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12.7°C-14.2°C
澳元 : 人民币=4.6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2023-06-09 来源: 砍柴书院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随着《梦中的那片海》热播,军区大院子弟的故事再次走入观众的视线,他们充满朝气,他们热血沸腾,他们肝胆相照,他们才华横溢。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

《梦中的那片海》剧照

京圈文化曾深深影响了中国八九十年代文艺圈的发展和复兴,也让很多人对这个圈子充满好奇和向往。

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几位老炮儿,都是京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经历过的故事在《梦中的那片海》中,或多或少都有体现,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青春记忆,刻着那个年代的文化印记。

01

海岩:平波秋水,狂澜深藏

1954年,海岩出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的革命剧作家,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祖母是知名红色特工兼左联作家,根正苗红的红色家庭。

只是,在海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缺少父母疼爱的他15岁就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海军航空兵。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2

海岩近照

六年后,海岩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的小说《便衣警察》便取材于自己的这段经历。

这也是他写作生涯腾飞的起点,后来他陆续创作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死不瞑目》《玉观音》等多部小说。

在那个没有多媒体的年代,海岩凭借着一摞又一摞的手稿,创作出了可媲美琼瑶剧的海岩剧,捧红了孙俪、陆毅、佟大为、徐静蕾等一众明星,他也多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3

《玉观音》剧照

海岩就像是一个有着多重人格的综合体,他凭借自己的小说和剧本被人熟知,却说自己做的最差的就是写作,因为他手里能成的事太多了。

他主动从警察系统脱离后,成为昆仑大酒店的总经理。虽说他是外行管理内行,却让酒店奇迹般地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他喜爱家居设计,远远胜于创作和挣钱,出于对黄花梨家具的研究,他一手打造了京圈最负盛名的黄花梨家具博物馆。

同时,海岩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奋斗:

“我可能不是全中国最有天赋的作家,但我一定是全中国最努力的作家,我曾经坚持一个月写10万字,一年写一百万字,整整坚持了十年。”

可见,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出身只能决定奋斗的起点,并不能改变未来成长的高度。

02

王朔:外冷内热,快意江湖

1985年,当《便衣警察》风靡全国的时候,王朔一边忙着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小姑娘谈情说爱,另一边,也在混不吝地寻找挣钱的出路。

他跑过出租,开过饭馆,当过二道贩子,甚至差点被警察抓进局子里。

折腾一番,王朔终于顿悟,自己确实没有经商的头脑,就只好又把心思放在写作上。

作为八九十年代痞子文学的代表人物,王朔很有创作天赋,《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等作品的问世,让大家再也不敢轻视这个外表豪放,内心火热的北京爷们。

当你找准了前进的道路,只需稍加努力,就能搭上成功的快车道。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4

王朔近照

事业既然成功了,爱情自然也不能落下。1987年,王朔和相识两年的女友沈旭佳大婚,修成正果,很快有了爱情结晶。

不过,王朔的感情史并不平淡,甚至可以说,王朔的创作史,也是他的恋爱史,“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说的就是他!

2004年,王朔认识了刚刚二十岁的徐静蕾。那时的小徐同志青春靓丽,身材曼妙,那双清澈的大眼睛微微一瞥,让无数人沉迷,其中就有王朔。

王朔作为部队大院出身的高干子弟,郑晓龙、马未都、海岩、姜文都是他的挚友,就连冯小刚,都不得不叫他一声大哥。

徐静蕾本身就颇具才华,再搭上王朔的快车,一路扶摇直上,将同龄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5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剧照

只是徐静蕾和王朔最后也没能走在一起,徐静蕾称王朔是她的贵人,两人有缘无分,都不是彼此对的人。

王朔的情感世界一直让人琢磨不透。

2009年,一则京圈大佬王朔为女演员打解约官司的新闻占据了头条。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王子文,一名娱乐圈的新人,她和王朔是邻居,两人相差三十岁,王朔像慈父一般保护着她,为她状告经纪公司,出钱赎身,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为王子文铺路。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6

《再过把瘾》剧照

此后,王子文拍的戏不是“京圈大佬”叶京的,就是赵宝刚或者冯小刚的,资源简直好得可怕。

王子文称王朔是自己的精神枕头,给自己父亲的感觉,一个是芳龄20的女孩,一个是51岁的中年老男人,这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忘年恋,最后也是无疾而终了。

王朔敢爱敢恨,敢写敢骂,他曾与北京的整个文化圈为敌,甚至被封杀败走。

他看不起金庸,说他的作品不入流、太俗气,他评价余秋雨,说他是低配版的席慕容,他多次嘲讽张艺谋,说他就是个搞装修的……

不过,即便说了这些不被待见的话,他也没后悔过,谁让人家就是有才华呢。

王朔的快意江湖,真正诠释了一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03

郑晓龙:慧眼识人,幕后英雄

作为京圈里最具权力的制片人、导演,郑晓龙慧眼识人,捧红了剧作家海岩、王朔,提携了冯小刚、赵宝刚等年轻导演。

正是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京圈大佬们能够相互配合,发挥所长,共同打造了八九十年代影视剧的繁华盛世。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7

