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讽“新冠病毒”、踢出网课教堂,一个中国少女在澳留学的困惑:出生、种族是否“原罪”?
两年前,16岁的中国少女Eva(化名)远离父母,独身一人来澳,在维州的一所私立高中就读。当记者接到她的电话时,她已经独自在家上网课数周,尽管此时的维州已经全面恢复线下授课。
被嘲讽是“新冠病毒”、被同学扔书包、被数次踢出网课课堂......她在讲述过去一年的遭遇时,仍有一丝困惑,为何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她甚至曾怀疑过,出身、种族是否就是一种“原罪”。
同学挤眉弄眼:“中国病毒”
2020年1月30日下午,Eva如往常一样,走在学校初中部的走廊,迎面走来两名男生。
全无预料的是,其中一人用手遮住口鼻,一边对另外一名男生挤眉弄眼地小声说“coronavirus”,一边嬉笑着打量她。
Eva先是一愣,呆呆地站在原地,半晌没有反应过来,目送两人调笑着离开。她确信她听到了,却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应,“我应该叫住他们,问问底在说什么。”她后悔自己没有当场质问。
网课被频繁踢下线,谁是作恶学生?
8月,维州进入第二次封城,全部课程搬到线上,她却开始被同学频繁踢出网络课堂。
一开始她以为“只是被人不小心碰到了”,但这样的事情之后频频发生。在一节商业管理课上,她至少被踢掉了“3、5次”,以至于最终无法继续上课。
她认为这是有针对性的“霸凌和种族歧视行为”。据其讲述,任课老师在回复她的信息中,只是用了“幼稚、不成熟”来形容作恶学生的行为,这让其尤为不满。她希望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因为对她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
不过,尽管一度报告到年级主任那里,迟至今日,依旧不知道那个幕后将其踢出课堂的“TA”、或者“TA们”是谁。
校方曾在学生会议上明确表示,“对歧视和霸凌零容忍”,但仅过去2个多星期,她便再次被踢出课堂。
忍无可忍却无能为力,Eva很沮丧,“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艺术无国界”成种歧借口
然而这样的“无事生非”还在持续。11月24日,Eva到校后,发现自己常用的储物间被占用。她将物品放在其他格间内,却不料被一名男同学拿出,扔在了地上。
示意图(图片来源:Google)
“这是他常用的储物格间,”Eva解释道,“但其实大家都可以自由使用,并没有说某个储物格属于谁。”
“其实我挺生气的,但心想忍一下就算了。”望着眼前的一幕,她没有作声,只是默默拾起自己的东西,摆放在地板一角。
就在当天下午的艺术课上,这名男生制作了一张海报,内容与新冠病毒和中国政府有关。
据Eva描述,海报上画有中国国旗和一个“禁止”标志,下面配文:“关于新冠病毒,中国在说谎。”
Eva告诉记者,虽然她潜意识里觉得不对,但并未当堂发声,因为害怕被人指指点点,成为众矢之的。“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禁锢久了的原因。”
课后,她还是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她写道:“某些时候,我同意‘艺术无国界’的观点,但它也逐步成为种族歧视的借口。”
“改变国际留学生的生存环境”
Eva来澳求学前,对留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以为会交到很多朋友”。如今,她用“孤立”一词来形容自己两年来的处境。
示意图(图片来源:Google)
“以前我把大家想得都很美好,来了之后才发现,真的很难融入这边的集体。”
长期的无法融入让其愈发感到压抑,原本喜欢交朋友的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觉得,“出身也成为一种原罪,就好像已经具备了被人家歧视的基础。”
与校方的多次沟通最终都以失望告终。“学校只是不停找我开会,用一些虚的口号和稀泥,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措施;他们只是想从国际生身上赚钱,却没有考虑我们如何融入的问题。”
她也曾想过转学,但面临高考在即,不仅学业压力倍增,而且被其他学校接收的几率不高,“因为课程选择很难完全匹配。”
而让她下定决心留下来的,是心底冒出的一个想法——改变现在国际留学生的生存环境。
“听国内的老师说,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国际生被招进来,我不想他们和我遭受同样的事情,无处发声。”
目前她正在积极备战高考,同时在向学校申请成立“反对种族歧视”的社团。
她期待,这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境遇,也能让更多留学生不再重蹈其郁郁的留学之路。
(记者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