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2.3°C-15.0°C
澳元 : 人民币=4.8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_;)我已冻冻冻……哭!这鸟为啥还活蹦乱跳?

2024-01-07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最近,你是否已在瑟瑟发抖的同时,火速打开了屋内的暖气或空调呢?

速冻后出门,我们人类会做一番心理建设,从头到脚裹上极厚的装备,甚至还要再带个保温杯……

但当我们走在户外时,时常能看到许多鸟类欢快地在枝头跳动,难道它们不怕冻脚吗?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鸟类,如何在寒冷的冬天生存下去?

保暖大法1:自带“羽绒服”

作为防寒利器羽绒服的来源,羽毛具有非常好的保暖效果,羽毛按照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正羽、绒羽、纤羽等多种类型,其中保温效果最好的就是绒羽,也就是羽绒服中填充的主要成分。

绒羽蓬松质量轻,是绝佳的保暖材料(图片来自网络)

鸟类虽然不能像我们人类那样可以随着温度的改变快速的更换衣服,但也可以通过换羽的方式进行调整,夏季鸟类的羽毛较为稀疏便于散热,而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增加绒羽的密度,给自己添个羽绒背心。

绒羽的质量轻,但非常蓬松,可以形成隔热性良好的空气层,能够阻隔皮肤和外边寒冷空气的接触,冬天的鸟类看上去都胖胖的,但这并不一定是长胖的原因,可能只是穿的“衣服”变厚了。

看上去胖胖的北红尾鸲(摄影:郑运祥)

看上去非常圆的北长尾山雀(摄影:郑运祥)

除了具有绝佳保温效果的绒羽,正羽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喜欢户外运动的朋友,常见冬季的搭配是羽绒服外边套一件防风防水的冲锋衣,以便牢牢锁住热量,还能避免恶劣天气导致的伤害,正羽就起到了冲锋衣的作用。

许多鸟类具有发达的尾脂腺,通过用喙将尾脂腺上的油脂涂抹到正羽上,就能够增强正羽的防水性能,这样不论是下雨还是在水中游泳,外边的水都难以浸湿正羽下的绒羽,可以有效的防止热量散失。

依靠羽毛的保暖,白腰朱顶雀可以在北方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生活(摄影:郑运祥)

保暖大法2:逆流热交换

冬季在外边行走时,可能最容易感到冷的就是手和脚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带上手套,穿上厚一些的袜子。但是鸟类的爪子上却没有羽毛,基本上是直接露在外边,而且像是雁鸭类长期在水中,难道它们的jiojio就不冷吗?

在水中的小天鹅(摄影:郑运祥)

冰面上行走的绿头鸭(摄影:郑运祥)

其实这和鸟类独特的腿部结构有关,当体温和环境温度越接近,热量与交换的速率就越低,也就不会觉得冷,反之就会体感很冷,这也是冬季把手放在冷水中会感觉非常寒冷的原因。

如果大家有机会接触过冬季家鸭脚的话,会感知到它的脚非常的冷,这是因为鸟类可以通过腿部紧邻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进行逆流热交换,靠近身体的静脉血会被动脉血加热,而动脉血也会因为热量被吸走温度变得更低,足部末端的温度就远低于身体,这样就不容易冻伤。

鸟类腿部的血液交换方式(图片来自网络)

保暖大法3:多吃少动

当严寒来临时,火锅店等餐厅常常生意要更忙碌一些,吃上热乎的饭菜后,就会感觉身子很快的暖起来。同样,补充足够的食物也是鸟类抵御寒冷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鸟类的食物种类多样,比如上海的冬候鸟北红尾鸲,虽然主要以昆虫为食,但是各种果实也不错过;白腹鸫、灰背鸫、乌鸫等鸫科鸟类主要取食浆果;灰头鹀、黄喉鹀等鹀科鸟类则喜欢找寻地面上遗落的草籽等;而肉食鸟类比如凤头鹰、红隼等就把目光盯上了各种小型雀鸟和兽类,像是珠颈斑鸠、麻雀、赤腹松鼠等。

正在吃果子的白腹鸫(摄影:郑运祥)

正在取食珠颈斑鸠的凤头鹰(摄影:郑运祥)

地面寻找草籽的灰头鹀(摄影:郑运祥)

因为冬季的日出较晚,日落较早,整体日照时间缩短,鸟类的活动时间也较夏季缩短了很多,往往中午才活动频繁,在食物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减少自身能量消耗,也是抵御寒冷的方式之一。

保暖大法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当天气越来越冷,食物越来越难以寻觅时,生活在北方的部分鸟类便开始思念温暖的南方,踏上南迁的旅程。

它们成群结队的沿着基因中的路线向南出发,前往更加温暖的地方度过冬天,这也是鸟类抵抗寒冷最重要的方式——迁徙。依靠翅膀带来的移动上面的便利,在不同地点来回飞行,这样就能够躲避寒冷的环境。

南飞的鸿雁(摄影:郑运祥)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许多迁徙鸟类停歇甚至繁衍的地点,其中沿海区域广阔的滩涂湿地为数以万计的雁鸭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像是绿头鸭、斑嘴鸭、小天鹅、鸿雁、豆雁等,它们将在这地度过整个冬天,直到第二年天气回暖时再次向南飞行。

除了沿海滩涂,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甚至是绿化良好的居民区也是许多迁徙来的林鸟过冬的地点,这里树木生长出来的果实、种子,还有各种藏匿在树上和地表下的昆虫也能够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

保暖大法5:抱团取暖

在冬天进行观鸟时,我们常会看到许多种鸟类集群活动,比如金翅雀、黄雀、棕头鸦雀、白腰文鸟、斑文鸟等等,这是因为一方面集群活动能够增加发现食物的概率,更早的发现捕食者,另一方面挤在一起也是一种抵抗寒冷的方法。

聚在一起取食活动的白腰文鸟(摄影:郑运祥)

当鸟类挤在一起时,一只鸟流失的能量可以被它周围的鸟类吸收一部分,同样周围鸟类流失的能量也能够被中间的鸟类吸收,这样就能够减少一部分能量的损失,所以抱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御寒方法。听了这么多鸟类御寒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想亲眼看看这些飞羽精灵是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运用这些保暖秘籍的,那就做好保暖措施,拿起望远镜,亲自去周围的公园绿地去实地观察一下吧,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鸟类的生存秘密!

作者:郑运祥

科学审核:葛致远(上海自然博物馆馆员,美国奥本大学生物学博士)

编辑:一星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上海自然博物馆(ID:snhm01),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