日下、尤其是疫情后,无论是H1B工作签、还是绿卡,想找工作留美、然后拿身份这条“上岸”的路越来越难走了。

但总有一批人,还在挣扎,用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凡哥:为了拿身份,赚着低薪苟住

今年是我博士后的第四年,作为国外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我拿着低薪在这个位置上已经苟了四年。薪资有多低?给大家看一张官方统计图: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2

这张图表展示了2010年到2022年间我这个专业研究人员的薪资趋势,涵盖了四个领域:业界、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最低标准。

从图中能看出,业界(深蓝线)的薪资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从2010年开始稳步上涨,到2022年接近12万美元;

政府部分薪资(浅蓝线)相对稳定,2022年达到约10万美元;

就算是比较清贫的非营利组织(青绿色线)尽管起薪较低,但近年来增长显著,到2022年达到约8万美元;

而像我一样的博士后(黄色线)薪资最低,从2010年的约4万美元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约5.5万美元。

虽然2023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后闹过罢工,让年薪最后上调了一些,但据我了解,涨幅最大的也就是年薪上调了一万美元,扣除税务、医疗保险等,均摊到每个月也就是多少了几百刀,博士后的薪资远远低于其他领域。

和我一起博士毕业、选择进入业界的同学薪资普遍是我的2倍、2.5倍起,经过四年的累计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为什么要选一条低薪的路?

因为拖家带口的我,为了图稳定拿cap-exempt签证、排绿卡。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3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H1B工作签证,其实 H1B 签证分为两类:cap 和 cap-exempt。

前者是最常见的类型,每年约有 85000 个配额,需要雇主为员工提交申请。如果申请数量超过配额,USCIS 会进行随机抽签,以确保签发数量与配额相符。

后者通常用于非盈利性机构,如大学、政府机构、公立实验室、研究机构、NGO 和慈善组织等。

这类 H1B 没有配额限制,雇主可以随时为员工申请,也就是说只要雇主帮你申请,你就会拿到工作签,不存在抽签的情况。

cap H1B的优势在于职位数量高(毕竟普通公司的数量要多于高校、非盈利组织)、一旦中签,收入较高且跳槽自由;最大的劣势就是需要每年抽签,近年来中签率较低,导致许多持有 OPT 的留学生在三年期满后仍未中签,不得不回国或转到其他国家,或继续深造。

cap-exempt的优势在于一定中签,稳定;但劣势在于在拿到绿卡前(通常可能要等三五年不等、甚至更久)收入较低且跳槽受限,如果你中途想跳槽去盈利性的公司,要重新申请cap H1B签证,能不能抽中就得拼运气了。

在美国这些年,我们生了孩子、老婆因为签证问题没办法工作,只能靠我一人承担全家开销。

之前两个人这些钱节省点也够花,但有了孩子后真的是紧紧巴巴。尿布、奶粉、辅食、婴儿用品和衣服,睁眼都是钱。

三岁以前妻子在家全职带娃;今年,孩子满三岁,但还不够年龄上公立学校的k,只能自己花钱去上pre-k。

有一些扶贫的pre-k项目可以让低收入家庭孩子免费去读。但我们三口之家的年收入却又没达到贫困线(除非再生一个娃,才够扶贫项目)。所以,孩子每个月又要多交800美元的托儿费;现在全家的经济状况已经从紧紧巴巴到next level——捉襟见肘,但我只能熬着,等绿卡拿到后才敢换工作。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4

图源pexels

我们为什么要留在国外?因为我现在的年龄逼近35岁,已经失去了回国内高校“青椒”的资格,回国确实也卷不过同行。

老婆比我小两岁、出国这些年有几年职场空窗期、现在孩子又小,可谓debuff叠满,回国求职更无门。

而且我们绿卡也在排队中,骑虎难下、不想中途放弃,只能咬牙坚持了。

出国这么多年,总要对自己有个交代吧,无论这个交代是身份、一份不错的收入、自己的前途、还是孩子的未来。

@佳佳:工作签四年抽不中,被踢出境

除了留学圈的人,可能外人不知道从留学生到绿卡这条路上究竟很多少坑:opt,h1b,140,485关关难过、但不是你每一关都能过的。因为这其中每一关大概率靠的是你的运气。

就拿申请h1b工作签来说吧,2024财年突破了50万人,但由于批准数量持续不变+不断的裁员+印度三哥抽签的常规作弊,华人中签率非常低。

有人做过模型计算,今年工作签中签概率大概是本科中签率20%、研究生中签率39.7%。

曾经听别人说过,某某人连续六次抽H1B都没中,那时我还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哪有人会这么倒霉。直到自己连续四次没中,才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无奈和无力感。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5

我赶上了疫情前好就业的“末班车”,从一所排名普通的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后,进了加州一家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

