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应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以开放促改革
【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这种经济复苏会遏制民粹主义、遏制逆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更有条件双向开放,应该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推动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指出。
徐忠是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的。
他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并没有像此前预期的带来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相反通过金融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竞争力。“从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同时中国大国的效应正在显现;现在更有条件双向开放,更有能力和资格选择通过开放促进改革。”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于今后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框架是什么,这已经很明确了。”徐忠指出。
他进一步分析称,十九大报告是对十八大以来很多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意识到目前的问题实际上不是需求的问题,是由于劳动力红利已经消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供给侧的角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化,大国的效应正在显现,政策实施的重点要放在那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比如公共服务等。从全球视野来看,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出现了民粹主义、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富差距。
徐忠对十九大之后的改革表示乐观。“因为通过反腐、扶贫、环境执法已经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十九大又把中层能干、有担当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相信后面的改革是可以推进的。”
“过去以需求侧为主,地方政府花钱干什么,除了项目还是项目,是以行政手段、以政府选择性的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徐忠强调,今后要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保护产权、有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创造好的环境,市场准入应该更加开放。
徐忠表示,目前中国更需要的是避免一些民粹主义思想,尤其是对会计、税收等配套行业,“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没有关注到这些配套行业对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效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全球开放的问题。”
他同时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模式和探索,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探索和深入研究,“比如现在很多人说要接受党的领导,这没问题;但是因为有党的领导就使得公司治理中,董事长、总经理、监事长相互制衡的制约机制就消失了,这显然是个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