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广节目引争议,嘉宾激辩直播室!“武则天吃蟑螂”算不算歧华?刻意为之还是播不逢时?华人遇歧视如何维权?(视频/组图)
到底是种族歧视,还是仅仅为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
针对澳广早先播放的“武则天吃蟑螂”的少儿节目(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包括执业律师许耀汉、时政观察员杨冰清、迪肯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杨凡博士和澳洲华人多元文化协会会长陈朝广博士在内,多位嘉宾日前作客今日澳洲直播室,就该节目是否涉嫌歧华展开探讨,期间一度引发激烈辩论。
涉事节目到底是不是歧视?
许耀汉律师首先指出,从澳大利亚反种族歧视相关法律的规定上来看,该节目内容很可能不构成违规。“假如有人针对另外一个人的种族肤色而对他做出一些让她感到被侵犯的行为时,就是一种歧视,但这个歧视有很多层面的定义。它必须是针对某一个族裔某一个人群做出的针对行为。”
许耀汉律师(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他告诉观众,以涉事节目为例,其符合艺术作品的范畴,而这一范畴往往享有一定的豁免权。“一个艺术作品,比如画、戏剧或是电视节目,哪怕它展现的可能会冒犯人,但也会得到(《反种族歧视法》)的豁免。”
“这个节目如果送到人权委员会去投诉(种族歧视),未必能成立。”许律师说。
对此,杨凡博士认为,澳洲种族歧视相关法律的定义可能与时代有些脱节,她随后分享了自己和一位老华侨的对话。
“种族歧视在不同时的时期表现也不一样。有个70年代从印尼来的华侨曾经对我说,新到澳洲的华人很幸福,走在街上没有被人打过。”杨凡博士回忆,“但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在街上被人打。所以在我看来,对歧视的定义应该和之前不一样了。”
杨凡博士(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她指出,涉事节目对武则天的描述是歧视的,并且非常有冒犯性。“无论是当时的唐代乃至现代,并不是所有华人都会去食用这些影片里提到的食物。而给武则天传递食物的白人男性明显表现出了嘲笑和戏谑,这明显是歧视。”
她说,“当然,可以说是展现史实,但这个展现是扭曲的。”
杨冰清在发言时则表示,从该节目展现的内容来看,可能不足以从法律角度判定其为歧视,但法律仅仅是底线。它究竟是不是歧视,还要看个体不一样的感受。
“不能说法律说不是歧视就不是歧视,但怎么判定是个问题。”杨冰清说:“就像杨凡提到的,那个节目里面武则天吃不正常的食物,边上有两个白人做出恶心的动作,这样确实会给华裔带来不舒服的感受。”
杨冰清随后指出,这一作品对英国女王、莎士比亚制作团队的本国名人都有戏谑讽刺,而且非常到位。与之相比,她不认为该节目对武则天的展示是精彩的,好的展示,相反却迎合了西方对华人和中华文化的刻板印象。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一集节目是2015年的,早就播出过了,可为什么华人的反应这么晚才来呢?
