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9日 24.5°C-26.2°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2023-09-22 来源: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墨尔本东部郊区的一条小路上,一间光线黯淡的由车库改造的画室,加上一间摆满了油画和镜框的拥有简易小厨房的客厅,两张相对而坐的宽大且舒适的沙发是最抢眼的家具。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1

那里是澳大利亚华人画家周小平的工作室。他的名字在过去30多年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用画笔建造起一座联系华人和原住民的桥梁。

随着“原住民之声”全民公投的临近,周小平的经历也许能讲述一段华人和原住民之间不同寻常的交集。

几十年来,他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都会与中西部的原住民社区之间穿梭,也带着原住民艺术家在中国巡展。

每当从丛林或荒漠回到画室,周小平都感觉坐立不安。

“生活在一个荒漠或丛林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开阔的视野,每天看到的是天,没有什么阻挡你的视线,”他说。

“当几个月你的身心都是在这样一个空间里生存的时候,会对你有巨大的影响。自然而然地从身体、心理、精神上反映出来。坐立不安,烦躁不安。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我们有一个生存规则。人与人之间有生存规则。在那个环境里,有另外一套规则,不太一样,相对简单一些。”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2
周小平与原住民画家Rene Kulitja一起在工作室画画。(Supplied)

回顾自己的一生,周小平认为在命运机缘下自己不仅成为了一名画家,而且是对原住民文化的参与者和研究者。

讲述他在过去30多年来跨文化传奇经历的新书《从人群走向荒漠:我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故事》将于今年十月份出版问世。

而他根据对100多位华人与原住民的后裔及史学家的采访汇集成的图文资料也将于2025年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展览。

回首最初的动机,他想到的是20多年前在原住民聚居地遇到过一些华人和原住民混血儿,“长相和我一样,马上就认出了,”简单了解后,他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讲述这一人群的故事。

“它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空白。原住民中间有一个群体有华人的血统,他们对澳大利亚社会有多少贡献?这很重要。它本身就是澳大利亚的一段历史,但现在看起来澳大利亚这段历史几乎被忽略了。”

“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我也是一个外来人,对原住民文化的吸收、学习,多少是一种获取者,我在想有多少为他们去做的事情,给予他们,不仅只是得到。”

因画结缘 飞赴澳洲

上世纪60年代初,周小平出生于安徽合肥。童年时正值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全国各地的学校处于停课的状态,周小平的父母不想让他荒废时间,便给他请了老师学画画,希望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几年之后,周小平开始跟着国画师傅学中国花鸟画和书法。上世纪70年代文革终于结束,中国重新恢复教育深造和选拔体制高考后,周小平踏入了安徽教育学院读了两年美术。80年代,他进入安徽省交通厅研究所做室内设计,利用业余时间画画。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3
年轻时的周小平。(Supplied)

一次在黄山写生时,周小平认识了在澳大利亚攻读建筑的澳门女孩海伦(Helen)。周小平说,当时海伦一直看着他作画,然后问他这画卖不卖,他看海伦喜欢这张山水小画就送给了她。两人互留了通信地址。

一年多后周小平突然收到一份海伦寄来的信,问他愿不愿意到澳大利亚办画展。

当时觉得“天上掉馅饼”的周小平满心欢喜地接受了自己人生首个画展的邀请。接下来的两年,他潜心创作了许多花鸟山水画,准备带到澳大利亚。

海伦也四处联系,终于在墨尔本找到了一家画廊,然后给周小平发出了邀请。

1988年,20多岁的周小平拿着三个月的签证第一次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在文化之都墨尔本,他发现这里和自己脑海中想象的大不一样,“空旷、无人”。

或许正是因为缺少了解,周小平的国画展览吸引到澳大利亚本地买家的兴趣。展出的30多幅国画,成功以几百澳元一幅的价格卖出了几幅。

平生第一次知道艺术有商品价值,这让周小平心潮澎湃。但是这种激动不多久就转为失落,因为澳大利亚的环境无法满足他对创作灵感的渴望。

偶然在聊天中,有人建议周小平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看看,听说那里和墨尔本不太一样。周小平被说得心动了,于是去旅行社找了些小册子。

来澳一个月后,周小平就搭上长途巴士灰狗直奔北领地的爱丽斯泉。

初入原住民聚居地

到了爱丽斯泉,周小平一下子发现自己像是到了另外一个天地。

“我从巴士上下来,发现我的眼前一大批原住民。我没想到澳大利亚会有原住民,”他说。

周小平坦承,当时对澳大利亚的无知以及墨尔本与爱丽斯泉两个环境的巨大反差,让他突然看到一大批原住民站在自己面前时,一下子震惊了,反应不过来。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4
1988年,周小平在爱丽斯泉旅行中与原住民结缘。(Supplied)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小平一直在观察原住民的生活。他说,由于语言不通,他会打开自己的画夹给原住民看,并为他们画速写。

