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6日 22.2°C-26.1°C
澳元 : 人民币=4.57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1天前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因为题目太难,题量太大,深圳市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临时延时20分钟火上热搜。“南山卷”题目一共32道,6页纸,与传统数学试卷不同,文字密密麻麻,不少人戏称“究竟是数学出了轨,还是语文劈了腿”。

吴小轶是一名语文老师,曾担任教科研主任,多次参与期末考试命题工作。她介绍,命题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范,只要是有组织有规范的考试,出题时,一定要制定双向细目表,综合考虑覆盖的知识点是否全面,每道题所赋分值,考试时长等因素,也就是考虑题目的信度与效度。出题后,要请老师进行模拟作答,反复修改试题。“时间估量错误,难度层级不够分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确实是翻车了”。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1

《天才基本法》剧照

但“出题事故”的讨论之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套题传递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新课标”之下,教育风向正在转变,教学模式、考核内容都在发生着转变。

“新课标”指的是2022年4月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这版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个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对比20年前,2001版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双基”概念,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和法则的记忆)扎实和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熟练,数学教育标准发生了明显转向。

新课标落地的这几年,其实全国各地的统测统考都能看到类似的情境分析类题目,但通常不会太多。不止数学,吴小轶教授的语文学科也在发生变化,她在几年前出题时就会考虑“学以致用”的情境。比如《海底两万里》,传统题目会问作者和主要人物是谁,这种考法更像是知识竞赛。现在的名著题更倾向于融合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化身为探险家或者导游进行内容策划,引导考生运用名著里学到的语文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没阅读过原著,没有自己的体验和分析,只会死记硬背,就是拿不到分的”。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2

《小巷人家》剧照

吴小轶猜测,南山卷或许展现了另一种决心:一般来说,这么多情境分析类题不会放在一张试卷上。如果很温和的去进行改革,可能会让一些老师和学生想,这些“附加题”就是给最聪明的孩子做的,我放弃就好,靠刷题拿我该拿的分。现在,从第一题的歌词“四万万”就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再用以前的刷题式学习方式,对数学没有敏感度,看到数学信息不会发问和质疑,可能连基础分都拿不到,所以出现了这么“激进”的一张卷子。

陈洪杰是《小学数学教师》杂志副主编,长期关注数学教学与教育改革问题。在他看来,数学本来就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只是过往的教育与考核方式把它异化了,让人认为只要“刷题”就能学好数学。教育界早已意识到,数学考试不能简单考察学生计算的精熟度,数学教育也应更注重数学逻辑、思维、算理的传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信心,而不是指向一个个明确的标准答案。

那么,小学数学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理想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以下是对陈洪杰的专访:

南山卷争议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认为这张卷子是“出题事故”,您怎么看?

陈洪杰:这张卷子需要辩证的去看,从题目来说,它用文字搭建起了复杂的情境,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简单的运算,很多题出得很巧妙,水平一般的教研员是没办法出这样一套题的。但作为一场评价性考试来说,它又没有考虑题目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题量过大,确实存在问题,用个比喻来说就是:鲍鱼龙虾大螃蟹都是好东西,但是你不能放在一顿里,吃多了也不消化。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这套试卷引发大家不满的点在哪里?

陈洪杰:我认为是命题者和多数相关主体之间的认知落差较大。小学数学教育目的与大众认知之间存在一个明显偏差,即知识本身不是目标的全部,而是要以知识来落实核心素养。大众口里的“学教评一致性”,关注的还是具体的知识点和方法,比如说我在课堂上教了24×36,考试的时候考23×35,他是能够接受的。家长会以为就是你24×36教的是把它算出来的竖式,但其实课标要求要教的是算理。24×36我是在算什么?24元一杯饮料,36个人,总共要花多少钱,反过来考,就是要让孩子明白24×36这个式子中,我的运算对象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才是教学当中本身就是要教的。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3

《你好,旧时光》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形容这张卷子“究竟是数学出了轨,还是语文劈了腿”,数学卷中为何阅读量会这么大?

陈洪杰:我们普罗大众有一个误解,叫做数学是简洁的。以前有一个经典的调查,就是船上有40头牛,20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这题目是错的,但是我们做过调查,百分之八十多的孩子能够把它算出来,他们的答案是60。你去问孩子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会看到孩子对数学的认知,他说一,老师出的题目是不会错的;二,数学老师出的题目,所有的数字都是用得上的;三,一定是用加减乘除,40+20是60岁,40-20是20岁,20岁的船长太年轻了,所以应该是60岁的老船长。孩子们是这样理解运算的意义和对象的。

生活当中,不存在干干净净的数学问题,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在一个复杂的情境当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复杂的情境在试卷上无法体现,那现在就是用文字来创造。我们发现到了高年级,学生读不懂题目,不能根据题目信息调取数学模型、选择运算类型和方式,常常成为学数学的大问题。数学试卷中的阅读,重要的是提取和数学模型相关的信息,和语文中的阅读不同,所以,不能以阅读语文文字材料的想象来看待小学数学试卷上的文字。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4

南山卷30题(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题目中哪些设置在考察这样的能力?

