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21.5°C-23.4°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2022-06-10 来源: 上海观察App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6月9日下午两点,松江区沪亭南路某小区门口,张卓臻和张思远两兄弟轮流抱着“吉祥”,温柔地抚摸着它,舍不得松手。

“吉祥”是一只出生刚满两个月的幼貉,因为机缘巧合,它被居民救助,得以存活并健康成长。

这场疫情下的特殊告别后,“吉祥”被送往上海动物园的哺育室,将进行近一个月的防疫隔离,再由园方正式收养。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1

6月9日下午,“吉祥”平安抵达上海动物园

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吉祥”要走了,张卓臻和张思远的脸上写满不情愿。妈妈胡楠也很不舍,但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来照顾“吉祥”,才是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我们爱它,也想把它一直留在身边,但这种爱是自私的。它不是家养的宠物,而是个特殊的‘姑娘’,需要回归它的群体,将来才能‘谈恋爱’‘结婚’‘生子’。”胡楠说,“吉祥”理应追求更自然更适宜的生存方式,人没有权利剥夺它的自由。

虽然尽量保持理性,但在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交接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胡楠反复说了好几次:“要是收养有困难,就送回来,我们继续照顾。”

5岁的张思远告诉记者,“吉祥”其实最喜欢的是外婆,这两个月朝夕相处,“吉祥”似乎把外婆当成了妈妈,听到外婆的脚步声,就会主动跑过去,“别人的味道它不喜欢,只有趴在外婆的手上,才睡得着。”

记者注意到,这场告别仪式中,话最少的就是这位外婆,她忙着用手抚摸“吉祥”的肚子,帮助它排便,忙着帮“吉祥”准备好它熟悉的玩具和垫子,甚至连它之前喝惯的羊奶都带来了。

“刚开始照顾它的时候,还没巴掌大,现在胖了,软毛也长出来了,我知道送去动物园对它更好,但我真的舍不得。”外婆的眼眶红红的。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2
充满爱心的一家人

长不大的“小狗”

胡楠表示,最初是邻居发现了“吉祥”,4月8日,刚出生的它躺在院子的草丛里,身上还连着脐带,以为是刚出生便被遗弃的小狗。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3
“吉祥”刚被发现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邻居在小狗周边并未发现母狗的踪迹,又不擅长喂养,拍照发到小区微信群里求助。胡楠一家有丰富的养狗经验,尤其是胡楠的妈妈,多次照料怀孕的猫狗并帮助它们生产,就主动收养了这只“小狗”。

送到胡楠家里时,“小狗”已经全身冰凉,足足孵了48个小时的电热毯,才缓了过来。照料一段时间后,“小狗”再度休克,胡楠一家接力按摩小家伙的心脏,它又一次奇迹生还。

对于这只“小狗”,小区业主都很关心,天天有人在微信群里“催更”,拜托胡楠多晒“小狗”的照片、视频。得知它数次转危为安,大家都觉得是一条“幸运狗”,便给它起名“吉祥”。

胡楠说,真正怀疑“吉祥”不是小狗,是在5月中下旬的时候。一来,将近两个月大的小狗不可能长得这么慢,体型过小。二来,“吉祥”的粪便味道明显有别于小狗。第三,“吉祥”的爪子更像熊爪。

于是,胡楠联系了认识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很快确认“吉祥”竟是上海“土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

经过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沟通协调,“吉祥”在上海动物园有了新家。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4
两个月大的“吉祥”还是小小的,惹人怜爱 陈玺撼 摄

只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心市民对野生动物的及时救助和悉心照料,让我们敬重、感动,但不鼓励所有市民都这样做,有时候只有爱心是不够的。”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即使貉是上海“土著”,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不认识、不了解它,更不要说去救助、收养它,这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如今,上海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建议市民发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后,第一时间通过拨打电话12345等方式,联系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由专业人员处理。

这一次,“吉祥”其实相当幸运,遇到了有丰富经验的居民,将它两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如果“吉祥”遇到了非专业人士,有爱心但“技术”不过关,很可能已经夭折,又或者因为“底子”差,在两个月的家养环境中发生不测。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5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6
上海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将“吉祥”放到车辆上,立即送往上海动物园

李梓榕特别提到近期崇明发生的一个救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例子。

今年5月的一天,一只纵纹腹小鸮幼鸟飞入市民家中,被热心市民放到纸盒中,带到附近的派出所。经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幼鸟无明显外伤,但因其太小尚不能自主觅食,后送至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站,交由专业人员照料。

没想到,幼鸟送到派出所的次日,一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在派出所周边徘徊,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野保部门工作人员猜测鸟窝应该就在附近,这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可能是闻到气味前来寻找同类。于是,幼鸟被送回派出所,期待它的同类能将其带回种群。

