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3日 23.8°C-25.5°C
澳元 : 人民币=4.5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经济到了要保韧性的时候了(图)

2022-05-24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国际国内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目前正不断逼近韧性的临界点。保住经济韧性,是中国当前和今后极为迫切的关键挑战。

中国经济到了要保韧性的时候了(图) - 1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遭遇多次波折,最终都能较快恢复过来,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正是这种韧性,加上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使得中国的发展打破了一次次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成长为全球经济规模第二大的国家。

什么是经济的韧性?

一般来说,成长性的经济,如投资为主催动的经济,通常不具有韧性。以消费为主催动的经济,具有更多的韧性。从这个意义来看,所谓韧性,就是经济抗风险的能力。而最抗风险的,就是人的必需品的制造和消费。不过,要锻造经济的韧性,并非是旦夕之功,需要时间。

对中国经济来说,经济韧性有时指的是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这可以有很多解释,如后发优势、人口红利与比较优势、市场开放、制度变革、全球化……都可以提供部分答案。但从发展特征和内在精神来看,经济韧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容易打垮,有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劳动者、企业家、国家的忍受力强,经济与社会体系能承受冲击,不服输,摔倒了爬起来再接着干,企业家、劳动者和社会整体上能保持斗志和奋发的精神。

经济韧性维系和支撑了中国发展的持续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韧性永远不会断裂、不会垮掉。如果经济发展遇到持续的系统紧缩、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再顽强的韧性也是会断裂的。韧性断裂的影响是深刻而内在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来说,韧性断裂的后果是伤筋动骨,是系统损伤,在韧性断裂之后如果要再恢复起来,过程将十分艰难而漫长。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国际国内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目前正不断逼近韧性的临界点。如果现在的趋势和问题持续下去,不排除中国经济的韧性出现断裂的可能。因此,保住经济韧性,是中国当前和今后极为迫切的关键挑战。

有人会问,为什么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面临断裂?这种看法是否过于悲观了?作为第三方智库机构,安邦的研究和判断建立在基于客观事实的信息链和逻辑链条上。所谓乐观或悲观,这是客观事实导致的结果,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观察当前中国经济和市场体系,会发现很多值得警惕的问题和风险迹象。

一是企业群体的韧性面临考验。2022年,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过去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发展,现在的压力主要来自生存。国内大、中、小各类企业,目前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大企业虽然资源多、家底殷实,但从资本追逐的互联网领域到极为传统的制造领域,从金融业、教育服务业到房地产业,许多大型企业都在裁员,腾讯、京东、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美的集团……都在进行战略性的“瘦身”。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答复一位被裁掉的服务多年的老员工时说:“2020年疫情发生后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都没有采取任何的紧缩和优化行动,但这一次确实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冲击,我和管理层经过1-2 个月的反复讨论在挣扎中才做出艰难的选择!”

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现象在国内普遍发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内中小企业已经经历过一轮暴风雨般的考验。但没想到的是,在前两年挣扎存活的中小企业,在2022年面临一轮更为严厉的疫情防控冲击。由于各地普遍采取从严从紧的防控政策,层层加码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持续的严格封控,使得大量中小微企业难以坚持下去,即使在繁华的城市商业区,由于中小微企业大量死亡或停业,写字楼和商业区大量空置,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商业黑洞”。以北京的餐饮业为例,有经营中的连锁餐饮企业称,北京全市禁止堂食后,生意至少减少了40%,现在都在亏本经营,业内更有不少关店现象。在封城两个月的上海,也有大量中小企业被迫关门结业。尤其是堪比城市毛细血管的小微商业和服务业来,由于无法经营,手停口停,只能关门了事。中小服务业是重要的就业载体,它们的死亡直接制造了大量的失业人群。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中国实有市场主体1.58亿户,仍保持了10.5%的较高增速。但要指出的是,注册数字显示的市场主体数量背后,隐藏着新老企业的更替,新注册企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支撑,显然无法与老企业相比。

