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晚舟到中国黑客:美国还在继续滥用国际信誉(组图)
截至当地时间12月23日前后,美国各界仍在为一起“中国黑客组织”的案件而表现出震惊的样子。不同于此前在中国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一案中,美国司法部宣布自己“不是贸易工具”的状态。这场由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FBI)联手推出的大事件从一开始就显出某种势在必得的态势。
对一直观察这一案件的分析人士来说,美国在此案中的气势汹汹背后并没有等量的证据支持:虽然提了两个人的名字,但更多的还都是无证据指责。这就让外界很容易联想到此前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中国黑客”风潮。
当华盛顿的政界、财经界以及媒体人士还想借此掀起一场圣诞节前的风波时,外界却也容易从中看出些端倪:假若美国放任如此“神通广大”的黑客活动多年,则美国之无能或许就能显现,假使美国不想接受其无能的现状,那么此案的真实性恐怕就堪忧了。
华盛顿终究还是没有证据
当孟晚舟案件的风潮逐渐平复时,华盛顿方面很快就掀起了另一场“中国黑客”的风波。
从12月20日开始,伴随着美国司法部指控两名“与中国安全部门有关系”的中国公民“入侵美国商业及政府计算机系统”,美国各大媒体很快都被调动了起来。
在美国正准备拉着“几位盟友和贸易伙伴”一道“谴责”中国试图通过“国家协调的网络间谍活动获取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之际,这起案子的出现无疑就恰到好处。
很快,到了12月21日,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就忙不迭先后加入谴责,要求中国政府为“支持黑客窃密”一事给个说法。至此,2018年虽然即将结束,但它的最后时日仍然很热闹。
不过,美国高调谈及,还给出不少案例的“中国黑客案”终究缺少最关键的一环,即举证环节。
美国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Rod Rosenstein)亲自出面站台,说有一个“名为APT-10”的黑客团队“与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合作,从美国超过45家公司窃取了信息”,还渗透进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海军等12个要害部门。
但美方的“起诉书”终究没有描述美方被宣称“窃取”的任何具体技术。这恰恰也是此案的一大疑点所在。
当然,对美国来说,举证可能并不那么重要,譬如当年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就是最好例证:美国的情报部门并没有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的军工集团倒是赚了上千亿美元。
可时代终究不同了,更不用说美国无端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事也严重损害了华盛顿的国际信誉:它不仅让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贡献了“也许是洗衣粉”的笑话,也让外界在看到美国的情报时,总得先掂量掂量。
请美利坚按程序办事
遗憾的是,时代的变迁可能并不能让华盛顿的政客们吸取足够的教训。
此前的孟晚舟案件上,美国方面就充分展示了自己没有证据也想抓人的用心。加拿大直接听美国法院命令抓人,美方至今却拿不出明确、有力证据的情况已经令外界哗然。引渡听证会上,美国代表的控方仍旧继续着这种不体面的状态。
当美国司法部、FBI联手推出的“中国黑客”案也如此处理时,外界在惊叹“中国黑客”的神通广大之前,恐怕就得对这个指控报以疑问。
必须承认,中美之间至今仍处于贸易对峙的贸易战状态,既然处于战时状态,那么有些问题或许可以特事特办。就中国、欧盟、日本各方之间的微妙关系来看,美国试图在贸易战框架内说服西方国家,传递一种“北京是对他们的重要威胁”的意图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终究不是美国提问题却不举证的理由。
事实上,在美国司法部等部门拿出这份缺少证据的“中国黑客”指控之前,美国媒体已经炮制了一份更惊人的“中国黑客”风波。也就在此案爆发两个月前,即10月上旬,美国彭博社旗下的《彭博商业周刊》就给出了一份近乎于造谣,但仍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的“中国间谍芯片”报道。根据这篇文章,苹果、亚马逊等美国企业都已经成为潜在窃密对象:他们使用的美国超微(Super Micro)公司生产的主板都被植入了“中国制造的间谍芯片”。
文章描述的这种“间谍芯片”大小不超过一粒米,号称“结合了内存、网络能力和足够的处理能力来应对攻击”。但很多产业界人士大都认为,这种设备本身难以储存黑客代码,微芯片也难以实现本应由处理器完成的工作,这种近乎于“魔法”的技术甚至远超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可这并不妨碍彭博社在此后两个月间坚持此文具备真实性。
就目前局面来看,特朗普(Donald Trump)当局可能也想在某些关键问题实现一种依靠造势实现宣传效果的状态。很多美国媒体已经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多个领域展开行动,试图让外界相信北京是“通过施压、胁迫或盗窃获取知识产权”的。在华府于中美贸易战期间抛出类似论调之际,其指控中国公民并发表强硬言论的做法也属于其中的一环。
华盛顿目前仍对自己的行为自我感觉良好,外界可能未必这么认为。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的大框架,此案就成了美国竭尽所能地阻挠中国向全世界推广本国技术和企业的一种直接表现。在试图让中国损失收入的贸易战已经启动之际,攻击中国的网络资源,在黑客问题上做文章就成了下一步可选的行动。
美国可能也应该考虑一点,即他向西方世界展示“正在发展技术的中国是一种威胁”之际,也需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让其逻辑能自洽。当美国自认为可以滥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信誉时,他就没想到按这种滥用其国际信誉的手法,终究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