“热心市民当时再等一等,不急着主动干预,让成年鸟来寻找幼鸟,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李梓榕表示,疫情期间,各区林业站工作人员收到了比往常更多的野生动物求助电话,其中不少涉及野鸟在居民窗阳台上筑巢育雏的求助,专家均建议不要惊扰成年鸟或触碰鸟巢、鸟蛋、幼鸟。

这种“克制”的方式,恰恰是对待野鸟最科学的方式之一。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7
飞到居民家中的纵纹腹小鸮幼鸟 图片来源:上海崇明

遵守“四不”原则

上海林业部门建议,和野生动物打交道,要尽量遵守“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需要提醒的是,在疫情中,贸然救助、收养野生动物,会有安全、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任何野生动物都不同程度地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源。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如艾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帕病、猴天花病、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都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就是野生动物。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贸然接触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长时间共处,将大幅增加人感染疾病的风险。

一些野生动物还可能因为一些人自以为是的“爱心接触”,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比如,当蟾蜍受到威胁时,会分泌毒液到全身,人类触碰这层“毒衣”后,可能导致触碰部位出现瘙痒、发烫、脱皮等症状。

又比如,每年5月到8月是貉的繁殖期,处于哺乳期的母貉为保护幼崽,领地行为更强,可能在受到人、犬等刺激后,认为被挑衅或有危险,采取较为强烈的“自卫”行动。

擅自收养野生动物,还有法律风险。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除国家支持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因物种保护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应当经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8
貉是上海“土著”,也是重点保护动物 郑运祥 摄

启动“貉口普查”

这次疫情下特殊的救助案例,还能为研究“野生动物进城”提供宝贵的资料。

长期研究上海野生貉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也赶到了现场:“我们会持续关注幼貉在动物园安家后的适应情况,分析貉与人类长期近距离接触后,是否会有行为上的异变。”

王放表示,从现有的监测数据来看,貉出生4个月左右,会出现一窝多只幼貉结伴外出觅食的现象;幼貉出生5个月至6个月后,成年貉会通过发声、肢体碰撞等方式“逼”幼貉独立生存。

有趣的是,部分年轻的公貉会在“老家”周边区域积极探索,而年轻的母貉更“恋家”,倾向于与父母共享巢穴,或做父母的邻居。

由此可见,出生后近半年时间是幼貉关键的“学习期”,可在成年貉的言传身教下掌握生存技能。和人类亲密相处两个月的“吉祥”丧失了这一机会。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9
上海某小区主干道旁不到10米的墙角下,发现了貉的巢穴和一窝幼貉 郑运祥 摄

不过,王放认为貉是生存能力很强,很懂得“变通”的动物,这恰恰是它们在缺乏自然食物来源的情况下,“扎根”上海多个小区的原因。

因此,通过动物园专业的野化训练,“吉祥”很可能“补课”成功,具备独立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此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就有成功的案例。

王放强调,大多数社会型动物,例如金丝猴、长臂猿等,在丧失幼年身处野外种群中的学习机会后,很难像貉那样有机会“反转”,它们长期依赖人类生存,行为的异变往往是不可逆的。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10
貉在夜色中翻找垃圾 武亦乾 摄

上海林业部门2020年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上海至少有147个小区发现了貉,据初步估算,全市各处分布的貉可能已经超过2000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松江、闵行、青浦三区已成为上海貉最多的地方。其中,位于上海西南的松江区是貉最常出没的区域。

据调查,有78个小区、公园、城市绿地等地块有貉分布,松江的大部分小区,直至泗泾、佘山一带,都是貉的“大本营”。

上海居民因疫情收养“小狗”两个月,发现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组图) - 11
上海貉分布热力图

但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城市变得“安静”,貉与人“邂逅”的机会急剧缩小,这是否会对貉的数量、分布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有貉记录的小区已接近160个,包括“吉祥”所在的小区。此轮疫情前,该小区未监测到貉。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复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已经联合启动“貉口普查”项目,进一步了解貉在上海的分布及种群数量。

“计划对约50个小区进行彻底排摸,在此基础上估算出区域内貉的总体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貉以为家”项目负责人冯一迪表示,从它们活动轨迹、行为和种群等方面的变化中,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上海和全国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城市尽快寻找到合理有效的野生貉保护与管理方案。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赖小斯_小赖斯
赖小斯_小赖斯 2022-06-10 回复
这动物可不可以吃
Flower又回来了
Flower又回来了 2022-06-10 回复
还好没饿死
vickyyyyyyyy
vickyyyyyyyy 2022-06-10 回复
送动物园是害了它。这帮垃圾怎么想的,动物园好为什么不自已进去住。
夫福何球
夫福何球 2022-06-10 回复
人不如狗,狗不如貉
Crystal_张芮
Crystal_张芮 2022-06-10 回复
如果柯基换成这动物 生化人还会下手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