二是消费者群体的韧性面临断裂。自2020年以来,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持续低迷,由于疫情及防控持续不断,国内消费活动明显萎缩。尤其是当城市处于此起彼伏的封控时,居民多样化的消费活动出现降级,不管穷人、中产还是富人,过去参差多样的消费活动,现在统统降格为基本生存型消费——吃喝拉撒成为主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较3月份的-3.5%进一步下滑。在疫情重灾区上海,今年4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3%,几乎腰斩;其中,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46.3%,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高达69%。

消费低迷还与失业压力增大有关。今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3月上升0.3个百分点。1至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7%;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9%。16至24岁、25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5.3%。国内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由于统计原因,实际的失业率很可能显著高于上述数据。疫情之后增加的为数不少的“灵活就业人群”,实际上就是失业者的代名词。在现实的就业与收入预期下,国内的“消费冬眠”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滞后于工业、投资及贸易活动的恢复。

三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韧性面临考验。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老龄化加剧、公共服务需求增多,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显著加大。政府不断呼吁压缩开支、过紧日子,同时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收支缺口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央清理地方债务、整顿债务扩张、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持续增大,财政形势捉襟见肘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根据安邦智库研究人员的田野调查,几年前国内部分地区就出现难以维持财政“三保”的现象,近几年的财政压力比过去更大。进入2022年,在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叠加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落地,地方财政减收进一步凸显。

从今年已公布的数据看,不少城市的财政收入下跌幅度达30%以上。今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2.6%,4月份收入大幅下滑44%。同样的时段,南京财政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5.1%、54.9%;苏州分别同比下降10.4%、49.6%;杭州分别同比下降3.45%、37%;宁波分别同比下降3.8%、36.1%;重庆分别同比下降10.69%、35%;武汉分别同比下降4.73%、29.8%;广州分别为同比增长1.22%、同比下降12.76%。从前述数据看,今年1-4月,中国财政10强城市大部分都出现了负增长趋势,要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国内经济发达的“有钱的城市”,那些经济不好的“没钱的城市”,实际财政状况更为糟糕。

还要指出的是,地方财政低迷和开支压缩,对于地方公务员队伍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据安邦研究人员不完全的了解,部分地方的公务员出现了普遍减薪,少数地方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减幅可达20%。在疫情防控之下,收入减少,工作增加,这种状态如果持续过长,公务员队伍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疲态和懈怠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经济的韧性受到考验,还体现在经济增速这个典型指标上。今年全国“两会”制定的5.5%增长目标,遇到了乌克兰战争和国内疫情两大新变数的挑战,显然需要修改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国内外多家机构已经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有国内机构预期认为,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只有2.1%,更有甚者,“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5月19日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可能下降到2%,远远低于此前官方设定的5.5%目标。该报告指出,对中国经济前景如此低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目前已经陷入一个“自我抵消的怪圈”,一方面推出多种刺激措施,试图挽救疲软的经济,但另一方面,这些措施又被当局坚持的严厉防疫政策化解于无形。据有关统计,如果中国经济增速只有2%,这将是1976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增速。

中国经济的韧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与国际国内形势有关,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是国内疫情的影响。要减缓中国经济韧性面临的考验,国内最有效的做法,恐怕还是在疫情防控政策上的调整,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在我们看来,在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疫情防控不能“不计一切代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有着多种内涵,它既指不能任由疫情蔓延造成生命损失,还包括不能任由经济垮塌、造成众多企业和老百姓的生计困顿。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保住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当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经济安全,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土澳居民DNhy5
土澳居民DNhy5 2022-05-24 回复
最底层的屁民就是代价
midtHelen
midtHelen 2022-05-24 回复
打着高尚的旗帜来作恶(至少是违反基本科学知识的肆意妄为)。
土澳居民DNhy5
土澳居民DNhy5 2022-05-24
不要忘记了中国特色
Cc_要上学了
Cc_要上学了 2022-05-24 回复
防控至少要持续到20大,经济负增长是肯定的了。现在只有胡前主编还关心经济。地方官员都只管乌纱帽。
陈淑华Csh_
陈淑华Csh_ 2022-05-24 回复
劳动不能致富。。经济与我何干
袁小妮大人
袁小妮大人 2022-05-24 回复
改变防疫政策即可解决问题,可是庙堂之上的人愿意承认自己政策错了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