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5.4°C-25.8°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爆雷才有人救,拿地花钱,不拿地死得更快…房地产纾困中的七大怪象(图)

2022-11-04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多种调控政策:在需求端,逐步调整限购范围,房贷利率一降再降,刺激居民购房需求;在供给端,设立千亿房地产纾困基金保交付,示范性房企的担保性发债背后都是央行、银保监部门力图改善民企融资环境......

爆雷才有人救,拿地花钱,不拿地死得更快…房地产纾困中的七大怪象(图) - 1

然而多重刺激下,市场未见明显起色,旭辉、龙湖等优质民企也走到了艰难时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经过盘点发现,房地产行业在他救与自救的具体过程中存在七大怪象。

怪象一,增信下的信用降级。

担保性发债,本意为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但结果往往是金融机构更凶猛的挤兑,以及更困难的后续融资处境。

首批发行担保性债券的房企人士A介绍,原以为有中债增信用背书,能缓解金融机构对优质民企的挤兑,但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一方面,担保性发债具有依赖性,中债增要求房企提供抵押物,或说服城投公司做反向担保,但此后再想发行无担保、无抵押物的信用债,却再也发不出来了,从担保性发债开始,房企可发行的纯信用债变成了带担保抵押债。

10月28日,在三季报投资者交流会上,针对未发行中债增试点的担保性债券的问题,金地管理层回应:公司想发是完全可以的,但发行中债增这种担保性工具有相关收费;并且公司对担保比例也有不同看法。

从首轮中债增担保名单企业已发行债券看,票面利率位于3.2%-3.33%的较低区间,但房企还需付出1.5%左右的担保费;抵押率也较低,部分房企拿出一二线城市核心资产,抵押率仅50%左右。

提供抵押物并未增加房企的实际财务成本,但若将沉没成本算进去就完全不同了,房企原本能用抵押物申请银行借款,而发行担保性债券后只能用于借新还旧,对房企而言并未产生增量资金。

另一方面,看到有的房企获得10余亿元融资,预计接受展期的非标机构闻风而来,纷纷要求房企还钱甚至提前还钱,加剧了挤兑效应。

怪象二,爆雷才有人救。

各类纾困资金的初衷是调动政府性引导资金保交付、稳定民生,未爆雷房企并不在纾困之列。

某房企华中区域总B介绍,此前,房企坚持还债不敢违约,目的是保信用评级,这样房子才能卖得出去,但8月的停贷潮加剧了购房者对民营房企的观望情绪,民企的项目都不敢买了。销售迟滞之下,他想要申请纾困基金用于保交付,监管部门要求申请房企须已爆雷;想要调用重点预售监管资金用于保交付,项目已延期交付为必要条件。这也导致部分项目停工,打算耗到延期之日。

怪象三,纾困资金无法改善流动性。

无论是纾困资金,还是风险处置专班,原则都是“救项目不救企业”,且要求项目债务“新老划断”,保证纾困资金安全。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曾透露成立千亿纾困基金的初衷——希望该基金给出险房企的项目作项目股东,给资本金增信。理想状态下,纾困资金只是启动资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把出险项目盘活,后续还能再融资。

某爆雷房企华北区域高管C便面临实际的新难题:强行“新老划断”后,历史债权人不满,冻结其余监管账户,双方合作陷入僵局。

这就导致后续无法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重整老的债务,项目整体债务情况进一步恶化。

怪象四,还债保信用成了无用功。

据悉,一家房企目前正酝酿“爆雷”。此前该公司积极还境外债的核心原因是保持境外信用和评级,企业才能再融资,然而现在即便还了境外债,信用仍持续恶化,企业销售低迷,进账变少,现金消耗殆尽。

上述某房企华中区域总B抱怨,集团为筹钱保公开债,让各区域降价卖资产,资产折损的代价甚至比爆雷、债务重组付出的额外成本还要多,但苦撑一年仍旧爆雷了。

选择境外债务违约的房企还打着另一个盘算:美元债是信用债,房企境内主体并不对境外主体进行担保,即使境外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盘,受影响的也是境外主体。只不过,境外融资渠道陷入冰封,房企信用整体大打折扣,殃及剩余未爆雷房企。

比如,在未正式爆雷的9月,旭辉累计获得的融资金额只有1.6亿元。受9月底部分非标债务违约影响,10月未获得任何境内外新增融资。此前,旭辉月度通过开发贷等融资性流入约数十亿元。

怪象五,公司运转需要人,但不裁员活不下去。

前述酝酿爆雷的房企内部人士D指出,公司当下要保交楼、保员工和保老板。一旦爆雷,金融机构将向法院申请对其公司资产保全,冻结公司账户,届时给员工发工资都不是一件易事。

爆雷后,房企必须整合组织架构、裁员降本。在行业上升期布局的多元业务板块,如数字化转型业务、投资部门等,如今几乎全部裁去,保留生产条线员工,如营销、工程等,降本效果亦十分明显,过去该公司每年雇员成本约15亿-20亿元,裁减后能节省40%左右。

另一家优质民企尚未爆雷,但为了节省开支,年内已进行多轮裁员,每次裁员消息流出,外界更担心其是不是活不下去了。

怪象六,拿地花钱,不拿地死得更快。

10月31日,龙湖以19.6亿元在苏州拿地。一位房企投拓人士E说,销售不明朗时,拿对地的要求极高,容错率很低,但不拿地死得更快。

对利润和流速尚可的项目,拿地后,资金能继续流转,土地抵质押,开发贷和供应链贷款短期内能提供一部分现金流,还可以维持规模。相反,今年不拿地,明年没货卖,也是“死”局。

怪象七,物业是未来,但不卖未来没有未来。

10月24日,博裕资本对金科智慧服务发出要约收购,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过去一年来,蓝光嘉宝服务、阳光智博、奥园健康、富力物业、荣万家、中南服务等多家房企物业板块业务被脱手。

一位参与物业业务出售的人士F透露,出售物业股份,房地产集团很可能拿不到一分钱现金,因为全都用于抵债了,但“不卖不行,集团已经没有其他现金或资产”。

受地产行业影响,物业估值热潮褪去,56家上市物企中有41家市盈率低于10倍。而在2020年,物业板块在疫情下逆势跑赢大盘,一度诞生了碧桂园服务这样市值2000亿元以上的龙头物企。

从产业链条上看,物业是房地产开发后对小区、商业、写字楼等载体进行服务运营的业务,被认为是房企多元化探索最成熟的业务之一,是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到了偿债高峰期,“卖子救父”戏码接连上演,卖物业成了房企的还债“良方”。

以上七大怪象的存在,给房地产艰难而漫长的纾困前景蒙上了一层厚重阴影。它们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保交付、稳市场等民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面对房地产这种大体量、长链条、复杂度高的行业,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完备性和有效性殊为重要,亟待纾困者予以充分重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Emily51620
Emily51620 2022-11-04 回复
就见到降利率、降首付、取消限购,就没有见到降房价
jennifer27
jennifer27 2022-11-05 回复
这三十年分红的吐出来来,什么都解决了
爱搞怪的小全纸
爱搞怪的小全纸 2022-11-05 回复
房产绑定婚姻,医疗,教育。
瑤瑤瑤瑤瑤_ki
瑤瑤瑤瑤瑤_ki 2022-11-05 回复
无论怎样,现在人们对房地产产生不了兴趣
Karinaflyaway
Karinaflyaway 2022-11-04 回复
有钱人不买了!因为利低!穷人买不起!所以卖不掉了!只有降价,唯一出路!谁也救不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