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6.1°C-9.6°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个住院医三次面对死亡的感触

2017-05-07 来源: 医学界 评论0条

原来这就是死不瞑目,死亡的时候眼睛连闭上的权利都被病魔给剥夺了。



作者 | 陈伟杰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第一次对死亡有所感触,是在我实习的时候。


当时我在呼吸内科轮科,老师管的患者中有一个是气切术后的,因为甲状腺癌侵犯到气管,不得不进行气切,气切之后其实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不能说话,每天都会有鲜血从气切的地方喷出。


同病房的病友对他有些忌讳,几乎不愿与他交流。当时,我心里很想去调节病房这种不和谐的气氛,但我是实习生,自觉经验不足,胆量不够,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在我出科前的最后一个夜班,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的场景。


非常清楚地记得,事发当晚12点,当时我在医生办公室里贴化验单,家属突然走进来反映患者去上厕所后患者不见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去寻找,我负责从呼吸科病房到顶楼寻查,终于在往楼顶还有两层的楼梯间,找到了跳楼寻死的患者。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倒在血泊中喘喘一息,颈部因为坠落受得冲击而变畸形,新鲜血液气管切开的地方涌出来,楼梯的灯有些昏黄,他头侧对着我,眼睁睁地咽下他最后一口气,这场景至今我还清析地记得。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我很想做些什么,但最后我什么都做不了。


第二次面对死亡,是我读研究生时在ICU轮科的时候。


当时是我在ICU轮科的最后一周,也是被人戏称的“黑色一星期”。那一星期,我管的8号床死了三位患者,前面两位是老年感染性休克加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让我感到婉惜的是第三位患者。


她是一名30来岁的女教师,刚见她的时候,我感叹原来人是可以那么瘦的,已是皮包骨,由于病情危重,入院第二天请了全院会诊,大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普萘洛尔、丙硫氧嘧啶、冰毯、呼吸机甚至连CRRT都用上了,结果还是无力回天。


最后我们料理患者尸体的时候,想把她的眼睛合上,但因为甲亢太久,眼睛凸起得非常厉害,用手合了好几次,但还是不能让她的上眼睑合上,最后不得不跟家属沟通,改用胶布把上下眼睑贴合。


原来这就是死不瞑目,死亡的时候眼睛连闭上的权利都被病魔给剥夺了。


第三次面对死亡,是我工作后在东华医院急诊科轮转培训时。


那是过年前的一周,正值人们张罗过年做大扫除的时候,那天下午李振帆医生值120班,接回来一个高处坠落伤的3岁小朋友,据说是因为爷爷在搞大扫除,把小孩放在窗边,而当时窗子没有关紧,孩子就从十几楼高处坠落,因受重力撞击,小孩腹部爆破,肠子外露,送进医院急诊科后抢救无效,小孩最后还是去世了。


当时我问李医生:坠楼小孩当场还活着吗?只见李医生语重声长地说:其实小孩子当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不过把小孩接回来,是想帮他把腹部破裂的伤口缝合起来,虽然人已经死了,但还是想让他走得体面一点。李医生虽体型瘦小,但我发现他原来有一颗强大而又善良的心。


三次不同死亡的接触,但每次感触都那么的深,我是一名医生,面对死亡时,我很想做些什么,但其实什么也做不了。死亡在我面前时,所传递的信息很强烈,很独特,也有些孤独,与死亡并行的,是围绕在死者身边的爱和温暖。


我觉得人的一生,不仅需要在爱和关怀的包围中诞生,也需要有爱并有尊严地死去……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