他指出,被原住民接受的过程对他个人来说很简单,那就是你给原住民的感觉很重要,他们是不是感觉到你的友善。

与此同时,周小平也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为了当地人眼中奇怪的存在。

“当地的人发现来了一个中国人,还是个画家,而且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觉得很奇怪,”周小平打趣道。

在原住民社区里,周小平看到了很多的点画,有些放在商店里,有些是原住民拿在手上向游客兜售。

“这些点画给我的触动蛮大的。那些色彩非常漂亮,为什么他们会以那种视角去看东西,而且表现得很抽象。

“画画还能这么画吗?…... 我隐约觉得这样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也很少有人会去这么做。”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5
上世纪80年代,乌鲁鲁是很多人都没有到过的地方。(ABC News: Neda Vanovac)

周小平坦承自己当时看不懂抽象画,但原住民点画的独特性吸引了他,希望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于是他找到当地协助原住民管理其土地的政府机构土地委员会(Land Council),通过他们介绍前往拜见原住民长老。

周小平说,次日清晨,土地委员会的年轻小伙子带着他拜见了住在河边草丛里的一群原住民。这些人年纪较长,表情严肃,之前在小镇里都没有见过。他们用英文询问周小平的名字以及来自哪里。

“这种问题后来经常被问到。我不知道该回答他们我来自墨尔本还是中国,”周小平说。

周小平和他们一起坐在地上,围成一圈。通过询问原住民长老,他了解到点画是不同原住民群体的祖先留下来的一些独特的故事和信仰,这些故事在家族里一代代传下来,然后画出来的。

当被问到点画上的符号代表着什么,原住民长老耐心地为周小平逐个解释。周小平说,最后原住民长老表示出了对他的认可。

“所有这一切归纳成一句话:‘You are OK.’ 这句话就够了…… 不需要更多的寒暄或仪式。他们认可你了,否则他们就会叫你离开,”周小平说。

回想这段经历,周小平发现,除了态度友善,是否入乡随俗也是别人是否接纳你的重要因素。

“他们都坐在地上,你是否蹲在地上,还是你坐在凳子上,因为你怕自己的裤子弄脏了呀,地上都是灰。”

和原住民一起生活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6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周小平会用平底锅烙面饼。(Supplied)

三十多年来,周小平数十次深入北领地、西澳州和昆士兰州的原住民聚居地,和几十个原住民社区一同生活,近距离交流的原住民多达好几百人。

讲起在原住民聚居区的生活,在周小平的回忆里,一切都和城市迥然不同。

他说起爱丽斯泉外围的一个小社区,空旷的一片地方住着十几个原住民,住所就是三四个用树枝搭起来的简易棚子。他说,自己白天晚上都和这些原住民在一起,虽然自己带了一些食物,但也会向他们讨要食物。

“靠近他,走到他边上,他也会分一点给我,”周小平讲到如何向原住民讨要食物时说。

他印象深刻的是原住民做的丹波面饼(Damper),就是一个面粉糊,然后丢到篝火中间挖的坑里面,最后再用沙子把它埋起来,过一会从篝火中扒出来就是一个香喷喷的丹波面饼。

“饼的表面一层细细密密的沙,拍不掉,只有咬到嘴里才能发现,原来还有沙子。一开始你肯定是受不了的……但后来也还会吃,那时候的生活已经几乎和他们一样了,”周小平说道。

因为食物匮乏,生活中一半的食物要去买从达尔文运过来的罐头等物品,而另一半则需要靠打猎。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7
远远地准备射杀一只野牛。(Supplied)

周小平说,他经常随原住民一起出去打猎,猎物以袋鼠、野牛和野猪居多,也可以打鸟、鱼和龟。

“西澳蜥蜴比较多。还有些鹿,比较少,看到也不会去打它。打到一条牛,够吃几个星期了,”他说。

根据他的描述,一群人开着车带着猎枪出去打猎,地点比较远,若是走路可能一两天都回不来。到了后,他们就开着车在林子里转。看到猎物后,他们停下车子,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慢慢靠近目标,一枪击中。这时狗会一下子窜出去,把猎物按住,然后叫几声,呼叫主人过来。

“猎人的敏感和平常人不一样。就是一种感觉,会发现猎物在某个地方。”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8
猎到了袋鼠之后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烧烤。(Supplied)

获得氏族姓氏、丛林名字和图腾

1988年,离开爱丽斯泉后,周小平去了乌鲁鲁,然后是达尔文。接着当地土地委员会便建议周小平前往阿纳姆地(Arnhem Land)探访。

那是他第一次进入原住民传统文化保持非常完好的阿纳姆地。

位于北领地东北角的阿纳姆地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雨林茂密、悬崖耸立、草原辽阔、海岸崎岖,是澳大利亚原住民传统文化的最后保留地之一,且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直到今日,这片土地仍需要握有北方土地委员会开具的许可证方能进入。

