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5日 21.5°C-23.6°C
澳元 : 人民币=4.57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中期选举:华人二代积极参与政治,盼“声音能被听到”(组图)

2022-11-08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南加州是美国华裔参政最活跃的地方,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也不例外。从联邦层面到州一级的选举,再到地方公职,都有不少华人移民二代的身影。

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主要优势,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政治学教授连培德(Pei-te Lien )对BBC中文说,“一代华裔尤其是新移民有语言障碍,在获取竞选信息时往往依赖中文材料,比如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及微信,这与英文流利的美国出生的华裔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中期选举:华人二代积极参与政治,盼“声音能被听到”(组图) - 1

21岁的台裔许元骏(Justin Hsu)

连培德还说,一代华人移民在投票前需要先入籍公民,并提前登记,这使得他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相比,多了很多程序。因此,当到了投票年龄,一代的投票率可能在40%左右,而已经登记的二代华裔的投票率将翻倍,达到80%左右。

虽然说美国中期选举的投票率传统上不如总统大选,但在南加州,不少年轻的华人移民二代通过亲自参选社区领袖,或积极组织助选活动,表达自己归化成公民后对国家和社区的关心。BBC中文访问了两位积极助选的年轻人,他们的政治倾向有所不同,但都希望呼吁华裔走出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许元骏,21岁,台湾移民美国

21岁的台裔许元骏(Justin Hsu)最近在南加州钻石吧(Diamond Bar)帮助一位候选人竞选该区的市议员。除了上课、打工之外,他每周平均花费10小时在助选活动上。从8月开始到现在,他参与了大大小小的竞选造势活动,从最初策划选举策略,规划拜票路线,到后来挨家挨户登门拜票,回应选民的问题。

“我想参与社区服务,了解这个社区的发展,让下一代的生活变得更好”,目前在读大学的Justin说。他的父母由于反感亚洲的“填鸭式教育”,在他上中学时带着几个兄弟姐妹从台湾移民到美国。

由环境议题走进助选

过去10几年里,Justin一直在钻石吧生活和学习。这里距离洛杉矶有20多公里车程,许多住宅建在山谷上,坡度十分陡峭。但这里以开阔的景观和绿化知名,居民在离住宅区不远的地方就能享受到郊野乐趣。Justin本次支持的候选人是邓嘉猷医师(Dr. Chia Yu Teng),他们都重视当地的环境保护。一次偶然的机会让Justin接触到环保议题,后来加入助选团队。

几年前,附近一项开发案吵得沸沸扬扬。Justin原本以为土地开发是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多的住宅,是件好事,但没想到遭到许多居民反对。后来听了几次讲座,才明白,原来是在环境评估方面出现了争议。

看到一些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对比,他意识到,原来自己生活了10几年的地方正在迅速发生改变。不知不觉,广场上多了一个风车,不知不觉,绿地变成了住宅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为什么我没有参与讨论?为什么我的意见没有被重视?”一连串的问题让他开始思考自己归化成公民的价值。

“我记得在学校选修过公民课,课上讲三权分立,探讨如何进行公民监督”,Justin说,他希望将理论辅助实践,在社区事务中实现自己的监督。当他见到曾经支持环保的邓医生参加政治选举,令他感到好奇,希望了解政治究竟能怎样影响居民的生活,就这样加入了助选团队。

当被问到开发商业、振兴经济,对社区不是好事吗,Justin回答,“并不是一味地要阻止开发,而是监督政府做好每一个步骤,去评估开发会不会对环境有影响,房子的地基安不安全,不会因为追求利益而漏掉什么。”

他还考虑到下一代的居住空间问题,“是盖房子比较简单,还是种一颗树长成森林比较简单?如果现在过度开发,那么下一代想回归森林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仿佛没有中间立场”

