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守艺人 | 头饰手工艺人雁鸿:承包弹幕的神仙之手
从复刻热门电视剧里的头饰到传统工艺传承,雁鸿仅用两年时间便在B站走红。她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无论多平凡的材料,在她手中都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废弃的易拉罐摇身一变为华美的京剧凤冠;19元一平米的铜丝网则成了清代娘娘指尖的护甲;就连吃剩下的坚果壳仿佛也拥有抵挡千军万马的能力,经由层层连缀,化身为一套闪光的黄金盔甲。
这套盔甲一共制作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盔甲表面的部分使用坚果壳来进行制作,先用电镀金将坚果壳染成金色,再将底子的部分全部染成金色,晾干以后用慢干胶将果壳一个一个的粘贴在底子上。
近几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相关节目作品的亮相,一阵国风热潮席卷年轻人的网络世界。因此兴起一大波汉服制作、古妆头饰、乐器弹奏等各种形式的视频博主,从小众破圈到大众视野。
草根宝藏手工艺人并不少见,但当普通的人名变成人们口中的专属形容词是什么感觉呢?“你们可能不知道只用68个易拉罐做出整套头饰是什么概念。
68个易拉罐做成的苗族头饰 ▍
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雁鸿”。网友的评价让身处逆潮流中的她冲上浪尖,有人叹巧夺天工,有人赞这双神仙之手,也有人调侃她的解说词“再加入一点细节”,实际上却是“亿”点细节。
在路人眼里她定是行家里手,而随着关注热度不断攀升,才了解到她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手工艺训练。
学医五年,又在医院做护士才是雁鸿真实的身份。但父母的安排、稳定的工作等等别人的决策,都包裹不住她内心最深处的种子。
从兼职开格子铺卖服装配饰,到改变职业方向,种子破土的瞬间彻底压倒了妥协。
“
跳脱出按部就班的生活挺难的,要考虑很多,毕竟打工人打工魂,对于辞职的事情,当时亲戚们轮番轰炸,只有老公支持我的想法。没时间精力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的话也很憋屈,所以人都是心之所向嘛。
”
其实从小在父亲美术氛围的感染下,雁鸿的绘画能力就比其他年长些的学生更有天赋,对于美的东西都自带敏感度,日常一有空闲便作画,和小伙伴们制作手工,有些成品还会拿到市集贩卖。长期积累的动手巧思在辞职后学习婚礼化妆的过程中迸发出来。“做头饰确实是巧合,因为那时候需要修补很多破损的婚礼饰品,接触多了就慢慢自己购买材料学习制作,这才一步步开始自己琢磨研究,也没人教我。”
然而,为梦想打工更需要付出加倍。雁鸿的日常便变成从上午九、十点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甚至更晚。因为长期接触金属材料与尖锐工具,手指上经常会出现新的伤口,创可贴是随身必备物品,女孩们爱做的美甲也与她无缘。
就这样,从简单的工艺饰品的尝试,到复刻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大婚时佩戴的凤冠也不过才半年时间。也是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个名为“雁鸿Aimee”的账号。
雁鸿与她制作的花丝牡丹蝶镶珠宝石银镀金步摇冠 ▍
大量运用废弃材料并非雁鸿刻意制造噱头。“我刚开始是用铜片做仿点翠,某天当铜片用完后,我发现易拉罐的材质与铜片差不多,并且我发现易拉罐有一个好处,不容易氧化,更耐腐蚀”。于是,她便着手将家中剩下的啤酒罐、饮料罐尝试加工。她先将易拉罐清洗后去掉头尾,再用砂纸进行打磨,露出铝的银灰色,再切片压平整后,易拉罐就成为铜片的完美平价替代。
“现在家里来了客人,我们都会把喝完的啤酒罐、饮料罐留好”,她笑着告诉我们。那些别人眼中的废弃物,在雁鸿的工作室中都是宝贝。在一次采访中她谈到,用普通材料创作的意义,在于“生活中本就处处有可用之材”。
“人鱼”浮游在蓝色海水中,头戴洁白发亮的头冠,肩部点缀着银色的贝壳,每一次摆动身体,涟漪就随之泛开。接着,视频画外音徐徐讲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这不是西方童话里海的女儿,而是以《搜神记》中的鲛人为原型创作的一套头饰与妆造。
就这样,雁鸿在海边还原了一个消逝的古老神话。
古籍文典不再是书面中的文字,脑海里的幻想。一帧帧画面直接冲击呈现,“大家看到一幅画不一定有感觉,但看到真人呈现以后,会感觉豁然开朗,在百度、B站开账号做视频的初衷就是为了教别人怎么做头饰,让更多人喜欢并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每个作品都饱含着前人巨大的构想心血,不光是熬夜通宵制作饰品,镜头后期能转变出来的,必须要多看多了解,才能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信息。”
在拍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雁鸿的书架上有很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观山海》是她常看的一本,以书中的异兽原型为灵感,原创设计出上古神兽头饰系列,只用一年时间就将原本存在于古人文字中的异兽具象为一个个浪漫的存在。
