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12.7°C-14.2°C
澳元 : 人民币=4.69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2022-01-0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的“高考”,能够给士子们提供展现才学、进入仕途的绝好机会。以明朝为例,士子们如果经过院试、乡试、会试,就将在会试当年的三月迎来当朝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也称廷试,以会试中式者为应试人员,以策文为考查载体。

策文可以说是殿试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明会典》就知道了。《明会典》这样记载殿试流程,礼部官员作为引导员,引导贡士入到皇极殿向北排队,然后皇帝到皇极殿主持。对皇帝一番行礼后,执事官“举策题案”、内侍官“以策题付礼部官”、礼部官礼部官发试卷。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1

上图_ 《大明会典》,记载中国明代典章制度,以行政法规为主的官修书,简称《明会典》

而应试士子叩头后开始考试,针对性地对皇帝提出的策题进行论述,以此形成对策。皇帝出策题,士子写策文,经过这一问一答,考试结果就出来了。

可见,策文是皇帝心中评判士子才能的一把尺子,是殿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这策文是什么呢?策文不是一种单向的文体,而是君臣交流的双向文体,包括制策和对策,制策即皇帝出的策题,对策即是指士子针对皇帝撰拟的策题而抒发议论、提出建议和一种文体,总体而言,策文就是“帝有所问,士有所答”的应用文体。

那么策文的主题和内容一般是怎么样的呢?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2

上图_ 古代科举 示意图

策文的主题和内容

明朝的策文大多与时事政治有关,透过策文,不难看出皇帝尤其关注哪些国家事务,皇帝处理这些国家事务的态度又如何。这里以洪武三十年的策文为例。

明太祖朱元璋当时关注到了教化和刑罚的问题,并且针对人情不一的现实状况,更加倾向于施行刑罚。所以他在制策时虽然提及天子教化人民是遵从天命之举,但转而又以“古先哲王设以刑以弼五教”为例,指出古先哲王也做不到让所有人都依从教化,所以又不得已要施行“五刑”,这很明显就是在暗示考生肯定刑罚才能得到青睐。

那一届的状元也领悟到了这一点,在其对策提及先古圣王也不得不以五刑治国。

梳理明朝策文,不难发现统治者主要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制策。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3

上图_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政治方面

政治问题自然是皇帝最关注的。本文拟以君臣关系为例。在嘉靖至万历间,由于君王怠政,君臣关系紧张,所以嘉靖和万历常常在制策中对士子们发牢骚,说这届大臣不行。

到了明末,天启和崇祯发现要处理的问题太多了,处处都要用人,于是开始表明自己“求贤”的愿望。然而现实是士风不振,皇帝也无可奈何。请看崇祯七年制策:“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复古道,何术而可?”意思就是说现在士风不正,士子做事急于求成且贪图蝇头小利,重振士风则是当前大事。状元刘理顺的对策就抓住了崇祯关注的重点,批判一些离经叛道,巧躐速化的士子已经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认为要得天下之治必要先使得“士心定”。

虽然崇祯格外关注求贤问题,但终其一朝,崇祯都没有实现求贤而得天下大治的愿望。最后崇祯在煤山自尽前,还愤慨地留下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4

上图_ 崇祯帝煤山自尽

社会文化方面

明朝皇帝制策,会关注社会问题,也会考虑加入与社会问题有关的礼义民俗等文化因素,这里以成化年间的制策为例。成化十一年制策认为 “养民末重于制田里、广树畜,教民莫大于崇学校、明礼义。”这里以养民和教民并列,暗示两者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两者关系是,先要养民,百姓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就要用学校来教授民众知识和礼仪,使得民风淳朴。

而成化士子们撰写对策,倾向于从选拔有才德的官员入手,让官员来完成养民和教民的任务。状元谢迁的对策就写到,对于官员,要按时考功、考绩,让其凭功进退,因其绩黜陟,以此完成养民、教民的任务。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5

上图_ 谢迁(1449~1531)明代大臣,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

社会经济方面

经济问题也是明朝皇帝所关注的。明朝前期的策题一般有关田制,明朝中期的策题一般有关税收,明朝后期盐政问题则成为热点。经济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一些紧要的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这里以嘉靖皇帝时期的制策为例。

嘉靖五年制策,嘉靖皇帝苦恼在奢靡风气大行的社会下,自己虽然劝农桑,但百姓还是衣食益困。虽然提倡储畜之政,但一旦遇到水旱等自然灾难,百姓依然流离,一旦边境有异动,就告称兵粮耗竭。这是把握了社会风气和经济状况的关系。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6

上图_ 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嘉靖八年制策,嘉靖皇帝提出了一个个社会问题,即灾诊存,民不安生,盗贼猖狂,边方有动,向士子们发出了 “财充而食足,不知如此何可以臻此?”的疑问。毋庸置疑,如果这些社会问题不得到基本解决,明朝的财政状况不会乐观到哪里去。当然,这是太平时期的制策。到了明朝中后期战争渐渐频繁,军饷粮草的不充足又在制策中体现出来。

当然,士子们大多是学习四书五经,经济知识储备未必充足,提出的对策也趋于泛泛而谈,但士子们还是敢于直接批判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的。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7

上图_ 明代科举考试

上文已经介绍了策文的主题和内容,那策文有什么特点呢

1.功用性

功用性是策文的首要属性,具体体现为策文是皇帝咨政问政的工具。策题往往包含着统治者对一些现存政治问题的思考,而士子们根据对策提出建议,自然也就给皇帝处理问题一些启发。

2.时务性

明朝殿试中的策文皆为时务策,要求是写一千字以上的“惟陈直述”的策文。士子们拿到试题,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举例。这里以正德十二年的状元对策为例。这位状元抓住实际,利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指出正德时期,州野、官职、礼乐、学校如旧,但民生憔悴,事功废弛,民风奢侈,士习未端,社会靡废,展现了敏锐的观察力。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8

上图_ 《明状元图考》

3.政治性

明朝以儒立国,故皇帝制策以儒家经义为基础,且策题中暗含着一定的政治引导性。如永乐四年制策,将“明诸心”作为“臻其极”的条件,所以状元林环抓住了明本心这个关键,迎合永乐帝的意愿,指出“出治有本,在乎先明诸心”,而后论述科举、田制等都不离这个中心。

在皇帝眼里,臣子只需依从皇帝的想法对答行事即可。所以在殿试中,尚未步入官场的士子如果在对策中忤逆圣上,是要冒着一定风险的。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 9

上图_ 万历二年(1574),画中表现了明代贡院举行考试的情景

4.文学性

由上可以看出,明朝的策文是一种公务场合应用的实用文体,那是不是就对文章的文学性要求不高了呢?实则不然。可以以对策为例探探究竟。从实际来看,在殿试中脱颖而出的对策,结构严谨,语言惟直,而又不失丰沛的情感。

结构方面,对策往往先抛出论点,再以总分、并列、递进等方式引入论据,后又对上文小结,最后提出建议。语言方面,对策分为策头、策项、策尾三部分,其中策头的论点语、阐述语等,策项的论述语等一般需要凸显对策的功用性、时务性、政治性,而尾谏语一般针对皇帝行为发论,往往需要展现文采、表陈心意,故于文于情都有文学方面的要求。

作者:夏祯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明代科举殿试策文研究》.方涛.南京师范大学,2019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