促使Justin走上助选道路的还有令一个原因:分裂的美国。

他留意到,网络上有关是否禁枪、同性婚姻等议题的讨论两极分化,网民对于持不同观点的人极尽攻击之势,“让人被迫选边站队”,Justin说。

他周围一些朋友也选择在网络上参与骂战,但时间长了,社交媒体推送的内容越来越一致,慢慢蒙蔽了双眼,以为没有反对意见,于是不再站出来投票。

而现实生活中,一旦碰到争议性话题,还没聊几句,就被对方贴上支持或反对的标签,中止了对话。

“仿佛没有中间立场”,Justin说,他有时只是想和对方更深入地聊下去,或是提出自己的质疑寻求解答,但往往进行不下去。

加上加州长期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许多老一辈的移民觉得,无论什么观点都无法撼动传统的铁票仓,因此选择沉默。

但对于Justin来说,“即使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投反对票,那也能告诉对方,还有人有不同意见,有人在监督他们。”

他认为,作为一名亚裔,中间选民的作用特别重要,尤其是在两党差距非常小的选区。他因此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并非非黑即白。

“现在的美国好像变相的台湾戒严时期”

与此同时,目前美国对政治正确的极端要求也让Justin反感,希望通过参与助选来了解更多。

他在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发现学校要求学生表明自己的性别指代,即希望对方以“她”还是“他”来称呼。

“这对学校和个人来说都是好事,省去了以后因称呼搞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Justin说,他就曾听说过一位老师因错误地称呼了一位学生的性别但被投诉,不仅遭到网暴,还承受了长达数月的调查。

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你必须要在这些问题上非常小心,一旦说错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他说。

他从来没想到,一个自由、开放的美国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觉得现在的美国很像台湾戒严时期,让人觉得可怕”,他说。

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失败的国民党迁往台湾后,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宣布戒严,以实施紧急军事管控。此后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受到限制,尤其对可能与“匪谍”相关联的事情采取高压手段监视。

年轻的Justin并未经历过当时的台湾,但他从纪录片以及长辈的谈话中了解到,在那个年时代,“人民敢怒而不敢言”。

他不希望那样的时代在当今的美国出现,因此希望周围的华裔朋友能够走出来投票,甚至助选,不仅理性地表达观点,也能在过程中亲身体验政治究竟如何运作。

成佳翰,18岁,中国大陆移民美国

同Justin一样,今年18岁的成佳翰(Peter Cheng)也是华人二代移民,目前在加州一所大学读书。他同样积极地参与本次中期选举,通过自己组建的义工团队帮助候选人竞选。不过他走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

成佳翰天生患有眼疾,9岁时来美国治疗。在上学过程中,老师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认可,即便他只是想在学校卖荧光笔,也得到支持。他逐渐认识到这里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后来随父母移民。

美国中期选举:华人二代积极参与政治,盼“声音能被听到”(组图) - 2

18岁的成佳翰(Peter Cheng)

由特朗普开始接近美国政治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在全国掀起热潮,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共和党特朗普的激烈对决让Peter身边的华裔也开始讨论。不少人极力反对特朗普,但他最终领先了对手,夺得了总统的位置。这让他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大家痛恨的人却最终成了民选的总统?

他开始查找资料做研究,比较两人哪个与自己的政治观念一致。“是特朗普,极大地比配”,成佳翰说。他支持共和党的减税措施,认为能为中产阶级谋到福利。他也支持关闭边境,限制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他(特朗普)是一位我非常支持的资本主义者,说到就能做到”,Peter说。

那次的选举热潮让他开始了解美国政治。两年后,正式参与了一次助选活动。

当时他一位朋友的爸爸竞选加州州议会的议员。他被叫去打电话助选,走街串巷发布宣传单张。“连一个小孩都能参加这么正式的活动,选举能够代表我们的人,这种机会是在中国不会有的”,Peter说。

