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13.2°C-15.3°C
澳元 : 人民币=4.69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2022-02-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1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2

今天的全球货币市场风云变幻,各国无不希求让自家钞票在交易中获取更多支付特权。这样既有助于对外贸易,又能提升国际影响,对现代政府极具吸引力。

有趣的是,在700多年前的蒙古帝国,元世祖忽必烈也做出过类似努力。他发行的中统钞几乎成功,半途中却一溃千里。个中缘由不能不令后人叹惋深思!

元钞兴衰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3

盛极一时的蒙古黄金家族

公元13世纪初,黄金家族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政治实体--蒙古帝国。但这个帝国的结构太过复杂,各组成部分的文化、经济千差万别。在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前,地方政府曾分别发行过类似宋、金的纸币。它们在使用上严格受地域限制,不仅妨碍了物资流通,还恶化了国家内部的隔阂。

作为大元王朝的一代英主,忽必烈自然不能允许混乱局面持续下去。他继位后,一面着手削平地方势力,一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纸币进行统合。公元1260年10月,元朝中央政府发行了著名的中统钞,并规定以银为准备金。每2贯抵同白银1两,按比例收兑国内的旧钞。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4

元朝发现的中统钞

当然,元朝的中统钞和宋朝纸币还是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所发行的交子、会子等纸币,都没有充足的准备金以供兑换,主要依赖国家信誉强制民间使用。而蒙古人在初期却做到了无准备金不发新钞,允许民间随时在平准库用纸币兑回白银。哪怕白不能用于国内交易,民间却可以任意持有。创立这种货币政策,不仅是为了让统治区内的民众信任元钞,还体现了忽必烈另一个宏大的经济野心--将元钞的支付功能推广到国外。毕竟,专制君主国单靠国家信誉发钞,是没法让外国人对币值放心的。

事实证明,在中统钞发行的17-18年间,忽必烈的手段收效显著。持有者在高丽、东南亚、日本甚至印度等地,都能找到中统钞流通过的痕迹。充沛的白银准备金为大元纸币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后盾,元钞国际化的伟大蓝图似乎即将实现。考虑到元帝国那时的经济实力独步全球,假如再辅以信誉可靠的纸币,或许一个如美国般影响力遍及世界的超级大国就要提前诞生了。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5

辉煌的元大都城市复原CG图

但好景不长,从公元1276年开始,贮藏于各地平准库的白银就被陆续运往大都、供中央挥霍。到下任君主元成宗继位的1294年,各地钞库原有的93万6950两白银,仅剩下19万2450两,其余均被运往京师用做政府开销。当时的挪用现象简直成了常例,只要政府的收入不够支出,就会动用库存准备金弥补。由于平准库日益空虚,白银兑换越发困难。

除大肆挪用准备金外,元帝国的纸币供应也开始像宋末那样超量发行。从公元1260年-1276年间,中统钞年均增印不过10万锭。多余钞币被存在官库,用于收兑白银和残币。但到公元1276年后,每年增印的钞币竟达一两百万,较之前翻了数十倍。增印者多被用于弥补财政收支,流入了民间交易当中。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6

蒙元时代的银锭

以上自违成法的行为,致使元钞的币值惨跌。忽必烈屡次下令整治钞法,群臣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结果到1287年,元廷干脆发行了一种名为“至元钞”的新钞,并规定1贯“至元钞”能抵5贯“中统钞”,等于是变相承认物价涨了五倍。

可惜至元钞也没能踩住贬值的刹车。元钞的跌势继续高歌猛进,以至于民间偷偷恢复了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的交易。一番折腾下来,元朝纸币连维持国内信誉都困难重重,发展海外支付自然成了黄粱美梦。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7

忽必烈执政后期发行的 至元钞

罪魁祸首忽必烈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8

野心勃勃的忽必烈

在一般人的常识看来,励精图治者总是舍不得常年积累的家底,优良制度的损毁往往源自继任的败家昏君。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伐木。然而,元代钞法的朽坏却并未遵循这条历史经验,其始作俑者反而是忽必烈自己。史书在描述钞法的破败时,总喜欢归咎于阿合马等几个奸臣对忽必烈的怂恿,但这些怂恿又何尝不是为了迎合皇帝对资金的需求?

