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5日 16.1°C-18.1°C
澳元 : 人民币=4.67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我的高考往事

2024-06-15 来源: IT之家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高考对于每一个参加过的人来说,都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

我参加高考,是在 2001 年。虽然迄今已经过去了 23 年,但很多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高考往事。

█青少年时代

我的老家是在江西。1983 年,我在江西上饶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村卫生所出生。

我的爷爷辈是普通农民。我的父亲凭借个人努力,考上铁路技校,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从此有机会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

我父亲一开始在福建永安工作,后来国家搞皖赣线建设,调动到江西景德镇。我们一家人,也就跟着在景德镇定居。

我从记事起,就是在景德镇铁路家属区长大。上学的话,先是铁路幼儿园,然后是铁路小学,再是铁路中学。

我的高考往事 - 1

我和我母亲、我外婆

景德镇铁路中学没有高中。所以,中考的时候,我努力考上了当时景德镇市唯一的省重点高中 —— 景德镇一中(猎豹 CEO 傅盛是校友)。

细细回想,高中之前的学习是非常轻松的,远没有现在那么累。我小时候成绩还不错,一般都是班上前几名,加上那时候竞争并不激烈,所以没有什么压力。

高中的前半段,也是比较悠闲的。真正开始紧张起来,是后半段。那时候,每天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拼命刷卷子、讲卷子,非常枯燥,但也很充实。

我在高中冲刺阶段,成绩不算稳定。有时候是班级第二(班上有一个超级学霸,永远是第一),有时候会掉到 10 名之外。那时,我的想法肯定不是考什么清华北大,就打算考个有点名气的大学,然后选个好专业,就心满意足了。

我的高考往事 - 2

高考那年的我,穿着湖人的队服

真正高考的时候,我的发挥还是比较稳定的。每个人应该都会记得自己的高考分数,我也记得,是 638 分。

那一年,江西、山西和天津好像是试点,考的是“3+2”。五科,每科 150 分,一共 750 分。其它省份,好像是“3+x”。

具体的单科分数我记太不清楚了。化学是我的弱项,但是那年化学特别简单,所以考了 147 好像。数学是 148。物理本来是我的强项,但是因为考试那天状态不好(有一点中暑),加上试题有点难,考了 138。不是凡尔赛,那个时候我的理科是真的挺强的。

语文和英语我是真的记不清了。只记得语文当年的作文题目是关于“诚信”的。我的作文题目用了“信福人生”,也就是诚信会让人生幸福的意思,好像得了 30 分吧(扣了 10 分好像)。现在想想也蛮搞笑的,总会让人想到“性福人生”,哈哈。

具体的高考过程就不和大家赘述了。总的来说就是平平常常,没有大的意外发生,属于稳定发挥。

█志愿填报,永远的遗憾

我重点讲讲高考填报志愿吧,更具有参考性。

首先,我个人要郑重地提醒一下阅读本文的年轻人 ——

一个人的人生,有时候真的不是由努力决定的,而是由“信息差”改变的。“信息差”会影响你的决定,而你的决定会改变你的人生。努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说,努力,只是提升成功概率的一种方式。

现在社会上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为什么我要这么严肃地说这个事情呢?因为我的命运,在高考阶段,就是由“信息差”改变的。

我高考那年,江西还是“先估分,再填报志愿,最后投档”的方式。高考结束后,考生立刻根据参考答案进行估分。然后,根据估分结果,判断自己处于什么层次。再然后,根据往年的分数线情况,填报“提前批、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

等真正的高考分数出来之后,会划定分数线。然后,各个高校会在填报考生中,进行择优录取。

这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我这个人,从小到大的特点,就是缺乏自信(原因是多方面的)。估分的时候,我只估了 608 分,少估了 30 分。这就直接导致后来填报志愿时,没有足够的勇气报考更好的学校。

当时,报考什么学校,完全是我自己去找资料,做对比。我去网吧,到处搜索学校的信息,然后对照招生简章,进行分析。那时候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信息渠道是非常有限的。

景德镇一中当时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生源基地。南理工也来过老师,做过宣讲。我觉得这个学校还是蛮好的,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那时的南理工,也确实有一定的实力 —— 排名全国前 30,国防七子之一,比南航的排名还高一些,国家领导人也给题过校名。

