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20.1°C-23.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福地壤塘:经纬交错 织绣精美

2024-09-02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3年5月初,融匠心之巧思、岁月之沉淀的《老毯新生》在上海正式启动。

项目由设计之春、丝路经纬、壤巴拉非遗传习所共同发起,旨在打通一线家具品牌、设计师和优秀非遗传承人团队的产业链条,链接起优秀非遗项目与现代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发展。

2024年6月15日,历经一年的设计与工艺的孕育,《老毯新生》正式奏响“新生”的乐章。

设计师们的诗意构思和藏族青年的匠心传承在十多幅作品样毯中得到精彩呈现,传统与现代在织毯上翩然起舞,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画卷。

精美的藏毯展品,其中前幅为2023年壤塘献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七十周年的贺礼(陈俊汐 摄)

而我们在半个月前,来到了位于壤塘县的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中的永忠藏毯传习所,见证了这一幅幅中华传统文化新画卷的诞生过程。

织出高原新图景

藏毯

藏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壤巴拉藏毯以青藏高原藏绵羊毛为原料,其织法独特,毯面柔软,经久耐用,图案明快艳丽。

藏毯的种类繁多,根据用途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贵族寺庙用毯和民间家庭用毯。寺庙用毯不论是图案还是配色都非常讲究,除了兼具实用性、艺术性之外,还要融入宗教元素。民用毯大致可分为挂毯、地毯、卡垫、靠垫、马具垫等,这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更为突出。

精美的藏毯(陈俊汐 摄)

永忠藏毯

永忠藏毯是具有壤塘特色的藏毯品牌,传习所的建立源于壤塘县的一个扶贫项目。自2019年壤巴拉永忠藏毯传习所建立以来,制作了许多高端藏毯产品。现在藏毯已逐渐成长为当地主要的文创产业之一。

年轻的传承人来自高原牧区,他们的祖辈世代保持传统设计与工艺,并借鉴伊朗、尼泊尔等地的织毯技艺,就地取材(多以羊毛、牛绒等原材料为主),纺纱成线,经过植物、矿物手工染色,采用独特的打结方法,手工编织出厚实耐用的地毯。盘坐或踩踏上去,毛丛倒伏后能够很快弹起恢复原样,不会形成塌陷。

永忠藏毯传习所负责人色青介绍,作品无论大小,从染色纺线到编织出成品,一共有70多道工序。其中,图案设计、编织和上经线是最关键的环节。永忠藏毯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厚的游牧风格,体现着自然之美。作为世界名毯之一,藏毯天生具有天然、生态、环保的品质。

色青说,永忠藏毯通常分为质地轻柔的精品藏毯、花样较多的薄毯和小型文创类的卡垫。通过和上海著名的设计团队合作,他们创作出许多新颖的产品。在传习所我们看到,学员们的文创产品在传承传统制毯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标志性文旅元素以及新颖的图案,使其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若是定制产品,学员们也会根据客户提供的图案进行纹样设计。

传习所的产品主要在上海和北京进行销售,线上线下都有销售渠道。色青说:“最小的杯垫卖价也能达到100多元,即使是做一个小杯垫也要花费大概两天的时间。”

我们来到传习所的时候,午休过后的几名年轻藏族姑娘正在织架前专注地工作。她们面前那张半成品的藏毯,是一件宽2米、高3米的作品。从设计开始,三名藏族姑娘已经在这上面投入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从早上四点工作到晚上十点。为了此次《老毯新生》项目,年轻的传承人甚至在过年期间都没怎么休息。色青告诉我们,如果是销售的话,这幅作品的价格为五六万元。

在传习所的展厅中,我们还看到一幅由这些年轻的传承人创作的另一幅作品。作品宽3米、高4米,阿坝州的品牌旅游景区,如九寨沟、黄龙,位于壤塘县的香拉东吉圣山、日斯满巴碉房等,都被编织进了作品中。这幅作品是2023年壤塘献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七十周年的贺礼。这幅意义特殊的作品花费了更多的工夫——九名传承人分两组,经过两个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日夜轮班完成。智慧、勤劳的传承人虽然年轻,但他们都已是州级或县级的传承人。

年轻的传承人正在编织藏毯(陈俊汐 摄)

色青介绍,传习所的传承人基本已经在这里五年多了——传习学员通常通过两三年的学习就能基本掌握编织技艺,四年就可以达到熟练程度。学习完成后,他们可以选择留在传习所,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学习期间,不仅没有学费,学员还会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成后每人每月都有3000元的基本工资,销售收入的大部分也会分成给学员。

永忠藏毯传习所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学习、工作的空间,但从这里走出的传承人已经把藏毯编织的技艺带到了草原、高山之外,更广阔、丰富的世界。色青说,传习所在苏州等地都有基地,20多名传承人中,也有不少被派到了上海、景德镇等地对外传习。

绣出文化新活力

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中,还传承着缂丝、刺绣、堆绣等工艺。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广义上讲,唐卡分为手绘、缂丝、刺绣、堆绣等多种制作手法。平时,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手绘唐卡,而在走访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了唐卡的多种表现形式。

缂丝、刺绣等技艺丰富着唐卡的表现形式(张翔升 摄)

将各色绸缎剪成各种图案形状,然后精心堆贴成完整的画面,这就叫堆绣。这种工艺主要包含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上色等工序。它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传播也较为广泛。创业园中,壤塘县三智诺林堆绣传习所的堆绣工艺源于唐宋时期,发展完善并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当地至今仍保存着数幅明清时期的巨幅堆绣珍品,技艺十分精湛。

三智诺林堆绣

三智诺林堆绣注重画面构图,人物度量、造型和神态秉持了觉囊唐卡的艺术风格。各色绸缎的搭配水平高超,用色丰富、庄重高雅。裁剪做工细致入微、繁复立体,犹如一幅幅丝质的彩色浮雕。作品不仅有传统的佛教题材,还增加了各地人物形象、风貌景观、生活装饰等内容。在继承的同时,今天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地创新。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又称“刻丝”,代表着中国丝绸工艺的巅峰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缂丝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采用通经回纬的织法,历史上用来织造纯欣赏的书画艺术作品,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繁盛一时。

有着千年历史的堆绣工艺在传承人的手中得到创新与发展(李光健 摄)

壤塘的缂丝工艺,也在传承之中。

在壤塘县缂丝艺术传习所,几名年轻人正在一针一线地工作着。近些年来,浙江对口支援壤塘。浙江的丝织工艺发达,壤塘缂丝工艺也在与浙江的丝织工艺的交流学习中得到提升。如今,壤塘的年轻人们织造的缂丝作品和创意产品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因而具有工艺和艺术双重价值。

刺绣唐卡

刺绣唐卡是藏文化与非遗艺术的结合,尤为耗费精力,存世量稀少,工艺濒临失传。所幸,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也在努力拯救这一技艺。

缂丝、刺绣等技艺丰富着唐卡的表现形式(张翔升 摄)

各类精巧的织、绣等技艺,在藏族文化的长河中悠悠流淌,并在传承中绽放新生。在创业园的一间间传习所和汇聚诸多藏族文化的博物馆展厅中,一件普通的日用品、一幅画、一件衣服,都让我们不经意间窥见壤巴拉的独特智慧。而世代壤塘人民的智慧凝结成的精华,也让今天的生活更加异彩纷呈。

本文摘选自《四川画报》总第401期

文/布慢慢

编辑/肖蓉

二审/陈学军

审核/鲁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