嘉宾热烈讨论相关话题(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我觉得不是华人的反应晚了,而是时代变了。”她做出了一个推论,随后解释道:“西方对亚洲带有一种东方主义式的他者感,非常容易产生营造刻板印象。这种东方主义的迷思也体现在好莱坞各种对于唐人街等地方的刻画,一个什么都能吃到的神秘地方,还有谜一样的黑发女性。”
“这种东方主义的想象,在表现手法上,一般分为两种,一种the xenophobic,注重他者的威胁;一种the xenophilic,注重他者的神秘吸引力(亚洲女人的异域风情等等)。
勇闯好莱坞的中国女星黄柳霜,毕生被要求扮演美艳中国蛇蝎女的角色(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刻板印象的想象,哪怕是the xenophilic的形式,也是要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本身从文化建构上对亚洲人的一种排斥。但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叙事的方式,‘中国病毒’等等的话语体系使得“中国人什么都吃”这个刻板印象,从the xenophilic向the xenophobic偏移。”
“相应的,原来可能只有研究这块文化学者对它关注和批评,新冠之后再次播放一下子就变成了新的敏感事件。”
作为一名父亲,陈朝广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感觉不舒服,觉得中华文化被冒犯了。把这种节目给年轻人看,比如小学生,他们会觉得中国人就吃这些东西,会对华人产生负面情绪”
陈朝广博士发言表态(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他随后分享了自己和女儿关于这一节目的对话。“我女儿和我说过,这个“Horrible History”系列节目在课堂经常播放,而她从来就不喜欢。” 他分析道:“种族偏见甚至歧视在小学和中学是非常常见的,我女儿在学校常常感受到。这种内容让年轻人看到,后果是非常坏的。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判断力,很容易受误导,他们说话不知轻重,直来直去,而针对的对象又是心灵脆弱的未成年人,所以容易造成大的损害。”
该节目呈现的孔子形象
“至于这个节目歧视不歧视,到了什么程度,并不取决于原创者想不想歧视我们,也不是播出的ABC想不想歧视我们。”陈博士说,“而在于我们自己的感受。”
对此,许耀汉补充道,澳洲的反种族歧视法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歧视性对待,一个是歧视造成的直接伤害:“歧视性对待是因为我的肤色、人种、族裔、口音等被阻止获得同等的机会。另一个是因为受到歧视而受到伤害,比如因为我是黄种人而被羞辱,被人骂做‘yellow chicken’,或者看完这个节目说‘你们华人都是吃蟑螂长大的’等。”
“澳洲人权委员会记录了很多援引反种族歧视法的案例,包括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读过这些材料后,你会明白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类似的判例就可以作为参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里面都有说明。”他提醒到。
华人该不该要求ABC道歉?
截止11月25日下午3点,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希望抵制该节目的请愿有2711人签名。
那么,到底应不应该要求ABC就本期节目道歉呢?杨冰清指出,大家首先应该意识到种族歧视是和个体感受相关的,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应该表示出来。但与此同时,日常的种族歧视不是非黑即白的,而往往是处在一个灰色地带的。如果对种族歧视反应过激,可能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杨冰清分享观点(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以涉事的这段视频为例,它单独拿出来就播这两分钟,可能看起来确实像是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但如果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个作品其实是符合西方人的某种不恰当的幽默的,它虽然可能有种族歧视,但也存在无差别的讽刺,如果你认为对中国武则天的讽刺是歧视,那它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讽刺是不是也是歧视呢?”杨冰清说:“当然,它嘲讽武则天时是带有一种他者性的。但如果你对于所有这些灰色地区的种族歧视反应激烈的话,那么对于那些明显的种族歧视你应该再怎么做?”
该剧呈现的伊丽莎白女王(图片来源:网络)
杨冰清指出,对待此事,采取的手段应当有策略性。“ABC其实是澳洲一个比较左派和多元化的媒体了。ABC的这个节目你要它道歉下架的话,澳洲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媒体,你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应对呢?”她问道。
陈朝广博士则认为,尽管他也同意不能对这件事反应过激,但他也不认同这种讲法:因为这个系列节目里有自嘲的成分,那么讽刺中华文化部分就不算歧视了。
“我们说倒底是不是歧视,往往不用考虑作者的本意是怎么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比如有人说他自己很笨,那是自嘲。但他说别人很笨,可能就是一种冒犯或歧视行为了,ABC等机构对此应该有高度的敏感性。”