陈洪杰:像第30题,小明家到学校是384米这个条件隐藏在示意图上,而384米和小明每分钟走48米能得出一个间接条件:小明到学校要8分钟。这个8分钟,又是要和“小华从家里到学校所用时间比小明多4分钟”这个条件去关联。还有第31题,此题“每人每周仅需2000克粮食”,这个信息是解决问题用不上的冗余信息。但题目就好在有冗余信息上,需要孩子识别出条件有“有用”“无用”之分。

它展示了数学阅读的必要性。这么多的冗余信息给到你,就是为了考察你提取了有用信息的能力之后,把这些信息关联起来的能力。举个例子,一些苹果拿走了5个之后还剩3个,问原来有几个,很容易想到5+3=8。但问:张三有8个苹果,李四有一些苹果,李四的苹果被拿走了5个之后,还剩3个,问李四原来有几个苹果?很多孩子一看被拿走,就想5-3或8-5或8-3,没办法去想到是5+3或3+5,这就是理解跟不理解的差异。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考法的变化?

陈洪杰:这就涉及到“运算教学的价值何在”这个问题,运算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要会计算,加减乘除,首先你要明白数的意义和组成;第二个层次是能够融入自己的想法,去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像竖式这个方法,它是一种折中,好处是碰到什么数都能够算,坏处就是牺牲了数据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境;第三个层次是能够在不同的想法之间找到共性,计算最难的是灵活主动的思维,比如说24×23,24根线横着划,23根线竖着划,数交点就是答案,这样算会给人比较巧妙的感觉。第四个层级才到了根据数据的特点跟情境,灵活的来选择算法。这就是数学知识的一个特点,它具有一种建构性,而不是强调运算的精熟度。

比如试卷中第八题,如果题目是“每块展板的制作费用为135元,制作45块,一共要多少钱?”学生会用列竖式计算(技能),正确率可能达到90%。但现在改成给你具体的竖式,要求你解读竖式中的某一步,考察的就是“为什么可以这么算”,也就是课标中提出的“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和算理的关系”。可以想见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会正确、快速计算出135×45答案的学生,未必理解竖式中的“540”代表什么意思。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5

数学课上对不同乘法方法的介绍(受访者供图)

数学教育转向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题孩子不会做,意味着我们过往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吗?

陈洪杰:有一种误解是觉得,把孩子训练得滚瓜烂熟,他碰到情境当中就能够调用,但这是会有副作用的,熟能生巧,也会生厌,会让孩子的思维形成固定模式。有一个中国学生特别容易犯的错误,25×4÷25×4等于多少?很简单等于16,但很多中国的孩子会说等于1。因为25×4是个强刺激,让人立刻忘了运算的规则,孩子们看到25×4立马就两个100,100÷100=1。我们是训练了太多的简便运算,在长期教学与操练当中形成了肌肉记忆。

这就是现在数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糟的地方,你如果去问一些一线的老师,他们会告诉你,有很多的成绩好的孩子,是不读题的。我们过往都太多地忽略了这种问题,所以说当数学以“深圳南山卷”的形式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不解愤怒,这打破了大家长久以来的舒适区,刷题的孩子崩溃,刷题的家长也崩溃。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认为,这套题意味着“新课标”出台后,数学教育的变化。

陈洪杰:可以说新课标的出台推动了这个变化。事实上,在业内,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变化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类型的考法,我最早看到的是来自上海闵行区的教研员陈培群老师十年前就出过,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在用大量刷题的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有用的,尤其是低年段,能让分数很好看,但是特别要注意,刷题的性价比是不高的。

就像深圳南山的题目,会出现这么一个特点,那些刷题多的孩子,刷的越多,用套路就越多,碰到题目他第一反应就是去想“我有没有做过”。这些孩子,做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崩溃。反而是那些不刷题的孩子,老老实实的按照一种正确的学习跟思考数学的方式去做,去提取信息、关联条件、把算式写出来、去验算它,反而做得很好。这是很多老师给我的反馈,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6

类似的竖式考法在上海闵行陈培群老师的文章中有提到(受访者供图)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从老师的教学角度来说,能够达到教学和考试一致吗?

陈洪杰:不止社会舆论认为“教学一粒沙,考试撒哈拉”,在我所在的教学群里,也有老师直接“@”我,问:“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吗”?其实,如果仔细去看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话,绝大部分题目都是符合标准的,不是所谓的“偏难怪”题目,甚至有些看似阅读量很大的题目,就是教材上原题改编而成。

那学生为什么不会?在一线,确实有很多老师也很难转变观念,去进行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这其实对老师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倡导的课堂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算,老师再去筛选孩子的作品和想法,但是这样教,老师就会觉得课堂是乱的,我这么费劲教,考试又是只给一个除法竖式,这不是白搞吗?我还不如直接告诉孩子,竖式就是这么来的。

这样“短平快”的教学,还能有很多的时间训练其他题目。教学上的“不放心”、“不放手”是一种典型现象,未来10年可能还会是。所以我们搞专业的有时候也比较悲观,很多好的观点跟想法,1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都提过了,但是一线的老师他不听的,尤其是年轻的老师,更怕犯错,这种开放的课堂他是不敢做的。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7

《心灵捕手》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是南山卷是通过考试来倒逼教学的改革吗?

