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31日 14.5°C-17.6°C
澳元 : 人民币=4.5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2017-12-08 来源: 每日地产ozreal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是伟大的澳洲梦——拥有自己带有宽敞后院的家。所以,当这些后院上建起高层公寓楼的时候,人们开始有点防备心理。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1

抗议和寄给议会的信件都带有同一种令人熟悉的呐喊腔调——“不要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 yard)”,这种反开发运动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NIMBY”,中文通常翻译成“邻避”。

然而,一场新的运动正在和要求开发商都走开“邻避”者们抗争,这场抗争运动据说有可能帮助“千禧世代(80后、90后、早期00后)”进入住宅市场。这场新运动叫做"YIMBY", 你可能已经猜到,这是“是的,请建在我家后院 (yes in my backyard)的缩写,中文通常翻译为“迎臂”。目前,“迎臂”运动正在墨尔本兴起。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2

墨尔本大学讲师兼 “维州迎臂组织”(YIMBY Victoria)联合创始人Max Holleran说:“迎臂主义(YIMBYism)的内涵是通过建设高密度住宅,在内城地区创造新的可用空间。”

不仅不反对在内城和城市中环地区进行高密度开发,迎臂主义者们更希望人们接受和欢迎高密度开发项目。

Holleran先生说:“邻避主义不过就是说——只要不建在我住的区,建在其他地方都没问题。你不能只是把问题踢到其他人管辖的范围去,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3

迎臂主义已经在旧金山、丹佛(科罗拉多州)、奥斯汀(德克萨斯州)等美国城市取得成功,要求发展高密度开发项目的大多是“千禧世代”居民,他们希望借此可以让租金和房价下降。

澳州人也开始注意到这种趋势。昆州迎臂组织(YIMBY Qld)今年已经启动,紧随其后的是由Holleran先生和建筑师兼规划专家Jean Darling共同创立的维州迎臂组织(YIMBY Victoria)。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4

该组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计划游说开发商,地方议会和州政府,在例如Richmond, Fitzroy,Kew和Templestowe等地区提供更多设计优良的高密度可负担住房。

根据环境、土地、水和规划部(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Land, Water and Planning)的数据,2051年墨尔本的人口预计将达到800万。在未来35年,墨尔本市及其下属各区将需要160万套新居。

Holleran先生说:“墨尔本的发展如此迅速,高质量的开发项目的匮乏让人感到沮丧。人们需要获取良好的就业岗位和城市服务,实现这点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市中心地区提供各个收入阶层都可负担的住房。”

虽然千禧世代因被排除在房市之外而遭到的挫折感是这场运动的起源,如今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开始认识到高密度内城生活的价值。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5

不仅是非主流文艺青年(hipster)和吃牛油果吐司的一代,上了年纪的人也不想再靠开车出行,他们也想住在更适宜步行的地区。

Darling女士说,迎臂主义不是说开发商可以随心所欲地随处建造,而是要让社区支持好的设计方案。她说要实现这一点,开发商必须更透明地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开发计划。

 “我想人们只是想要更多的发言权。如果我们对公众进行教育并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公众就会明白,开发商和社区不应该是敌对关系——我们可以齐心合力。”

维州迎臂组织的两位创始人都承认,其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要让社区支持开发项目,更是要说服人们拥抱公寓生活。“人们不能鱼和熊掌兼得。他们不可能既住在这些离市中心很近的区,又享受和外城区一样的住宅条件。”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6

Darling女士有信心,维州迎臂组织可以帮助墨尔本人转变想要住在哪里的思维。

她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后院有游泳池和网球场。我差点也这么想了,但我又问自己 ——为什么要把这些钱花在维护游泳池上,明明可以和其他人共享一个泳池呀?'”

有一些例子说明这种昆巴亚风格(kumbaya-style:精神团结、人际和谐)的方式正在开始起效。老家在美国的Holleran先生说,迎臂主义正渗透到美国各地。

每日地产 | 请来我家开发,年轻一代拥抱高密度生活 - 7

他说:“丹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曾有大批人口流入这个城市,目前丹佛在重新填补城市中心人口方面做得非常好。“

即使是纽约,也允许通过更高密度的建设来提供更多的可负担住房和公共住房。

“这不仅是一个我们需要更多的住房,就在这里建的亲市场逻辑,更是一个带有一些社会公义理念色彩的思潮。”

Darling女士说,她希望看到开发商提供公园、社区花园、新咖啡馆等 “社区红利” ,但也说,在开发计划开始之前,应该先和社区沟通。 “与其让开发商去揣测公众需要什么,我更秉承这样的理念——不如直接问公众想要什么?当然,一切必须是互利互惠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