从地域上来说,当时很多人建议我去北京。毕竟是首都,学校都很好。但是,我个人不太愿意。

那时,我觉得北京是北方,缺水,我作为南方人肯定不太适应(第一个“信息差”)。

我倾向于南方。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本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又倾向于长三角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觉得经济会更发达一点,毕业后直接在当地就业,也挺好。珠三角地区的话,那时候又觉得治安特别乱,而且很热,也没什么好学校,所以也没有考虑。(那时候我的信息真的是闭塞。)

长三角,上海除了复旦、上交、同济,其它的我都看不上。这三所,我又考不上,加上上海的生活成本很高,所以没考虑。杭州的话,貌似只有浙大,也考不上,也没考虑。

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南京。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我,对南京这所城市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觉得这里人杰地灵,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历史沉淀,而且大家都说南京人不排外。

说到这里,我人生最懊悔的事情,就发生了。

选南京市没错的,但是,学校没选好。

那时候,还是因为“信息差”,我只知道南京大学、南理工、南航、南师、南农、河海。我压根就不知道,东南大学,其实也是南京的。我从小看东南电视台,所以一直都以为,东南大学是福建的。

我的高考往事 - 3

如果当时能看到这句话,该有多好。

实际上,以我的分数,最合适的,就是去东南大学。。。

结果,人生就这么奇妙。南大我肯定不敢报(事实上,我的分数线,刚好就是南大分数线),我又不知道东大,结果,我就报了南理工。

我印象中,我的分数,超过江西当时一本分数线 50 分,超过南理工分数线 30 分左右。30 分到底有多宝贵,相信大家应该都懂的。

若干年后,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告诉我:她丈夫和我同年高考,本来想报南理工,但是怕考不上,结果报了东大。于是,就进了东大,和我恰好相反。

每每想到这件事,我都难以释怀。

定了学校,然后就是选专业。

填报志愿,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城市、学校和专业”之间,做平衡选择。举例来说,有的人会选好学校,哪怕是进差一点的专业。也有的人会选好专业,哪怕是差一点的学校。

我的分数远远高于录取分数线,而且景德镇一中又是南理工的生源基地,所以,专业有很大的选择权(基本上是随便选)。

20 多年前,计算机无疑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所以,我的第一志愿专业是计算机。后来,南理工江西招生负责人和我电话确认的时候,我又觉得,计算机应该是人人都会的一种技能,专门去学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我又临时改成了“通信工程”。那时候,手机和互联网正处于如日中天的阶段。学通信,肯定是没错的。

最终,我就被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通信工程专业给录取了。

有意思的是,南理工当时有两个通信工程专业。一个是计算机系(六系)的,一个是电光院(四系)的,专业代码分别是 0622 和 0422。

计算机的通信工程,更应该叫做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方向(后来也确实改了)。电光院的通信工程,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信工程,是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方向。而我毕业后长期从事的,更倾向于电光院的通信工程。这又是一场阴差阳错的故事。

█ 高考之后的故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高考往事。然而,文章并没有结束。接下来,我还是想谈谈我对高考的看法。

前面我说我错过了东大,去了南理工,似乎是在表达一种沮丧和怨念。其实,虽然有这种情绪,但这并不是我要表达的重点。

后来,进入大学后,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方向发展。我进入南理工,并没有过得很好,反而辜负了这所学校。简单来说,就是成绩很差,差点没有毕业。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下,未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次要原因,是到了大学后,放松太快,心态出现问题。再有别的原因,就是沉迷电脑、方向迷失,等等。

像我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相信大家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同学,高考很强,但是,进入大学后,就不行了,人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等我最终走出低谷,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了。我发现,我更适合工作。具体的工作,让我如鱼得水,找到了人生方向,最终一步步走回了正轨。

现在回首高考,我个人是百感交集的。

一方面,是骄傲自豪。毕竟分数比较高,体现了自己当时真正的实力和水平,也收获了很多的赞誉。那时的我,个人光环几乎拉满,亲友们也是赞不绝口,真的是“得意忘形”。

另一方面,是后悔可惜。还是因为“信息差”的原因,没有让分数发挥最大的价值。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影响了我后来读大学的心态。我很长时间没有从中走出来。

