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隐入尘烟》从釜山国际电影节下架 在中国已遭全网审查(组图/视频)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讲述中国西部农村现实生活的小成本文艺电影《隐入尘烟》于9月底全网下架后,再度从2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活动消失,引发观众和网民的强烈回应。
《隐入尘烟》在中国院线上映80天后遭到审查,从所有网络平台和电影院下架。(Hucheng No.7 Films Ltd)
一年一度的釜山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大型的电影盛会。该电影节此前宣布《隐入尘烟》入围亚洲之窗单元,但在10月初从影展的官网上消失。
ABC中文可以揭露,除《隐入尘烟》外,所有亚洲之窗单元的入围影片均在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有详细的展映信息。
ABC中文已联系该电影节请求置评。
作为今年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的唯一华语电影,《隐入尘烟》讲述了在中国甘肃农村的两个边缘人互相依靠度过人生的故事。
这部影片在中国院线上映80天后遭到审查,从所有网络平台和电影院下架。“隐入尘烟下架”的微博话题也在该社交平台上消失。
今年27岁的西北宁夏人西德·殷( Syd Yin )表示,这部影片和他所理解的中国西北农村的样貌十分相似。
如今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殷先生告诉ABC中文,他认为这部电影没有脱离现实,并且对影片受到审查感到不解。
“作为西北人,我有很多的共情,电影里的这种场面以及场景都好像似曾相识,”殷先生说。
“现在全民奔小康呢,加上二十大,谁能让你看这个呢。”
像殷先生一样,许多看过这部影片的中国观众在社交媒体微博上表达审查的不满。
与此同时,从审查当天开始,搜索关键词“隐入尘烟线上看”、“隐入尘烟下架”和“Return To Dust”在谷歌(Google)搜索引擎开始飙升,到10月初达到峰值。
殷先生说:“就像我跟你聊天,此时我不让你想大象,你会想什么?”
“反而会因为下架的原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部电影,然后去看。”
YOUTUBE《隐入尘烟》预告片
为什么下架?
《隐入尘烟》这部电影在中国的上映之路并不平坦。该片原定于2月25日上映,但在经历了反复撤档后,最终在7月8日走入院线。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的陈智廷博士分析认为,这部电影的下架不是其内容本身的问题。
“我觉得政府不是害怕这个电影,而是害怕这个电影太受欢迎,”陈博士告诉ABC中文。
陈智廷博士说,当一部文艺片的票房很好时,那它一定是跟观众产生了某种共鸣。(Supplied)
“当一件事,或一部电影,受到这么广泛的关注,所有人都在讨论的话,大家的意见就会开始分歧。然后它就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敏感的事件。”
“几年的疫情问题,国家一直在控制不想让民间的情绪有太大的转变,再加上二十大,国家很紧张,所以想尽量安静,不想有过分热闹的讨论,”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的吴国坤博士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党代会(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共每五年一度的重要会议,该会议将确定最高领导层以及未来数年党内的方针路线。
中国观众的两极反应
吴博士说,电影探讨了大龄未婚、生理缺陷、粮食欠款、老房拆迁等多种现实的农村议题。
然而在电影公映后,部分观影者在网络上质疑该片“刻意迎合国外获奖的套路”、“抹黑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否定党的扶贫工作的伟大成果”。
《隐入尘烟》是今年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的唯一华语电影。(Hucheng No.7 Films Ltd)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吴博士认为《隐入尘烟》没有哗众取宠,即试图通过批判中国来讨好外国影节。
“对农村生活没有深入理解的人是根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吴博士说。
在墨尔本就读哲学和传媒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崔西· 徐(Tracy Xu)于今年2月在中国点映观看了《隐入尘烟》。她对电影的下架感到不满,认为审查妨碍了艺术自由。
“[我]很反感‘正能量’这个词,不想看新时代样板戏,”她告诉ABC中文。
“更珍贵、更美、更深刻的东西泯灭在对‘正能量’的鼓吹中。”
徐女士说,审查在当今中国涉及的范畴已远超影视行业,她认为“所有可以传递信息的内容都在被审核”。
“越审越窄,越审越丑。时间久了也就越来越难以挤出情绪去面对这种现实了,”徐女士说。
赵女士说自己能够接受《隐入尘烟》在中国全面下架。(Supplied)
然而,也有中国观众对下架这件事表示理解。24岁的郑州居民赵女士(不愿意提供名字)是一个韩国电影迷。尽管她会使用网盘观看《素媛》、《7号房的礼物》等韩国现实题材的影片,但她说自己能够接受《隐入尘烟》在中国全面下架。
“在国内情况就是这样,就是即使你有办法拍,也可能没有办法上映,”赵女士告诉ABC中文。
“我们既然已经生在了这个国家,那就是国家是什么样的政策,我们遵从这个政策就好了。”
“如果真的希望,看到现实方面的题材,那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不安全的网站去观看,或者看其他国家的相同类型的电影也可以的。”
中国电影同质化
《隐入尘烟》中国观众欣赏的版本与海外版本的结局有所出入。(Hucheng No.7 Films Ltd)
作为一部200万人民币的低成本电影,《隐入尘烟》获得关注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业实属罕见。
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除了零片酬的知名演员海清,其它主角到配角都是导演自家的亲戚,大部分出演者都是西北地道的农村老百姓。
从最初无人问津,到最终突破1.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这部影片被新冠疫情打断,陆续经历了五次拍摄,最终面临的从无法上映到上映后被强制下架的现实。
这部影片在上映前已经经过了文化部门的审查,造成中国观众欣赏的版本与海外版本的结局有所出入。
影片中,海外观众看到的结局是,妻子意外去世后,男主人公也死了。一些观众认为,最后镜头中的杀虫剂镜头暗示主人公最终死亡的结局。
然而,在中国的电影院,电影结尾多了一行字幕:“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吴国坤博士认为,中国在“地上”能看的电影不多,而能看的好电影就更少了。(Supplied)
对此,吴教授说,为了上档,通过改结局来符合社会提倡的主旋律是很普遍的。
“目前的大陆电影环境,还是只能够接受正能量的,然后一些比较光明的结局。”
中国“十·一”国庆假期是传统的电影黄金档期。在今年的这个黄金周,几乎只能看见“主旋律”电影的身影,如聚焦“外交官撤侨”的电影《万里归途》,歌颂战斗英雄的《钢铁意志》,以及《搜救》讲述了搜救警察不离不弃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
根据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影观众调查报告显示,有26.8%的受访者认为“好看的影片太少”,这也成为了观众不首选去影院观影的最主要因素。
吴教授说,自己期待中国艺术和电影的发展应该更多元化,期待文化开放,有自由的表达,有自由的放影渠道。
“中国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多人才,不该只看到现在这么小的类型的电影,”他说。
陈博士表示,他相信观众中国的观众希望看到更多元的题材跟电影。
“更多元的电影会让大陆的电影市场更健康。”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