郑晓龙近照

1953年,郑晓龙出生于北京的部队大院,他比王朔年长5岁,比海岩也要大一岁,是京圈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郑晓龙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担任制作中心副主任,掌握着影视剧制作的生杀大权。

当时的郑晓龙导演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想要做出自己的代表作。

他叫来王朔、郑凯龙、李小明,四人在蓟门饭店的包厢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讨论影视剧的创作。

后来,万人空巷的《渴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然后由赵宝刚执导,张凯丽、李雪健等主演,这部剧在当年创下了90%的收视奇迹。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8

《渴望》剧照

后来,郑晓龙又如法炮制了《编辑部的故事》,捧红了葛优、吕丽萍等演员,开创了中国室内情景喜剧的先河。

也因为这部剧,冯小刚从一个美工成为编剧,赵宝刚从一名小编导成为大导演,可以说这部剧改变了很多京圈大佬的命运。

之后,郑晓龙带着冯小刚一起拍摄《北京人在纽约》大获成功,冯小刚也因此从一个编剧正式转型为导演,完成自己的三级跳。

郑晓龙作为北视中心的主任,不仅能够慧眼识英雄,更懂得谦让机会,退居幕后。

1997年,徐静蕾凭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爆红。这部剧原本是要郑晓龙执导的,结果,被赵宝刚相中,认为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

他为了能够执导这部戏,在友谊宾馆楼下苦等郑晓龙两个多小时。

郑晓龙了解来龙去脉后,主动把这部戏让给了赵宝刚,促成了海岩和赵宝刚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

他成就的这对组合,为中国影视剧的发展贡献了无数经典之作。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9

《功勋》剧照

郑晓龙导演在影视圈里闯荡四十余年,从最早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到如今的《甄嬛传》《芈月传》《功勋》等,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

郑导在影视圈广受尊重,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资源,更是因为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主动谦让机会的品格。

在鱼龙混杂、争名夺利的影视圈,这样的品格真是弥足珍贵。

04

冯小刚:情商在线,步步为营

比起上面的京圈大佬,冯小刚并不是高干子弟,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却能和郑晓龙、王朔、葛优等人称兄道弟、把酒言欢,凭的就是他嘴甜眼亮的本事。

2004年,叶京执导了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有个角色叫冯裤子,不仅名字和冯导差不多,就连演员形象都和冯小刚颇为神似。众人暗暗猜测,这是调侃冯导成名前的小跟班时代。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0

冯小刚近照

冯小刚与王朔同岁,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区,少年时父母离异,跟随母亲、姐姐一起生活,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北京部队文工团的一员,负责舞台设计。

因为自己的绘画特长,冯小刚转业后,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一个小美工,开始接触影视剧的拍摄和制作。他在工作之余,会偷偷学习如何拍摄和编写剧本,为自己的导演梦不断积累经验。

郑晓龙导演回忆和冯小刚的交情:

"那时候冯小刚经常请我吃饭、找我'沟通',理想、工作什么都谈,那年头也没什么送礼的说法,他就用他的这些个理想来'贿赂'我。"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冯小刚真是遇对了人。

1991年,郑晓龙筹拍《编辑部的故事》,让王朔等剧作家创作剧本,等剧本完成后,却发生了一件十分诡异离奇的事情,《编辑部的故事》剧本丢了。

郑晓龙导演希望大家能够再写一遍,可作家们都拒绝了,这时候冯小刚自告奋勇说:“我来写。”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1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郑导不置可否地看着他,等到冯小刚把剧本完成后,郑导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小看了身边这个油嘴滑舌的小美工。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93年,郑导就带着冯小刚去纽约拍摄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

这是中国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也因此捧红了一帮主创人员,包括主题曲《千万次的问》的创作者刘欢,专辑销量达到上百万,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流行乐坛的王者地位。

不得不说,郑晓龙导演对冯小刚有着知遇之恩,而作为冯导的贵人,王朔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冯小刚曾称王朔是自己的北斗星,见面时总是对王朔大夸特夸,让王朔觉得他对自己有什么企图。

在冯小刚成为导演之前,王朔早已是家喻户晓的金牌编剧。正是有了王朔的扶持,冯小刚才能成为真正的冯导。

1994年,王朔和冯小刚联手成立了好梦影视公司,王朔负责拉投资,冯小刚只管拍摄和制作,然而两人合作的几部电影《一地鸡毛》《冤家父子》《永失我的爱》都反响平平。

不过,这段经历却为冯小刚打造冯氏黑色幽默电影积累了经验。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2

