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的国产武侠神作,用开放世界征服玩家,却没赚到钱做续作?
大家好,我是X博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即便你没有完整阅读过,也该对金庸创作的14部武侠著作有所耳闻。
说起来,金庸老爷子所创作的武侠IP,不仅在文学圈火得一塌糊涂,开创了属于70、80、90后的武侠时代,也是华语影视圈的第一IP,逢年过节都会有N部金庸武侠电影、武侠电视剧上线,甭管好不好看吧,反正热搜是上个不停。
在游戏领域,金庸的武侠IP更是这个圈的“带”明星。
光是一个《天龙八部》的IP授权,就能让搜狐畅游从2007年一路赚到2025年,数钱数到手抽筋。
更不用说,《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这些IP所衍生的单机、网游、手游作品,个顶个都是吸金能手。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这金庸IP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如果咱们能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作品串起来,再做一个独立的金庸游戏宇宙,岂不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有的,兄弟,有的!其实,早在1996年就有一部游戏作品把金庸宇宙做出来了,还广受玩家的好评……
但有个问题,那便这个游戏不咋赚钱,这29年都过去了,至今都没能力出续作。
话不多说,咱们今天就来侃一侃,这部国产武侠RPG的巅峰——《金庸群侠传》。
划重点一:出道即巅峰!1996年就做开放世界的国产神作
别看现在开放世界游戏做得花,什么射击、二次元、宠物养成、动作冒险、换装暖暖……不管什么游戏题材,都能套上开放世界的框架。
但要论玩开放世界这一行当的老祖宗,还得看咱们的武侠题材,别人《金庸群侠传》早在29年前就把能玩的都玩了个遍。
像什么非线性叙事的剧情?
该作在开局就摒弃了俗套“父母双亡,有车有房”的主角模板,上来便告诉玩家这是个用VR玩武侠的虚拟世界,得集齐14本天书才能通关。
至于天书在哪里?怎么拿?咋凑齐?对不起,咱智能小助理一概不知,全靠玩家去自由探索。
什么广阔无垠的大地图?
玩家在接完14天书任务后,就能自由探索中原、江南、西北等六大地理板块,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什么跟伙伴缔结契约,携手冒险?
只需玩家按照金庸书中的桥段推进剧情,无需氪个648抽卡抽到心态炸裂,就能招募包括令狐冲、黄蓉、乔峰在内的25位的人气角色。
还有什么自由搭配的武学套路、隐藏的支线剧情与地图宝箱?
可以说,但凡是现在开放世界所推崇的玩法设计,你都能在《金庸群侠传》这部发售在1996年的古董级别游戏内找到雏形。
(隐藏宝箱)
有时候我也在想,与其动不动往开放世界上砸个十亿、二十亿的,还不如让研发、策划啥的,好好抽一个礼拜的时间去玩玩《金庸群雄传》,学学人家的优秀经验来得实际呢!
