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双黄连:干了这瓶酒,你就染上新冠了?(组图)
“不信谣!不传谣!”
“喝科罗娜啤酒(coronabeer)不会感染冠状病毒(corona-virus)!”新冠病毒的触角以极快的速度四处延伸,一时间全球老百姓都方寸大乱。
美国媒体还来不及科普2019-nCoV的毒株特征和症状,美国民间科学家们已经先一步带起了节奏。
这样的说法并非无凭无据,冠状病毒大名Corona-virus,好巧不巧就和畅销全球的科罗娜啤酒Corona-beer撞了前缀名,由此让不少美国人民产生了不愉快的联想。
谣言传播者认为,一个有着世界级影响力的啤酒品牌和一种有着世界级影响力的病毒同名,这绝不是偶然。
作为全美最流行的淡啤之一,来自墨西哥的科罗娜点缀了无数个美国青年们暧昧和狂欢的夜晚。很多年轻的美国楞逼还没有学会嘬一口盐然后猛灌龙舌兰这种社会人喝法时,都是往科罗娜里塞上半块儿青柠来摸索宿醉。
有着如此大的品牌影响力,美国本土阿憨阴谋论信仰者们自然就觉得病毒名字里恰巧也带着科罗娜(CORONA)这几个字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对此科罗娜的品牌公关表示,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拜托你们搞搞清楚!喝我们的啤酒不会染冠状病毒好伐?你最多只会宿醉。”
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科罗娜的公关们绝望地发现,陷入恐慌的消费者们已经丧失了判断能力。冠状病毒(coronavirus)很快有了新的美国民间昵称——科罗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
Google Trend的大数据显示,自从疫情展现出爆发趋势以后,在美国本土谣言的发酵下,科罗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的搜索热度一夜登顶。
疫情面前人人自危。一夜之间,科罗娜摘掉了皇冠,从酒鬼们的心头肉,变成了被扫地出门的孤儿。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有科学素养的斯金纳先生表示,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酒鬼朋友脑子不太好,这下终于找到了实锤。
但所谓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全美各地的酒鬼们都将没开瓶的科罗娜倒进了下水管。
他们相信这是同时告别酒精肝和病毒的最佳办法。尽管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乙醇影响大脑的又一个证据。
也有老酒鬼们爱酒如命,靠着精神胜利法和命运进行博弈。
有一位来自阿拉巴马州的红脖子土著表示,这侧面反应了加强控制进出口贸易力度的必要性,出于安全考虑,他从不喝从墨西哥进口的东西。
“My man,你又不知道那帮拉美人在那搞什么,喝出事来怪谁?”
坚信科罗娜啤酒是此次疫情罪魁祸首的人们心急如焚地奔走相告:“别再喝科罗娜的啤酒了!!墨西哥已经出现科罗娜病毒的受害者了!!”
上高三的青年保罗表示,他爸是个连冠状病毒和狂犬病毒都分不清的大老粗,但最近却紧张兮兮地给他传来一张图,
“son,你看这是显微镜下拍的,保真,这啤酒还是别喝了。I'm not kidding。”
但这世上不止科罗娜一种啤酒,那说明别的啤酒也有可能导致患病。这么想着,许多人自动将Corona beer virus(科罗娜啤酒病毒)过滤成了beer virus(啤酒病毒)。
以夏威夷和新墨西哥为代表的酒鬼州的搜索数据就反应出,最近美国酒鬼们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两地人民对啤酒病毒(beer virus)的搜索率已经超过了科罗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
很快有“可靠消息”称,为了彻底避免这个名字带来的困扰,科罗娜品牌已经决定更名为“埃博拉”。(埃博拉病毒)
但显然,这样的消息只会让美国人民更加不安。有人甚至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了幻视:“我现在看到corona(科罗娜)这个词就会看成corona-virus(科罗娜病毒)。”
有不少不受谣言蛊惑的美国网友看到此番怪相,不禁回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科罗娜并不是唯一一个撞错名的品牌,早在20世纪末,就出现过一个叫AYDS(音同艾滋AIDS)的减肥代餐巧克力品牌。
1970-1980年间,AYDS的生意顺风顺水,直到80年代中期,同音的艾滋AIDS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很快,这个品牌便在“不吉利”的骂声中消亡,如今品牌的维基百科页开头便挂着一句委屈巴巴的声明——“别和AIDS搞混。”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翻出了自家冰箱里的陈年老酒——“很早以前买的,后来SARS(非典)爆发了,这会儿家里还没人喝它。”
但博士想说,科罗娜啤酒和冠状病毒的撞名倒也不是偶然,只是同一个词被用在了不同场景。Corona一词是西语中“皇冠”的意思,科罗娜的创始人希望打造冠军啤酒,冠状病毒则恰巧长成了皇冠的样子。
世界上第一支科罗娜啤酒1925年就已问世,而冠状病毒直到1965年才被确认身份。
但这并不妨碍居心叵测的人借题发挥,缺乏判断能力的人主动踩坑。不少理智的美国网友对此感到不解——这都啥年代了,这么弱智的东西还有人信?
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现实早就给出了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