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7.1°C-11.5°C
澳元 : 人民币=4.82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爱耳日特辑 | 耳朵前面长的小洞,有多“深”?

2022-03-03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爱耳日特辑 | 耳朵前面长的小洞,有多“深”? - 1

出品 | 搜狐健康

来源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陈正丽、刘博

编辑 | 胡鑫

从小你可能就听长辈们讲:而耳朵前有个小洞,是老天赐福的耳仓啊。老人家都说“金仓银仓不如耳仓,左耳屯粮右耳屯官”。朋友也说: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大家都说这个小洞会预示好运气。

其实这个小洞真不一定能带来什么福气和好运气,反而有可能会招来不少麻烦。每年冬春季节,都会有许多家长带小朋友来看这个“特殊小洞引起的疾病”。一次不重的感冒竟然能引起耳前小洞周边皮肤的红、肿、热、痛,或者有流水结痂等等,有许多青年朋友也会有同样的烦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预示福相的耳前小洞有个正式的学名——“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属于耳畸形的一种,是常见的先天性耳部疾病。顾名思义,耳朵前面的这个小洞,称之为“瘘管口”。这个小洞洞大多位于耳轮脚前面,少数也可开口在耳廓、耳垂等位置。小洞里面连着幽深的窦道,像一个狭长且弯曲的袋子,可以容纳皮肤分泌的油脂等物质。当用力挤压小孔后,从中会冒出来少许分泌物,略带酸臭味儿。一般单侧比较多见,少数为双侧,极少数人的一侧可能还不止一个瘘管口。

耳前瘘管是如何形成的?

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细细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小朋友的父母耳前也多有这个小洞,甚至爸爸和妈妈的家长也可能有耳前瘘管。生物学家Neil Shubin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类耳前瘘管的形成与鱼鳃进化的残留物相关。因为最原始的地球生物只有海洋生物类,当鱼类种属逐渐向陆地生物进化时,留下了部分遗迹。而人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影响时,就会出现第一腮弓、第二腮弓融合不良而形成耳前瘘管。因此耳前瘘管除了有深奥的生命进化故事,还有胚胎学上的特殊历史。

耳前瘘管感染有什么表现?如果感染了怎么处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小心这个引人入胜的“黑洞”和其中隐藏的耳科学知识。

很多朋友虽然长有这样的小洞,但是从来没有发炎、红肿,这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吧?!是的,如果这个小洞洞从来都是与您和平共处、相安无事,那么就不用特殊处理,把它当作好朋友就好,但是记得要多关心它哦。反而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者局部红肿硬结时,就要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因为一旦出现局部感染就比较麻烦,如果对它置之不理有可能使感染进一步加重。例如形成局部脓肿、皮肤破溃,甚至迁延不愈形成更多孔洞;或者小洞表面愈合了,其下面还有窦腔和脓液,反反复复的发炎、结痂;即使暂时愈合,但也容易反复发作形成瘢痕,给美观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耳前瘘管口周围的皮肤变红、变肿、洞口流出较粘稠的黄色脓液时,轻轻触摸会有钝痛时;或者局部鼓起小包,甚至自己能闻到分泌物的臭味,可能是出现了瘘管感染。此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消炎、根据情况还可能进行局部脓肿切开、引流排脓,其治疗周期可能会比较长。最后,医生可能会嘱咐你,当局部感染控制后,要考虑择期手术治疗。将频繁感染的耳前瘘管切除,免除后患之忧。

耳前瘘管能预防吗?

既然耳前瘘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那能不能预防呢?实际上,我们现阶段还不能很好地预防耳前瘘管出现,因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关键在于预防感染,免于因感染而带来的很多麻烦。换句话说,耳前瘘管不能预防,但是耳前瘘管感染可以预防。

预防耳前瘘管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不要挤压瘘管口周围的皮肤最为重要,要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尽量避免瘘管进水感染,当然增强身体免疫力也很重要哦。家长也要注意小宝宝哭闹时的泪水,避免流入瘘管口。当然,经常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也很重要哦。

总之,耳前瘘管可不是粮仓,它更像个垃圾筐。作为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一定要对耳朵呵护有加,从点滴小事做起。

爱耳日特辑 | 耳朵前面长的小洞,有多“深”? - 2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