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龙“敢于破局 ”惹关注,“不成功要换球员?”(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财政预算案公布在即,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于此「敏感」时刻南下见港官「深入交流」4小时,自然引起政圈高度重视。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有份陪同视察河套香港园区,四小时座谈却无出现。能和夏主任「深入交流」的港府官员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领衔,其余与经济、发展、基建和湾区融合相关的局长全员在席。政圈都留意到,夏宝龙在会上除了要求特区政府「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多,还抛下了一句「敢于破局」。
夏宝龙与陈茂波为首官员深入交流(政府新闻处)
政府新闻处昨日(10日)发稿,交代夏宝龙于9日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河套香港园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调研,及后在前海召开座谈会,夏宝龙听取特区政府就经济金融工作部署的介绍,又指座谈会持续近四个小时,就香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识变应变求变、加快改革促兴和进一步加强粤港合作、更好融入大湾区进行深入交流。新闻稿指夏宝龙肯定在行政长官领导下特区政府的工作,并引述指夏期望特区政府继续改革、创新外,还要「敢于破局」。
「敢于破局」既是罕见提法,自然引起政界高度重视。《香港01》向多名建制派人士了解,他们均认为夏宝龙著眼的是大湾区融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长远发展规划。其中,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谭耀宗认为,夏宝龙用上「敢于破局」应是听取完一众司局长们长时间汇报后,可能察觉当中对未来发展的构思缺乏新思维、未见创新看法:「只是原地踏步」。他认为,会面主要针对未来发展的部署,尤其如何与大湾区城市融合、河套区规划、北部都会区发展如何与深圳联动等,当中皆要新的思维,相信「敢于破局」应是针对相关部署。
谭耀宗认为政府要思考财政长远的健康。(卢翊铭摄)
他相信,即将公布的预算案内容、以及如何灭赤,不是四小时「深入交流」的重点。不过,他认同「敢于破局」的思维可应用于思考政府长远的财政健康问题上,包括检视土地收入比重。他认为,政府更应思考的是如何有效推动经济多元发展「做大个饼」。
四个财政年度的政府收入变化(立法会文件)
事实上,对土地收入的论述,可能是其中一个陈茂波在新一份预算案不能不「破」的局。他在一年前发表的预算案中,仍乐观估计政府账目会在数年后全面恢复盈余,其中一个重要根据,是按过去20年的平均值计算,预计卖地收入可回复占生产总值3.4%的水平,以近3万亿港元的经济体量计算,可为库房带来近千亿进账。
当时陈茂波还形容这是一个「较保守」的估算。但事与愿违,过去两年卖地收入大减,埋单计数占生产总值都不够1%,与「目标价」相去甚远,未来土地收入一般估计也难言乐观。财政司司长在新一份预算案能否「破局」、对政府依靠土地收入「减赤」的大计提出新的论述,值得关注。
夏宝龙与陈茂波等官员进行四小时「深入交流」(政府新闻处)
陈茂波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另一挑战,或许在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向《香港01》解读夏宝龙讲话时可见端倪。
刘兆佳解读是减赤要公平公正,不损害稳定(黄宝莹摄)
言下之意,政府不应被灭赤的「框框」限制,一味只求灭赤而采取一些措施损害本港稳定。灭赤除了节流,开源应是更为实际的举措。尤其中央看重的金融中心发展,香港仍有极大空间拓展。
有国际性投行实战经验的
,尽管香港金融市场呈现积极迹象,但持续向好的基础脆弱,市场发展基础尚不稳固,投资的信心还需进一步提振。他指,与国际最佳实践相比,香港在市场监管、交易成本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可研究推动发布香港资本市场白皮书,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提出改进意见,列出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
中联办副主任祁斌建议特区政府推出资本市场白皮书。(苏炜然摄)
祁斌当时便指,当前香港正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要搞好香港经济关键的金融,搞好香港金融关键的资本市场。要推动更多内地和国际优质企业来港上市,优化内地和香港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近期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优化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IPO核准机制,同时香港也应主动赴内地和国际,宣传香港资本市场优势,广泛吸引国际国内优质企业来港上市。
局如何破,还得靠特区班子努力。有不愿公开身份的资深建制人士便指出,香港改革有进展,但仍需加快,现时按原有思维难以「破局」。「破局」是破除自己的框架,要打破自己的局限,从夏宝龙的说话,体味到中央急切的心情,对香港是「鼓励」、亦是鞭策。被问到如未能「破局」有何结果? 他说「球赛需要得分,若多次鼓励、鞭策无果便可能换球员。」 还打趣说﹕「若「破局」不成,不知是否会「破局长」?」。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