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她发现,缺少系统的训练依旧限制了创作。2021年对雁鸿来说格外有意义的是,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手艺领路人——她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门下,跟随老师学习四川传统工艺银花丝。
身为成都人,能跟随大师学习成都传统工艺,并将南北派风格结合,体现在头饰作品中,这对于雁鸿而言,既是幸运,也是责任。倪老师教给她的第一节课是设计,“以前我做设计的时候,只会考虑样式,常常不画设计稿就直接做。现在学习之后,我对每一个部件都要求很严格,比如边框要用什么规格的丝,填光丝还是花丝,都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方法。”
掌握了标准意味着会有更为精准的出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式化的制作。
“我师父教的方法也不是死的,她的思维很活跃,比如做多点焊接时,经常会焊接了这个点,但下一个点就脱落。我以往的解决办法是在网上买一些支架,将部件支起来,用夹子夹住,但夹子一遇到火就不稳。但我师父是怎么做的呢?她只不过是去室外捡了几块石头,将部件垫起来,就轻松灵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近,她与倪老师共同创作了一款浮雕头冠作品。这次,她放下了曾经成就她的易拉罐铝材,头一次用上了珍珠、翡翠、红宝石等如此多的真宝石。“我们要画得风骚一点儿”,意即平填的时候注意线条流畅,花丝的组合得优美协调。银花丝的手艺,就这样流传到雁鸿手中,此刻,她对“传承”二字的理解又更深了一些。
清朝打拉翅 ▍
虞姬 ▍
尽管各个国家、民族间的手艺传承都各有特色,但大家对美的追求又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
随着视频大量被发布和宣传在国内外社交网站上,吸引了全球各地网友的称赞和关注,甚至带动外国友人开始学习制作中国传统头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2019年她受到英国牛津大学演讲的邀请,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并把演讲主题定为《中国创作的一万种可能》。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文化,受到国外影响比较多,咱们自己的好东西却输出不够。所以,就需要有人去做推广”
后来前往博物馆参观,看到点翠做的挂画和头冠,更激发了她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复原传统头饰的年头。
注入文化的手艺永远不会过时,参加米兰、巴黎时装周的设计师纷纷向她递来橄榄枝,在数次的线上沟通后,雁鸿将自己的头饰与时装结合,11件作品共花费20天时间完成,其中包含了大量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本地特有布料材质,所以在创作时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和契合。
比如用树枝围合而成的草裙、用孔雀羽毛制成的神秘蓝色面罩,不同国家设计师文化和灵感的碰撞,更加提升了作品的独特性。也由于几经周折的长途运输,有部分脆弱的饰品遭到损坏,很遗憾没能呈现。
也因疫情原因,雁鸿没能前往现场观看,但当看到外国时尚媒体的赞美时,她为自己民族的手艺感到尤为自豪,“这充分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喜欢有温度和深度的东西,我相信手工行业是非常有潜力的”。
雁鸿的创作也并非全部停留在过去的文化传统中,一名身着银色战袍的未来女战士伸出银色的指节,轻轻触动屏幕的场景闪现在她的脑海中。便立马用七天时间尝试打造了一套赛博朋克风格的机械战甲,通体银色的机械外壳散发着科技的能量。
未来女战士 ▍
“漫画做成真实的作品,挑战性在于画画可以随心所欲,而手工会受到真实光线的限制,需要思考自身重量结构如何表现,这堪称是‘二次创作’。”而这些看似很高能的铁甲其实也是轻盈的EVA板以假乱真,不断打板打磨,最后才构建出自己想象中的模样,一次次尝试都是她下次做到更好的积累。
赛博机械姬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承也一样。
1、银花丝与漆器、蜀绣、竹编一同列为成都四大手工艺。这门手艺有南北两派之分,在北派中,其工艺多运用于饰品中,而在南派中则多运用在屏风浮雕上。成都作为银花丝工艺集大成之地,“平填”和“无胎成型”是其独门技艺。
2、成都金银器的制作源于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金银花丝制品于汉代产出。宋代金银器出现了丝、片结合的产品。到了明清时期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并逐步形成地方特色。
3、银花丝的原材料为高纯度白银,把白银抽成不同粗细的银丝后,按照以绘制边框用掐丝、填丝、织编和累丝四大技法进行填充,最关键工序是白银防变色工艺处理,这样才可保持色泽度与美感。
来源:《时尚COSMO》9月刊
编辑:王逸敏
文:真真
摄影:飞猪
视觉:玉清
设计:闫硕伟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设计
甲丙Way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