虽然不是大厂,但当时公司还愿意帮留学生办H1B。不幸的是,从2019年到2021年,我连续三年都没抽中H1B,运气差到极点。

第三次没中时,公司提出让我relocate到加拿大的办公室工作,于是我被“踢出境”去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那段时间,心态真的很差。

为什么别人一抽就中、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我怎么努力都拿不到。而且到加拿大我拿的工资只相当于美国的60%,但干的活却没变,心里非常不平衡。

薪水突然减了将近一半,生活上很紧张,基本没法攒钱。

待了一年又抽了一次,第四次还是没中,好在公司帮为我申请了L1签证,才让我得以重返美国。

拿着L1签证还可以继续抽H1B,但抽中之前不能跳槽,被裁员的话找不到下家只能离开美国。

而如今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潮已经人尽皆知,我还哪里敢折腾,天天祈祷能保住现在的工作就不错了。

虽然抽了这么多次我都没中,我肯定算是运气背到极点的人,但和很多同胞相比,我又是幸运的。

第一次的好运是公司在加拿大有办公室,让我有个工作落脚点,避免被直接“打回老家”;第二次的好运是公司挺过了疫情、我没有被裁员,并且还能支持我的L1申请,让我有机会能够重返美国。

所以,虽然多次抽签未中,但我也不好怨天尤人、抱怨什么。自己确实不幸、但又何其幸运。

说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国外吧?

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我的原生家庭实在不咋行,父母很早各自离异、再婚、生子,“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回去没有家。所以,我想换个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家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6

美国虽然这几年劣迹斑斑,但综合评估下来是我的最优选了——读过几年书相对熟悉、工作过熟悉这里的职场、生活了几年适应了,而且工作机会相对多、工资相对高——我未来的嫁妆、买房和养老钱都得靠自己攒出来呢。

所以,我还是选择回到美国继续实现未完待续的梦。

@小丁:找不到提供工签的企业,我只能二刷一个学位

这两年,美国留学生的求职堪称地狱级模式。“投了四百份简历、只拿到两个面试”,“投了千份简历没拿到一个offer”的例子比比皆是。

包括曾经热门、多薪、容易留下的计算机专业,大厂的sponsor也不再好拿。

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是Amazon除SDE相关岗位,其他岗位不提供Sponsor、Meta不担保H1B抽签、Google实习岗位不提供签证且明确表示无转正机会、Oracle多个岗位都不Sponsor留学。

金融方面,校友告诉我EY2025招聘季国际生Sponsor的名额(少量)已满,接下来只会给有身份的同学发面试、JP Morgan一半的实习岗位明确表示不Sponsor留学生,而且连OPT和CPT也不支持(除非是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的Office)。

有人觉得公司办工作签有不是很贵,那些富裕的大厂、华尔街公司不至于这么抠门。

其实也不难理解公司不sponsor的逻辑,抽签、办资料的钱不多,不到两千刀就能拿下,但不光是钱的问题,抽签不中被迫走人,前期培养的投入就白费,等于公司资源浪费。

这两年,面试不错,但只要一问sponsor h1b么,多方直接sorry挂电话的故事我听得太多了。

假期不敢回国、四年拿低薪!一大批华人留学党正在夹缝中生存(组图) - 7

社交平台上拿不到工作签的留学生比比皆是

我自己的求职道路更曲折。

之前面试一家公司,前后四轮我表现都很不错,对方也很满意,第四轮面完后给了我口头offer,说两三周后正式合同就会下来。但正式合同一直迟迟下不来,过了三周HR突然告诉我公司不能再sponsor 任何 h1b了,之前的offer也直接撤回了。

而此时我已错过是求职的时机,为了能留在美国,只能二刷一个水硕项目(我之前就是统计硕士毕业),用合法身份再找实习和工作。

读第一个学位投进去的成本还没赚回来、又吐出去一笔钱,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本。

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在美国扎根,但前几年我这个专业毕业还是挺容易在国外找刀工作的,我想着这两年大环境遇冷,但总有回暖的时候吧。

花出去的是美元、也想赚美元回本快一点;再趁机积累一些海外工作的经验,回国发展也容易些。没想到局势糟糕成这样。

写在最后:

1931年,美国作家詹姆斯·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他的作品《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中首次提出了“美国梦”这一概念。

他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应许之地”,在这里,无论出身或阶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美好、更富裕的生活。

这一理想深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他们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怀抱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追逐自己的梦。

然而,梦想与现实往往交织成一场艰难的旅程。初到美国时,他们或许满怀信心,认为通过奋斗可以改变命运,但随着时间推移,签证限制、工作机会的稀缺、文化差异等现实问题让他们如履薄冰。

在职场竞争中,他们不仅要面对与本地人相比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还要承受移民身份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压力。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如今,这个“美国梦”是否还能成真、抑或只是一场黄粱,也只有选择者自己知晓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