划重点二:打工人拧不过老板的大腿?时运不济的二代续作
对于当时将线性流程视为标准的国产游戏界而言,《金庸群侠传》所主打的开放世界概念,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这不仅让游戏制作人徐昌隆及其作品《金庸群侠传》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一举囊括了当年国产游戏市场上的所有重要奖项,成了名副其实的年度最佳。
更重要的是,《金庸群侠传》的大获成功,还掀起了一股改编热潮,催生了诸如“金庸X”、“XX群侠传”等一系列同人作品,为像半瓶神仙醋这样的民间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得以崭露头角。
但“名”、“利”双收,乃至于改写国产游戏发展史的《金庸群侠传》,却没有给到徐昌隆最为看重的东西,即开发续作的资金。
根据徐昌隆本人的回忆,当时的智冠科技因为准备转型的关系,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费解的操作——将原计划给到《金庸群侠传》的IP授权挪用到了公司另一款网游作品上,这让他们无法如期打造续作《金庸群侠传2》。
同时,也是基于单机作品叫好不叫座的市场状况,智冠科技还缩减了旗下所有单机项目的经费。
此举更是令徐昌隆他们团队再无资金去开发原本计划好的“金庸三部曲”,不得不推翻已有的剧本从头开始打磨原创作品——《武林群侠传》。
这一延误不仅让徐昌隆团队错过了上世纪单机游戏最后的风口期,失去了借助《金庸群侠传》的成功推广新作的机会,还为日后版权争议埋下了巨大隐患。
首先,由于当时免费网游的兴起和盗版的猖獗,《武林群侠传》尽管在玩家中拥有很高的人气,但实际销量却不尽如人意,进一步促使智冠科技削减后续单机游戏的开发费用,基本断绝了《金庸群侠传》续作的可能性。
其次,智冠科技在《武林群侠传》上市后,确实是给到了徐昌隆一笔类似奖金的钱来购买《金庸群侠传》与《武林群侠传》的游戏版权。
虽然双方最后达成了一个口头协定,其游戏制作人徐昌隆拥有优先制作续作的权利,但毕竟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游戏版权归智冠所有。
所以,后续别说是《金庸群侠传》续作了,就连《武林群侠传》续作,徐昌隆都没参与进去的权限。
另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游戏集体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压缩了国产单机游戏的生存空间。
即便徐昌隆有心重铸《金庸群侠传》昔日的辉煌,带着团队出走智冠成立东方演算新公司,拉投资出新作《三国群侠传》也无力再回天。
划重点三:重新出发的河洛工作室,但难以找回的武侠青春
在《三国群侠传》失败后,徐昌隆也是认清了做单机没前途的状况,安安分分地当起了打工人。
原本这个悲伤的故事该以徐昌隆认命而收场的,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名为“武林群侠传”的贴吧社区,却重新点燃了他东山再起的决心。
2009年1月29日,徐昌隆在武林群侠吧发布了一个名为“我是武林群侠传作者徐昌隆,很高兴认识大家”的帖子,引发了整个武侠圈游戏的大地震。
大量粉丝慕名而来,向他询问游戏开发的内幕,以及原本的“三部曲”规划。
随着交流的深入,绝大部分粉丝都在贴吧请愿,希望徐昌隆将《武林群侠传》的坑填一填,最好是做个续作出来。
最终,正如大家所见,这些请愿让徐昌隆萌生了重建团队河洛工作室的冲动,把《侠客风云传》做了出来。
只不过,因为《侠客风云传》的版权争议,加上现在的湾湾缺乏单机游戏的开发环境……
河洛工作室这几年一直走得磕磕绊绊的,徐昌隆也对《金庸群侠传》续作的研发计划闭口不谈了。
反倒是一家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图森未来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金庸群侠传》的正版授权,宣布斥资8-12亿人民币,宣布开发全新《金庸群侠传》开放世界单机游戏。
而从股权分布来看,除了图森未来押注新《金庸群侠传》外,曾担任因陀罗高管做《拉结尔》、《环形战争》的李灼也深度参与了这个项目。
总之,不论新《金庸群侠传》能不能像图森未来宣传的那样——以1:10000比例构建约960平方公里的古中国江湖,实地扫描武当、少林等门派场景;拥有超过120种武学招式(刀、剑、暗器等),每套动作由专业动捕团队完成,并邀请《枕刀歌》团队参与战斗演出,邀请电影《霸王别姬》编剧芦苇及《金庸群侠传》MOD作者“半瓶神仙醋”参与其中……
这些似乎都与徐昌隆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课后总结
虽然说,有些事, 一旦错过, 便是永远的遗憾。但X博士也是忍不住会设想,假如当年智冠科技能多投点钱,徐昌隆可以多争取下,把《金庸群侠传》三部曲给做完了。
屏幕前的你觉得,这样是否会彻底改写国产游戏的发展史,让单机游戏在90年代末就完成商业化,进而让《黑神话:悟空》这样优秀的单机作品能早几年问世呢?
【编辑:庆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