在阿纳姆地,周小平大开眼界地看到了印加拉克山(Injalak Hill)石壁上的许多岩画,不禁感叹这座土地上的天然博物馆堪称文化艺术者和历史学家们应该朝圣之地。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9
周小平在曼琳格瑞达,有一次伤到了脚,几乎不能走路。(Supplied)

九十年代,周小平获得了在阿纳姆地的曼宁格瑞达原住民学校(Maningrida School)工作的机会。学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将原住民口述的故事整理成英语和土语。周小平的工作就是为这些自编的教材配上插图,也负责教学校里的孩子们画画。

周小平说,有了教师的头衔,他接触原住民的机会就更多了。

经过最初的游历,之后周小平又多次重返阿纳姆地,他自述通过不断接触当地原住民,像朋友一样不停见面,慢慢了解,终于在若干年后被当地原住民接受为他们中的一员。

“接受了以后,他就给我一个原住民的名字,一个氏族姓氏(skin name),分八个类别,每个人归纳在一个类别里面。同一个类别的人不能结婚。”

周小平说,他被归属到高蛟苛(Gojok)氏族姓氏里,并被给予了枉格·枉格(Wungulu Wungulu) 作为他的丛林名字,意思是龟。龟也是周小平的图腾。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10
布隆·布隆所作的树皮画局部。画上的鬼是周小平图腾的来源。(Supplied)

“这相当于我被原住民部落收养了,”周小平说。

周小平说,氏族姓氏、丛林名字和图腾对于参加原住民的一些仪式诸如道歉仪式、成人礼和秘密仪式等非常重要,没有这些身份就不可以参与。

他说起自己图腾的来源也和原住民兄弟约翰·布隆·布隆(Johnny Bulunbulun)有段有趣的交集。

有一天布隆·布隆在一张小树皮上画画,周小平走过去看。布隆·布隆一连画了好几天,周小平几乎天天都过去看他画。

“他用的是矿物石颜料,自然的,黑的木炭,红的黄的石头,白的石膏粉,他就用这四种颜色去画。用的石头,就像中国书法里在砚台上磨的墨块一样。”

周小平很好奇地看着,并主动提出帮布隆·布隆磨墨,毕竟作为从小学画之人,他对磨墨已然功夫娴熟。

就这样画了好几天,有一天早晨两人一见面,不约而同说起昨晚做了一个梦。

“结果我们梦到的是同样一个东西——龟。再看这张画,画上画的正好就是一只龟。他说,这张画就送给你了,从此你的图腾就是龟。你要去照顾龟,”他说。

周小平解释,在原住民的土地上,存在着很多今天的人类无法理解的东西。

“这个存在,是在大自然中间带有一种灵性的东西。这种灵性可以说是在所有民族文化中都存在的东西,比如西藏文化。我会信它这种灵性。”

增强中国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回忆起和原住民朋友相处的日子,周小平印象颇深的是自己每到一处新的原住民聚居地,几乎都会被当地人唤作李小龙。

“他们也会看一些武打片,李小龙的片子、成龙的片子、功夫,基本上我走到哪里,尤其是年轻时头发长一点的时候,他们都说,李小龙来了,你是李小龙的兄弟。要和我切磋武艺,正好我还真学过。”

周小平认为,生活中和原住民的这种交流,很容易就拉近彼此的关系。但最好了解彼此文化的途径莫过于亲身经历。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11
周小平和乌鲁鲁附近Mutitjulu社区的原住民艺术家Malya Teamay一起作画。(Supplied)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小平开始帮助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到中国开设展览,将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介绍到中国,并带领许多知名原住民艺术家前往中国开阔视野。从西安、北京、合肥,到成都、重庆、黄山,都留下了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的足迹。

“到了中国一看,哇,怎么那么多人,到处都是人。因为澳大利亚到处都没人,”周小平说。

“太多好吃的东西,人很友好,看到的人都对他们微笑,很客气。”

周小平透露,他的一个原住民兄弟甚至让自己下次去中国时给他带几个弥勒佛玉坠子,说弥勒佛大肚有福相,希望下次打牌时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1996年,周小平和著名原住民画家杰米·派克(Jimmy Pike)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举办展览《寻梦澳洲土著》,揭开了将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通过展览介绍到中国的序幕。

周小平:走入澳洲原住民生活的华裔艺术家(组图) - 12

1996,周小平与杰米·派克的联展《寻梦澳洲土著》在周小平的家乡合肥拉开序幕。(Supplied)

此后,他分别在2011年、2017年和2018年带着作品到中国巡展。

2018年和周小平一同前往成都参加2018年澳大利亚和解周活动的澳大利亚原住民作家、现任墨尔本大学副教授简宁·丽安(Jeanine Leane)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表示,周小平是她所认识的第一位深入原住民社区的华人艺术家。

“他的故事和作品非常有趣、非常独特,交织了他1988年第一次来澳大利亚的经历以及在澳大利亚和很多地方原住民一起生活的经历,”丽安说。

“我认为他通过这些作品表现出的经历是独树一帜的,确实是一种友谊的融合,”丽安说。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