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6日 23.6°C-26.8°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原来元宵节才是古人的情人节!知道真相的我……

2024-02-25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人说起元宵节,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吃元宵、猜灯谜。可是,这些风俗产生得都不算早。更早的时候,古人过正月十五,会拜厕神,当“兽面大佬”,还会吃一种幸运包子。而且,这天还是中国古人的“情人节”。

这都是啥和啥呀?别着急,咱们一条一条慢慢说。

古人约会老大难

每逢佳节想脱单

古代女性往往不能随便出门,约会的机会特别少。元宵节无比热闹的灯会就成了脱单的好时机。从欧阳修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元宵节情人约会的诗词名篇数都数不清。

《四部丛刊初编》影元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书影。“月到柳梢头”一句,该版本与宋吉州本都写作“月到”,到明朝才出现“月在柳梢头”的写法,应属后人的讹误。

这可不是文人乱夸张,元宵节确实是古代的情人节。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与老公特别恩爱。陈国灭亡前夕,小两口担心在乱世中失散,于是把一面铜镜打成两半,约定将来每年正月十五这天,俩人不管谁有机会,都去市场上叫卖手上的半面镜子,方便对方来找自己。

陈国灭亡时,二人果然失散了。乐昌公主如约在正月十五派人去卖那半面铜镜,售价超级高。

围观路人觉得这等残次品还好意思卖这么贵,真是莫名其妙,当新闻到处传讲,老公却由此得到了妻子的音信。后来再经过一些波折,俩人终于破镜重圆。

或许是受到这个故事影响,本就热闹的元宵节愈发有了恋爱的酸味。《旧唐书·中宗本纪》记载,唐中宗景龙四年,皇帝和韦皇后为了逛灯会微服出游,一高兴,允许宫女们也能上街乱逛。

结果第二天一数,就这一晚上,宫女就私奔了一大堆。不过好像唐中宗和韦皇后都没生气,第二天继续高高兴兴赏花灯。

《岁时广记》卷十二据《蕙亩拾英集》讲了个很夸张的故事。说北宋天圣二年,有个男青年正在逛元宵灯会,随手在一座庙的门口捡了一个手帕,上面有三首情诗,大概意思就是有位女青年特想找对象。

后面还有一段话,说捡到这个手帕的人啊,你要是喜欢我,就请你在明年元宵节去什么什么地方来等我,我一定会坐上挂着“鸳鸯灯”的车去找你的。

这哪里是捡了手帕,明明是捡了老婆呀!男青年高兴坏了,也写了三首诗,表达自己渴望脱单之情。到了第二年,男青年真的在那辆车上找到了一位大美女。

原来她是一个大贵族的小妾,趁着元宵节跑出来找真爱。结果俩人这就爱上了,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当然,这个故事真是太离谱了,几乎肯定是极端渴望艳遇的文人编出来的。我们要是遇到这种事,可一定得谨防电信诈骗。不过咱们也能读出来,在古人眼里,元宵节和约会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神仙大帝管厕所

荣华富贵您别躲

许多人听说过门神、灶神、财神,可不一定知道还有厕神。厕所那么恶心,给多少钱才有人愿意当这个臭臭神呀?现代人觉得厕所恶心,古人却觉得厕所里那都是宝贝肥料。厕所里的神仙是可以让人发财的。

大概成书在东晋到南朝间的《异苑》一书记载,东晋最著名的大将之一——陶侃(他也是陶渊明的祖爷爷)就是靠厕神走运的。

书上说,有一天,陶侃正在上厕所,面前突然冒出来好几十个人。这些人要干啥?这些人其实是神仙,领头的神仙叫后帝,他说,他很欣赏陶侃,决定用三年时间,给予陶侃天下无敌的荣华富贵。

后帝说话算话,陶侃也就真的成了整个东晋历史里最显赫的大将军之一。

天津图书馆藏《秘册汇函》本《异苑》书影。

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故事。正史里的陶侃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不过这则故事可以体现古人眼里的厕神是多么厉害。

同样是《异苑》这本书,还讲了另一个关于厕所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可怜的小妾,受尽了丈夫和正妻的欺凌、侮辱,干遍了全家的脏活、累活,最后在一个正月十五绝望地气死了。

可是她死后得了好报,被封为紫姑神。所以,后人就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跑到厕所(猪圈)旁边祭祀她,喊着:您的老公没在家,他的大老婆也没在家,紫姑啊,别怕啦,请您出来吧!