第三方面,是感恩怀念。

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经历。对于我来说,高考是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它的结果对我的命运产生了影响,但我为之拼搏的过程,对我的心性是一个巨大的磨炼。我的高考知识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为了一个目标去拼,并最终收获一场成功,对我来说是一种证明和肯定。我的人生有这段回忆,我个人认为是值得的。

█到底该如何看待高考

最后,跳出我的故事,我们来讨论一个关键问题 —— 现阶段,到底该如何看待高考?高考是对是错?它仍然值得吗?

高考是现实存在的制度。围绕高考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很多人恨高考,也有很多人爱高考。

恨高考,是因为这种残酷的竞争选拔机制,通过一场考试,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它构建了一种教育方式,一切都以应试为目的,让无数的孩子变成了精神麻木、目光呆滞的考试机器。

爱高考,是因为高考是一次机会。

前几年,有一句话很出名 —— 在现阶段,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公平的一次机会(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高考,普通人(尤其是底层人民)想要实现阶层跃升,就更难了。

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人类社会,一直都是竞争型社会。僧多粥少,永远是常态。高考不仅是中国有,国外也有类似的选拔考试。当资源(名额)缺乏时,就需要一种“竞争形式”,来完成这个选择过程。

大家想想,除了高考,还有考研、考公。进入工作单位,还要面试、笔试。考试,难道不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吗?

我个人觉得,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合理的。但是,高考作为一种竞争方式,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变。

首先是公平公正问题。

省份地区分数线的巨大差异,各种各样的加分、指标生、华侨生等,不用多说,大家都懂。

其次,是考试导向问题。

这些年出题一直在尝试向考察“综合素质能力”方向发展,但归根到底还是应试。现在中小学教育的试题,作为一个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深有体会,基本上是在“为了出题而出题”,想方设法绕弯子,然后拉开所谓的差异化。

语文,瞎揣摩原作者的意思,强行拔高写作目的和意义,然后刻板约束答案,限制想象力。数学,玩的都是数字游戏,想象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场景,把你绕晕。英语,重语法、轻听读写,培养出来很多都是哑巴英语。

孩子们辛辛苦苦那么多年,学了那么多知识,做了那么多卷子,就是为了锻炼考试能力。然而,三天考试之后,大部分的知识,又以更快的速度忘掉。

很多知识本身是有趣的,然而被抹杀掉了。孩子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第三,是“信息差”问题。

现在报考志愿,比以前还要复杂。整个社会应该想办法,弥补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带来的“信息差”。

现在,有很多高考志愿咨询师,专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其实是件好事。但是,动辄开价数万元的咨询费,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希望这个行业能规范发展,尽可能消除“信息差”,让每个考生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第四,是社会价值观问题。

我作为过来人,深知学习成绩其实就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其中一种。有的人,就是喜欢做题,会做题,擅长考试。而也有的人,就是喜欢实践,不喜欢做题,不喜欢约束。那么,在人与人的层面上,会做题的,就一定高人一等吗?不会做题,就不配活着?

为了强行淘汰,高考其实已经魔怔了。现在,为了划分阶级,淘汰压力提前到了中考。很多孩子,甚至高中都上不了。我们发展了那么多年,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努力,然后就缺大学那块地、那栋楼、那些设施?中国博士数量世界第一,还有很多找不到工作,不配去大学当老师?

所谓的“如果大家都当科学家,谁去当工人”的阶层划分论,我是不认同的。我们应该留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也应该修正一下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和价值观。

“以成败论英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抱铁饭碗”、“当官发财”……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巨大。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应该是有条件允许孩子们失败,或者做出独特选择的。极端的内卷,错误的价值观,会毁掉一代人,也会毁掉整个社会。我们最终会被反噬。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说的全部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人生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祝贺考得好的同学,也希望理性看待未来的路,不要走我的错路。也希望这次没有考好的同学不要气馁,人生命运跌宕起伏,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未来不能成功。

高考是一段新历程的开始,祝大家都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故事。谢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鲜枣课堂 (ID:xzclasscom),作者:小枣君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