“我支持去抗议,但不会要求ABC道歉,这等于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如果ABC不道歉,你又怎么办呢?”陈朝广博士说:“我不会提出硬性的要求,但沉默也不是好事。我们华人是模范国民,在和官方政客警方交流时,我们得到的反馈是我们华人很安静,他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但这不是好事。不说话,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呢?如何去争取和保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当然,我们发声时要有理有节,要敢于发声,同时也要善于发声。”
许耀汉律师补充道,也并非所有刻板印象都是歧视,有一些也可能会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比如看到华人就认为他们会用筷子,会吃面条而不是意面。这些是我们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期待澳大利亚支持多元文化,就应该弄清楚他们对待我们(一些特质)的态度究竟是带有恶意的,还是承认我们多元文化的体现。”他说道。
环球时报相关报道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杨冰清特别指出,在中国官方媒体下场跟进此事后,这一节目掀起的风波已经成为了国际事件,而其后果则可能会让想结局此事的人感到困扰。
“《环球时报》对这件事的报道摘取了它认为是歧视华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认为这是歧视的华人的数量也不少。环球还迅速把这件事和澳中关系紧张挂钩了,它提到澳洲应该为澳中关系紧张负责。而其他媒体又转载了环球的报道。这就使得一个澳洲内部的族裔歧视事件上升到了两国关系、国际政治的高度。”杨冰清说。
“这是符合中国一贯建构的叙事方式的。把政府、国家和民族变成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因此对于澳洲华人的刻板印象或是歧视,这一澳洲内部的事件就成了澳中关系的问题,而一个强大中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叙事方式其实是对目前的现实的一种扭曲,但不少澳洲媒体还是会陷进去。”杨冰清说。
她认为,这一情况导致种族问题迅速失焦,变成了国际政治问题,而这又符合中国官方的叙事逻辑,即华人、国家和中国政府三者结合的这个叙事,导致了对华人的歧视是对中澳关系的挑战。“这一叙事在那里(中国官方)是顺畅的,但会对我们聚焦解决种族歧视造成困扰。”杨冰清说。
华人将来该如何应对类似事件?
进入直播的后半程,几位嘉宾已经达成共识,即该节目确实就中国历史传递了一些不合适的信息。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么做的。然而,在将来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华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比较好呢?如何才能既普及相关的知识,避免在澳华人被误会,又不至于在敏感时期被贴上错误的政治标签呢?
杨冰清认为,以这件事为例,华人观众完全可以给ABC写信表达不满。“告诉他们在新冠的情况下,华人已经遭受了很多的非议,比如‘华人吃蝙蝠导致新冠’等,上来就让人下架道歉,这不是一个建设性的沟通态度。”她说。
陈朝广博士提到,华人话语权的缺乏是一个大问题,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的地方。“我们华人一直很缺乏话语权,有时是自己不愿或不敢去表达,有时想表达又表达不出去,更有时是我们缺乏发声的平台,得不到主流社会或政府的关注。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的这种状况。沉默不是金,遇到了这些事时,我们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说:“可能有的人说,我不是故意冒犯你的,但不论如何,后果已经造成了,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不满坚决表达出来。当然我们应该做到有理有节,以理服人。不能反应过度,以防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杨凡博士则提醒到,华人不仅应该对自己遭遇的不公表示不满,也应该意识到,当澳洲其他少数族群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站出来。
“当英语媒体表达出一些种族歧视的内容时,很多中文媒体对其亦步亦趋,甚至将其直接呈现了出来。这一点让人很失望。”她说:“比如澳洲的难民政策。很多华人媒体展现出的是我们华人是通过正常途径进来澳洲的,其他族群是通过不同渠道进来的。这是不对的。我们是平等的。”
杨凡博士提到,话语权的问题固然重要,而华人的话语在表达的时能不能被澳洲的主流社会听到同样重要,因此,她对于澳洲主流媒体的华人记者、以及中文媒体的代表今日传媒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为澳洲华人发声。
“ABC两天前就此事做了一个报道,收集了华人针对此事的看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桥梁。我知道他们的非白人记者数量比较低,但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华人记者的存在,以及今日传媒这样的华人媒体为我们发声,把我们的声音传递给主流社会,而不仅仅是把新闻翻译传达给我们。”她说。
许耀汉最后提醒到,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认为受到歧视的华人朋友可以找任何一个律师,写一个投诉信,通过法律途径要一个说法。他还建议华人朋友尝试用政治途径解决问题:“比如州议员或者联邦议员,让他们为我们发起一个议会里的动议,这是会被留在议会记录里的,甚至能达到修改法律的高度,这是非常正式的(手段了)。”
“找媒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将声音通过今日澳洲或是主流媒体表达出来,让说中文和说英文的人都明白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处理。”他告诉观众们。
(记者 杨文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