如果觉得祭祀用的东西好像变重了,那就是神仙真的下凡了,可以趁机占卜这一年养蚕能否顺利,也可以问别的工作是否好做,她都会认真回答的。

宝颜堂秘笈本《荆楚岁时记》书影。按照书中记载,正月十五本来的风俗是在油膏上浇油祭祀门神或蚕神(一位女性神祇),拜托蚕神赶走讨厌的老鼠,保佑蚕茧大丰收。在后世的传说中,蚕神与紫姑神有合一的趋势,所以紫姑神也要管蚕事。

慢慢地,紫姑神挤跑了天帝,成了人们心中最主要的那位厕神。不仅如此,紫姑还成了古人扶乩请仙时最常请的神仙之一,有啥想不通的都问她,简直是拿她当 ChatGPT 用。直到清代,在不少地方,祭祀紫姑仍然是元宵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女装大佬歌喉欢

五彩花灯堆作山

当然,元宵节能流传至今,主要靠的不是神秘的厕所神,而是好玩的大灯会。

这种灯会比元宵节的历史还要悠久,起码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朝就已经特别流行了。

《隋书·柳彧传》记载,每到“正月十五日”,全国各大城市“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一时间“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竟此一时。”

看这几句描述,满大街人山人海,有戴动物面具的,有男人穿女装的,有吹拉弹唱的,有大吃大喝的,有玩到破产的……在封建保守的古代,这样的狂欢场景可不多见。

百衲本《隋书》书影。

唐宋时期,元宵节逐渐成形,灯会变得比隋朝还要热闹。

比如《朝野佥载》卷三讲了唐玄宗先天二年的一次灯会,说这一年,长安有一个三十米高的大“灯轮”,上面又有金又有玉,还有足足五万盏灯,灯轮下安排了上千位女子穿戴着超级华贵的衣服、首饰载歌载舞,连演三昼夜。这样的场景,放今天也很震撼。

幸运包子炸汤圆

有吃有喝赛神仙

《岁时杂记》卷十一引《天宝遗事》说,唐朝人过元宵节时会吃一种叫“面茧”的包子,有素的,有肉的,包子里会用纸条或者木条写上各种关于升官发财的吉祥话。分到包子,轻轻掰开,就能看到今年的专属祝福语了。

《岁时杂记》里还记录了好几种元宵节特色美食,比如科斗羹(一种用绿豆粉做的汤)、盐豉汤(豆豉肉汤)、圆子(糯米圆子)、焦䭔(duī,炸汤圆)等等。作者认为,最典型的节令食物就是焦䭔。

《十万卷楼丛书》本《岁时广记》书影。

再到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云:“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耍灯市、买灯、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团’者。”这里的汤团和今天的汤圆其实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汤圆固定成了元宵节特色美食,顺便也借走了元宵节的名字。慢慢地,人们也把汤圆称为元宵。元宵节也叫灯节,《(万历)湖广总志》卷三十五就把汤圆称为“灯圆”,走的是同样的造词思路。

在过去,“元宵”之名主要盛行在北方,而南方多称“汤圆”,这可以看作方言差异。不过南北方汤圆的做法本来也不太一样。现在,在很多人心里,“元宵”和“汤圆”已经可以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食品了。

想秀智商一百七?

欢迎一起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萌芽于南宋时期。

其实宋朝很流行猜谜语,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专门出谜语、猜谜语的曲艺形式,每次开猜之前,要先演奏一曲《贺圣朝》,猜的时候还有“走智”“对智”“调爽”之类的各种套路,可复杂了。

宋代典籍《都城纪胜》(楝亭藏书本)书影。

猜谜这么好玩,元宵节也得玩。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就说,元宵节:“又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在周密笔下,猜谜语只是和写诗词、画人物、讲笑话并列的一种游戏。到明代以后,它才真的成为元宵节极具代表性的节俗。

最后分享一个宋朝钱愐《钱氏私志》中收录的原汁原味的宋朝字谜(据说还是王安石亲自作的),打两个字,大家可以猜猜看:“‘目’字加两点,不得作‘貝’字猜;‘貝’字欠两点,不得作‘目’字猜。”(“貝”是“贝”的繁体写法,它在偏旁里也这么写;“欠”是缺少的意思。您解这两个字谜时不用其他文言及繁体知识。)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清洁工 南开大学训诂学博士生

审核丨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何通

责编丨何通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