《甲方乙方》剧照

1997年,王朔被文艺圈封杀,远走美国,冯小刚看着王朔留下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灵感涌现,拍摄了电影《甲方乙方》,票房大卖。

这是冯小刚第一部国产彩色贺岁影片,该影片也掀起了喜剧贺岁片的潮流趋势。

接下来的《不见不散》,又让冯小刚获得1998年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3

《不见不散》剧照

看着冯氏喜剧大获成功,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主动找到了冯小刚。他们说,“你也别找投资了,以后,你的电影都由我们来出资。”

随即给冯小刚开出了400万一年的高薪加股权,邀请冯小刚加盟,至此,华谊铁三角开启了冯氏贺岁片的新时代。

《没完没了》《天下无贼》《手机》《大腕》《一声叹息》《非诚勿扰》等一部部大卖的影片,真正奠定了冯氏喜剧片的江湖地位。

冯小刚的成功,也代表着寒门仕子的奋斗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八面玲珑的冯小刚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一方面因为他的高情商,有一群圈里的好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实打实的才华。

正如海岩说过,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只有改变自己了。

05

葛优:人间清醒,宠妻狂魔

葛优算是娱乐圈里的一朵奇葩,身在名利场却不想出名,身边美女无数却没有一点绯闻。

他活得安逸快乐,戏里戏外总是保持着人间清醒。

都说出名要趁早,可葛优的演艺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别说出名了,能好好演戏就不错了。

1979年,葛优在报考北影、青艺、实验话剧院等院校失败后,终于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开始了自己将近十年的跑龙套生涯。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妻子贺聪一直陪伴左右,两人住在只有70多平米的筒子楼里,时不时的还需要岳父岳母的接济,家里条件可想而知。

可除了演戏,葛优也不会别的,父亲葛存壮是全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母亲也在北影厂做文字编辑,按理说葛优应该有些艺术天赋才是的。

直到1989年,葛优接拍了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并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影视之路才稍稍有了起色。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4

《顽主》剧照

1991年,王朔、冯小刚创作的《编辑部的故事》需要男一号,二人冒着大雨,找到了葛优,邀请他参演。没想到却被葛优因为档期原因婉拒。

冯小刚顿时急了,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软硬兼施,最终说通葛优推掉了张小敏的《大冲撞》,出演李东宝一角。

事实证明,葛优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凭借《编辑部的故事》第一次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也因为这次联手,冯小刚、葛优这对黄金搭档,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5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从《大撒把》《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到后来的《手机》《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等,两人配合得亲密无间,一起赚得盆满钵满。

成功之后,面对外界的追捧,葛优始终保持着对名利的警惕与清醒;对生活的幽默与温暖;对他人的谦逊与真诚。

父亲也经常教育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葛优接受采访时也说到,“我呢,就是戏子,这很重要。”

葛优不仅是娱乐圈里最朴实的艺术家,在生活中,更是一个宠妻狂魔。

葛优面对采访时,总是不忘感谢自己的妻子:“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女人支撑着。同甘苦,共患难,是我们爱情的基础。”

当有人问葛优,你现在功成名就,会不会抛弃自己的妻子?

葛优依然回答得特别真诚:“我们是从一无所有同甘共苦过来的。一出名就再婚,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在繁花簇拥的娱乐圈里,葛优对妻子却能始终保持初心,这样“择一人终老”的爱情实在令人羡慕。

“因一见钟情,许两厢情愿。”这个在自己一无所有时选择嫁过来,陪他一起成长的女孩,才是值得自己用一生去守护的人。

神秘的京圈文化,曾掌控文艺圈半壁江山的“大哥”,如今怎么样了(组图) - 16

冯小刚、王朔、赵宝刚、葛优近照

如今,当初的大哥已不再年轻,江湖也渐渐归于平淡,但仍有很多人对那些过往念念不忘。

其实,我们怀念的不是年少不经事的叛逆,而是怀念曾经快意情仇、追逐梦想的年代。

这几位京圈大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他们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只要选定了目标,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而今,面前有无数出路的你,会如何选择呢?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xxx_Wendy
xxx_Wendy 2023-06-09 回复
一份真挚的爱情,值得我们去坚守一生
流动的城市
流动的城市 2023-06-09 回复
不知道这些年过去后,他们还会不会像现在一样纯粹
EvanLiu1017
EvanLiu1017 2023-06-09 回复
人生真的太短暂了,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当
Maggie
Maggie 2023-06-09 回复
现在的年轻人啊,总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失去了本心
Koaki_Ling
Koaki_Ling 2023-06-09 回复
他们真的很牛逼啊,能做到自我价值的升华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