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被拒之门外?中国多省公务员选调拒绝名校留学生!澳洲学者:凸显政治忠诚优先(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湖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海外名校毕业生一度曾是中国各地选调公务员的热门对象,然而近年来,随着政策风向的改变,海归留学生正逐渐被排除在外。近期北京和广东等省份的选调更相继对海归人士关上大门。
专家分析,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共对政治忠诚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洋学位”持有者对政权“潜在威胁”的警惕。
资料照片: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参加完SAT考试后,在海外教育广告横幅后用手机通话。(2013年11月2日)
中国多省市选调开始“拒绝”名校留学生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哈佛、剑桥、牛津等名校的学生以往可以报考广东的公务员选调,可是以这三所大学为首的60所海外名校已从今年的名单上消失。
据《湖南日报》报道,2024年,从全国各地传来一个重要信号,多省市的公务员选调,开始明确限制甚至“拒绝”留学生了。
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高校范围发生罕见变化,往年可报考的“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在考公大省山东,2025年度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向留学生关上一扇门。
在帝都,《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显示,定向选调同样将留学生拒之门外。“优培计划”仍然可以报名,但也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国内43所双一流高校或25所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
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的区别是,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则属于企事业单位。
以前都是国外本科歧视国内本科,现在居然反过来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类似变化还出现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显然不是偶然。海归的光环逐渐褪去,曾经的就业优势不再。
调查显示17%留学生毕业后首选考公务员
在美国华盛顿州留学的中国学生韩宇涛对美国之音表示,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只要家里条件优越,毕业后都宁可回国并选择进入体制。
根据中国招聘求职平台“猎聘”2023年进行的调查,受访的海外留学生的毕业规划首选中,“考公务员”占比17%,反映了海外留学生对体制内的向往相当强烈。
韩宇涛说:“家里在中国条件比较好,不管是有钱还是有权,这样的人最后大多会选择留在中国,因为留在美国的话,他的环境、生活是要降级的。”
所谓选调公务员是指中国各省组织部每年从高校选调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他们的待遇和升迁优于一般招考的公务员。
选调生分为普通选调和定向选调。普通选调大多分配到乡镇和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而定向选调生往往面向县、市机关,甚至是省直机关。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获得选调机会的学生通常是赢在起跑线上。
谢田说:“据我了解,被选调的人会被特意培养,选拔他作为公务员,特意培养他以后当官,人事档案的对待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对中共来说就是一个种子、共产主义的苗子。这些往往是有背景、来源的,或者有特别关照的,不是一般考上公务员的平凡的人可以得到的。”
分析:海归留学生被中共视为双刃剑
谢田表示,在中共眼里,海归的留学生是具有潜在威胁的双刃剑。
“在中共看来,他们带来外国管理经验、知识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西方的思想、理念、做法。他们会看不惯中共的官僚体制和党文化。他们会多多少少带来自由、民主的思想,那些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想。”
“这对中共来说一直是双刃剑。有一段时间它可能觉得这些引得太多,或者带来的危害太大,会影响到政权的时候,它就会收紧一些。”
悉尼科技大学学者冯崇义则认为,疫情与白纸运动促使中共政权对留学生群体加强警惕。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伟峰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当局对于任用海归留学生有保留,除了政治因素,还有实际考量。
曾伟峰说:“在广州、上海这些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可能会想用这些拥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我猜他们现在不用,可能是他们觉得没那么好用,效益没那么高,对中国的情况可能没那么了解,第二个可能是,(海归人士)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在政府体制里面不一定有所发挥。他们家庭背景本来就比较好,所以可以出国留学。他们觉得自己比较优越,因此很难在基层做事情。现在中共体制内的人必须刻苦耐劳,要不断接受党的思想教育。有可能政府发现海归人员有用的比例不高。”
学者曾伟峰相信,中国公务员选调对海归人士关上大门的消息,会让中国留学生进退两难。
随着中国公务员选调政策愈发聚焦政治忠诚,海归人士的处境愈加尴尬。这一趋势折射出中国政府在国际化与政治安全之间的权衡,同时也让人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正迈向更加封闭的未来。
悉尼科技大学学者冯崇义认为,海归的排斥反映出中共对外部世界的疑虑日益加深。他说,选调公务员把海归人士拒之门外,让中国人无法和世界文明合流,并导致中国从新走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