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基本都没有能善终 汤和为何是一个例外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大臣,大多不得善终,但是汤和为何是个例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为防止手下威胁自己的帝位,便火烧庆功楼,大杀曾和其一起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在此过程中,为什么汤和可以不被杀害,而最终得到善终呢?
提及汤和其人,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查阅《明史》却很容易发现,汤和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汤和,生于公元1326年,逝于公元1396年。汤和为明朝开国将领,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汤和字鼎臣,为明朝濠人(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
汤和生前有多个封号,先为中山侯,后被封信国公。汤和死后被朝廷追封为东瓯王。
十四世纪时,日本海盗集团时常滋扰我东南沿海。由于屡遭匪患,明太祖朱元璋便派遣汤和到东南沿海部署防务。《明史·汤和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倭寇海上,帝患之……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汤和带领大军建立的五十九所城堡在其后的抗倭斗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汤和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极其幸运的一生。在明太祖朱元璋大杀群臣的浪潮之下,独独汤和等几位功臣得以幸免。
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具体历史实情我们无法深入探究,但却可以从相关资料中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汤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均存在深远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为防止手下威胁自己的帝位,便火烧庆功楼,大杀曾和其一起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在此过程中,为什么汤和可以不被杀害,而最终得到善终呢?要探究其原因其实并不难,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汤和是一个极善谋略且做事沉稳之人。汤和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同乡,因此对朱元璋本人的了解与一般人相比则更多。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细心的汤和早已看出朱元璋的心病所在。朱元璋担心手下将领手握重权会威胁自己的帝位。看破这一点后,汤和便推诿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随即将自己的兵权交出,告老还乡。
汤和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极为识趣的,也迎合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对汤和的做法极为满意,为此还专门拨款为汤和在老家凤阳修建府邸。
其次,汤和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兼故友。公元1352年汤和与朱元璋结伴投奔郭子兴,成为红巾军的一员。在红巾军中,朱元璋由于屡立战功,后成为红巾军重要将领。
朱元璋成为将领后,很多将士均表示不服。虽然汤和比朱元璋整整大了三岁,但是却对朱元璋言听计从。朱元璋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对于此点《明史》中有详细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正因为汤和在如此关键之时刻率先对朱元璋的领导地位予以承认,也让朱元璋始终铭记于心。
再次,汤和拥有一颗平常之心。他对于功名利禄看得极为单薄。处事谨慎、小心、待人宽厚是汤和的重要品质。每次朱元璋批评完汤和后,汤和也从不多说话,更不会发牢骚,因此朱元璋对其为人也多次大加赞赏。
直至后来,汤和被封信国公,他也始终能够做到不骄不躁,为人处事仍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对汤和始终是极为放心的。
最后,汤和辞官还乡之后,仍低调为人,低调做事。汤和在人前从不以功臣为傲,以功臣自居。除此之外,汤和还严厉自己的子孙及家奴,应与乡邻为善,应遵纪守法。
晚年之时,汤和做人则更加谨慎、恭敬。每次入朝听到一些关于国事的议论,他也从不向外随意泄露。汤和一生纳妾达百余人之多,但其年老生病之后便遣散群妾,并全部给予钱财。
汤和所获朝廷赏赐也大都分给了乡邻。对于此点,《明史·汤和列传》中亦有详细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从汤和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和对于功名利禄看得极为单薄,这也是汤和能免于朱元璋毒手的重要原因。
正因上述多种原因,汤和最后才得以善终。公元1395年,汤和在七十岁高龄时与世长辞。可以说,汤和是明朝初期少数几个可以得到善终的开国功臣之一。汤和逝世后,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诏追封其为东瓯王。并将其安葬于今天蚌埠市龙子河以东的曹山南麓。
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在汤和的一生当中,曾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几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的汤和墓每年仍会吸引很多人朝拜、祭奠,在民间仍存在汤和信仰。
由此可见,汤和其人颇具魅力,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在未来,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研究,从而让人们对汤和其人进一步加强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