陈洪杰:这是很明显的。有的时候你等着教学来改变,你考试都不这么考,我改你个鬼,搞得教学和考试的关系像“猫抓老鼠”一样,但用评价来推动,就逼着你必须去关注这种理解性的教学。我们业内的老师一看,是能够猜到出题者的意图的。像上海的闵行区、黄浦区等一些地方,很多年前就在做“以评价促学习”,有一点比较好的是,他走的比较稳妥,题量正常,还有用加分的方式,你不做不扣分,做了之后有加分。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课程应该怎么教?是否有可实践的方式方法?

陈洪杰:比如对于除法的教学,13个苹果分给4个人,涉及到四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分给几个人?每个人分了几个?还剩几个?我们给孩子一个分一分的情境,让孩子把这个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大人很容易会想到除法,孩子更会使用加减乘,各种各样的思路都会出来。但各种方法试过之后,发现只有除法这一个竖式是能把四个问题都讲明白的,这样孩子就能理解这个4是什么意思,余数是什么意思。这个事情会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多此一举的,但是恰恰是要让孩子有思考的过程,并感悟到你的思考是有道理的。

这样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有些地方在实践,并且看到很好的成效了。比如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那些孩子的条件并不优越,都是回迁户的孩子,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都考不到60分。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以后,孩子们的思路都非常棒,数学成绩也直线上升。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8

《小舍得》剧照

数学应该怎么教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好的数学教育是怎样?

陈洪杰:理想的数学学习就是我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把自己个人的想法融入进去,我要去解释它,在解释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答案,得到了答案之后,我还要返回到这个情境当中去验算自己有没有做得对。做对我非常的开心,做的不对,但是我思考过了,我还学会了应该怎么更好思考这个问题,也很开心。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有主体性的,而不是单纯接受套路,套路是枯燥且非我的。它虽然有挑战性,但孩子们是会喜欢的,他们天生喜欢思考。

如果一直用应试教育那一套套路,每次一提个人的想法就被老师打压下去,永远有标准答案等着你,那些“好学生”,就像是班级上空盘旋着的秃鹫,拿着会被认可的标准答案,突然下来啄你一下,孩子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成年人容易觉得小学阶段的数学很简单,其实数学教育应该是件很专业的事。我们怎么去理解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的独特性?

陈洪杰:问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树上有5只鸟,飞走3只鸟,求还剩几只鸟?小朋友写了一个答案:虫子。为什么呢?孩子说,5只小鸟飞走3只,剩下的2只肯定藏起来不肯出来了,剩下的就是虫子。虽然答错了,但你看他知道剩两只。孩子的思维是很丰富的,他能读懂题目、理解意思,这是学习的第一关,这种时候最不应该急着否定他。小学教育的独特性是必须呵护孩子的独立思考意愿和能力。

但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我们看到了一些被“教坏”的孩子。我们在一个一线城市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班级,孩子在教育中养成了喜欢猜老师想法的习惯,已经没办法用自己的想法来思考了。

我们去上平面图形的复习课,用游戏的方式来组织。两个孩子在讲台上,一个孩子头上围着一个图形,他自己看不到,可以向看到的孩子提问,通过提示来猜测图形是什么。有正常数学思维的孩子会这样问,这样想:4个角都是直角吗?不是,那就排除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不是,那就排除平行四边形。

这个游戏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孩子对元素、关系和空间的概念。但在这个学校,孩子一个问题都想不到,游戏根本进行不下去,因为孩子们一直在猜老师想要什么样的正确答案,自己没有任何好奇。

“逼疯”深圳家长的试卷刷屏,小学数学到底应该学什么?(组图) - 9

《天才少女》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教学的转向与现在的社会变化是否有关?

陈洪杰: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我觉得有一个点是很值得说的,在AI时代你数学教什么?在人工智能发展下,机器可以轻易计算上亿个参数。我们的数学教育,还要去追求加减乘除谁算得快吗?课标一定要对现实世界作出回应,我们当下提核心素养,是因为我们知道未来具有一种可变性,我们是在为不确定的社会、不确定的职业去培养具有应变能力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我们长期以来选拔性的考核方式,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陈洪杰:这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一点。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的高考是要考游戏的,玩耍马上就会变成培训的热门,如果我们的高考鼻子长是加分项,大家马上去整容。南山卷一出,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你考试题目改了,我又要去找新的补习班,找能刷这样题目的试卷。对于老师来说也是这样。我们只能不停的培训。不停的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一步步往前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