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3日 27.5°C-29.4°C
澳元 : 人民币=4.6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冲上热搜!网传上海某小区100户有58人失业(组图)

18小时前 来源: 燕财局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天有则消息冲上百度民生榜热搜第一。

说是“曝上海某小区100户58人失业”,网传这个仅有100余户的老旧社区,竟有58名青壮年加入"失业互助群",对比上海2024年4.2%的失业率,业主群的内容让人脊背发凉。

我仔细扒了一下,没找到这则网传消息的来源,无法分辨这则信息的真假。

冲上热搜!网传上海某小区100户有58人失业(组图) - 1

令我惊讶的不是这个真假难辨的消息有多吓人,而是为什么在AI+机器人+硬科技+人工智能等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然来这么一出,很有点泼冷水的赶脚。

不过这时候泼冷水有错么?老实讲,还真的没有错。

前年的时候,从民营到国企,从小微个体户到行业产业巨头,“降本增效”进行的那叫一个热闹,有的大厂裁的不亦乐乎,但然并卵,只要你问,就会有人辟谣。

彼时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李加琦,他在直播间卖79元一支的花西子眉笔,有观众说越来越贵了,结果李加琦一句“哪里贵了?......有的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努力工作”。

好家伙,他这两句话,直戳打工人肺管子,社畜闻言瞬间破防,直接将其连续数天骂上热搜,事情发酵,后面连那个花西子品牌也跟着倒了大霉。

冲上热搜!网传上海某小区100户有58人失业(组图) - 2

要是在就业收入稳定的大环境下你跟消费者这么掰扯还行,但彼时是什么景况?企业降本增效、工作难找、薪资难涨,时代的一粒粒沙落到个体身上变成一座座山。

这些能是打工人不努力工作造成的?工作不好找,收入不稳定,随时面临被裁,名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跑去送外卖的都如过江之卿,现实本已经很让人意难平了,李某一句把问题归到因为社畜们不努力工作,简直是找喷。

而现在,从今年过年前到目前为止,随着DeepSeek、阿里云+AI、春晚机器人等等,一些列硬科技赶上或者比肩世界最强选手,主流情绪瞬间来到云端,沉浸在一片大好的花团锦簇中。

科技进步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但另一边,这几年,政策面“扩大内需”的声音就没停过,去年地直接变成“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着重“扩大内需”?说白了,最直观的逻辑,只有有需求才能有订单,有订单才能让企业更多的活下来,企业活下来了,才能产生就业和收入,反过来讲,不断强调要扩内需,就说明稳就业稳收入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就拿上海来说,它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很多人提到上海最先想到的就是生产大众汽车的上海大众和生产雪佛兰、别克等品牌的上汽通用,最近有消息称上汽通用(沈阳)北盛工厂即将关闭,直接影响的员工就达2000名,除此之外网传上汽通用的烟台东岳工厂的雪佛兰生产线或也面临部分裁撤。

至于上海大众,去年6月就爆出上海大众第一工厂,也就是40年前生产处第一辆国产桑塔纳的工厂,永久关闭(后来澄清说是转型及升级),第二工厂进行班次合并操作(就是不需要那么多产能,减少产量减少工时等),第三工厂也计划类似调整。

再比如,去年3月份,上海罕见发了个通知,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就是变相给企业降成本。这些年大家只听过涨的,罕见听说有降的,侧面就反应企业生存的压力山大。

失业统计像是个玄学,看着挺低,但对打工人和数量最多的民企来讲,寒意自知,而且还很明显。

前几天的民企座谈会,不单有提升大国核心竞争力的通信、AI等科创头部,也有传统石化纺织业等制造业,农牧与食品业,以及平台经济及送外卖行业。

但显然,主流声音将重点几乎全放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硬科技上,其他声音几乎被淹没,资本市场的科技相关板块因这股风陷入疯涨,哪怕许多企业声明与DeepSeek无关,也止不住资金狂热地涌进来。

科技股被炒的火爆,有的股票连续几天换手率都超过30%,已经不能用热来形容,简直是红得发紫,随时都能深埋一大批人。

话说回来,前几天民企座谈会的意义显然不止关注民企科技创新,更加强调的是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解决拖欠账款、强化监督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查封等重点问题,简而言之就是鼓励广大民企撸起袖子加油干。

换句话说,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信心、稳住股市;

而破除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则关系到扩内需和稳就业稳收入的基本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中国14亿人,7.3亿工作(其中城镇就业人数4.6亿,农民工接近3亿),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有约0.65亿人,占7.3亿的8.9%。

打工人交个税的门槛是月薪5000千,0.65亿人里面除了打工社畜还有老板、个体户等等,换句话说,收入能够达到五千缴税门槛的打工人,远不到8.9%!

这还是2022年的数据,而近两年企业降本增效不断,与之相反的是物价和生活成本持续增长。

所以啊,这边AI、机器人等硬科技如火如荼,但底层经济背景没有变,还是两个月前中央经济会议说的:

“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解决这些,才是促进民企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