如果要给蒙古帝国的君主排一个次序,可以说除了成吉思汗外,没人能跟忽必烈叫板。从建号大元,到平定四方。忽必烈的才干智慧,是毋庸置疑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位明君,在元钞的治理上却一败涂地呢?答案很简单:忽必烈对帝国的实力过于自信,搞了太多撒钱的大项目。其中有些项目的确势在必行,有些则只出不进毫无效率。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9

攻灭南宋的蒙元士兵

譬如公元1276年时,元朝军队刚刚征服南宋,关于怎样处置南宋纸币的问题就摆在忽必烈眼前。由于南宋政权发行的会子几乎没有准备金支撑,允许会子和中统钞兑换就意味着元廷要白白损失大笔库银,所忽必烈一度想废除会子、不予兑换。后经朝内一系列争论,怕南宋民众蒙受财产损失会引发叛乱,这才规定宋会50贯可兑中统钞1贯。那时南宋会子的贬值已达原值的六十多倍,忽必烈的决策无疑对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不过这还算必要的开支。

相比之下,对日本、越南、爪哇等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就显得吃力不讨好了。因大元朝铁蹄所向,南宋、缅甸等国皆被踏平。忽必烈根本不相信以自己无可匹敌的权势,会存在征服不了对手。他反复对外用兵,可惜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

公元1274年,忽必烈以日本拒不臣服为由,组织3万余人跨海攻打,结果战况不利,主动撤回。

公元1281年,元朝又从大陆纠结起14万大军、3千余艘战船远征日本。结果丧师十余万,又狼狈失败。

公元1284年,忽必烈命镇南王脱欢、右丞相唆都等率兵征安南(时越南分南北两国,北方称安南,南方称占城),号50万众。次年大败,右丞相唆都战死。

公元1287年,元朝征发江浙、湖广、江西、云南等数省兵马,再征越南。次年依然大败,损失战船、粮食无数。

公元1292年,忽必烈以爪哇不敬,征发大小战船500艘,军士5千人,跨海远征爪哇。次年败绩,折兵3千余人,勉强逃归。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10

蒙元对日本的2次进攻 都以惨败收场

尽管从公元1274年-1293年间,忽必烈对日本、越南、爪哇分别进行的数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但他至死都在命令军队备战,仍计划着对外扩张。战争是烧钱的勾当,每次出动十余万兵力、上千艘战船,钱钞用度往往以千万计。即便像征缅甸、平漠北这样取胜的战役,所得也无法抵偿费用,更何况那些毫无利益的败仗。战争一旦耗尽国家财政,忽必烈就靠挪用准备金、增发纸币弥补。那群臣对钞法败坏当然束手无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能有人要问:财政不足,像明朝一样增税就是了,何必偏要靠印钞敛财?需要说明是,元朝并非没有为大项目增过税,问题是增税带来的负面反馈过于迅速。民间会明显感觉到财富被税收转移,可能带来剧烈的反抗运动。而超发纸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会普遍影响到市场物价。当民间感应到物价上涨时,这一轮财富转移早已结束,不易提前防范,所以印钞历来比增税更受统治者欢迎。

无妄之灾:元朝纸币的持续贬值困局 - 11

抵达元大都的各路域外商队

忽必烈的纸币国际化壮志,因为皇权的保驾而得以迅速推行。但想要保障元钞的币值,取信于中外,就必须留足准备金,控制发行量。皇帝的雄心壮志却又不止于元钞国际化,武功烈烈万国来朝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点缀。既要稳定的纸币来实现海外流通的野心,又要庞大的支出去构筑宇内宾服的威望,两个在逻辑上自相背离的目标岂能兼得!

极端皇权往往看似强大,能更便利地调动国内资源,干出一番丰功伟业。但这种大型工程不是没有代价的,倘若出错失败,损失也极为惊人。历史证明,高度集中地利用资源,不见得一定能带来等值的回报,往往还提高了运营风险。英明如忽必烈,尚且干出征日、征越这样虚耗民力的傻事,更遑论其他昏庸君主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