根据华人政治联盟主席卢春雨,往年选举中大概有一半的华裔胜选人在南加州,这种政治氛围鼓舞了周围的华人移民参政。尤其在2020年,一位从中国大学毕业的一代华人移民当选了市议员,“这让大家觉得政治并不遥远,也带动了更多二代了解和参与政治。”

卢春雨分析,一代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往往优先考虑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参政是其次。而下一代在父辈财富和资源的积累之上,有了更好的生活,因此能够更早地介入政治。

Peter说,他组建了一个义工团队,召集了很多华裔学生参与。他们邀请两党候选人分享他们的政治理念,举办俱乐部为学生讲解美国选举的运作,还组织义工活动帮助有生理缺陷的人。Peter说,该团队目前在9个学校有分会,有500多成员。

支持不同政党的候选人

Peter在这次中期选举中帮助他所在的城市东谷市(Eastvale)竞选市议员。有趣的是,他支持的并不是与他所倾向的共和党,而是一名民主党人。

他说自己告诉27岁的亚裔候选人尤煜琳(Jocelyn Yow),“我不同意你的政见,但我支持你,是因为你值得,你对这个城市做的贡献比其他候选人都要多。”

Peter说,当他的义工团队需要时,比如举办一场晚宴或讲座,“她总是在那里,也会捐一些钱”。她还给这个城市策划各种发展项目,包括Peter认可的一项图书馆项目。反观另一位候选人,Peter认为,他平时不会出现在社区中,只有在4年一度的选举中才会出来跟选民交流。

Peter的这个选择给他许多支持共和党的朋友带来很多不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在市一级的选举中我会支持她,但如果她竞选州议员和国会议员,我可能就不会帮她,因为在更高的职位会有更多政治影响,不仅来自城市层面,也全国性的影响”,Peter说。

对中国的复杂情感

Peter有家人和朋友还生活在中国大陆,他也会在读书期间选择到中国交流。他支持对华强硬的特朗普的政治理念,让他对中国的感情中交织着矛盾。

特朗普竞选总统那年正值新冠疫情蔓延,他经常在公众场合称“中国病毒”,这加深了美国对华裔甚至亚裔的仇视,不幸的事情在媒体上广传。当被问到时是否反感时,Peter这样回答:

“我理解特朗普为什么会这样说,但我不赞成这样的叫法,的确会造成一定的分裂,对华人不利”。

他认为,特朗普是用事实说话,包括疫情最初是在中国武汉爆发,但称“中国病毒”的做法令许多不懂政治的人对亚裔或者华裔产生了仇恨,“这是不必要的”。

Peter一方面倾向于共和党,一方面也关注对华强硬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华裔造成不利影响。当问到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心理时,他思考了一阵,说道:

“我觉得美国对中国强硬肯定会带来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就像现在我们回中国连签证都很麻烦,这对个人来说不是好事,但我不想让个人的不便来影响对社会的好处。”

他认为,不管是在经济上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还是在法律上限制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的发展,“只要没有发生真正的战争,那么我就不会那么担心”。

不管持有怎样的立场,Peter都希望在美国的华裔出来投票。“如果你一直不投票,政治候选人也不傻,他们知道华人不投票,就不需要帮助你们争取福利,不需要去你们的选区听你们的声音。”

他还希望华裔年轻人通过参加助选团,甚至亲自参与地方选举,来体验美国的政治。“只有这么做,我们华人的声音、亚洲的人声音才能被听到”。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Hiace
Hiace 2022-11-09 回复
只有自己勇于发声, 别人才会关注你的存在。支持华裔二代!
冬纞
冬纞 2022-11-08 回复
华裔新生代备受期待
不不不De熊兜
不不不De熊兜 2022-11-09 回复
好样的,有参政就有影响力
天麦冬
天麦冬 2022-11-09
“有参政就有影响力”? 一个台湾出生的小屁孩子,帮帮忙吧,不要太天真了。
晓晓在澳洲
晓晓在澳洲 2022-11-09 回复
后生可畏!~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