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2日 19.3°C-21.8°C
澳元 : 人民币=4.5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媒:中国9月贸易数据有所改善,但挑战仍在(图)

2023-10-16 来源: 德国之声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好于市场预期,降幅继续收窄。另外,进口方面也有一些积极信号。这给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企稳的希望。

出口历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9月份的中国出口同比下降了6.2%。据法新社报道,该降幅低于彭博社调查中经济学家的预测,对比8月份8.8%的降幅也有所改善。财新网报道称,近日对15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7.7%。

据财新网报道,分国别看,由于基数继续走低,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的出口降幅延续收窄趋势。其中,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分别下降9.3%、6.4%、11.6%,降幅收窄0.2个、13.7个、8.0个百分点;部分受基数走高影响,对东盟出口降幅扩大2.6个百分点至15.8%;对俄罗斯出口仍维持20.6%的两位数增速,但是较8月回落16.7个百分点,延续了5月以来的放缓趋势。

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两周前的一项官方工厂调查已经显示,9月的新出口订单有所改善,部分原因是圣诞商品的出口运输旺季和有利的基数效应。

外媒:中国9月贸易数据有所改善,但挑战仍在(图) - 1

中国官媒报道指出,中国9月的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今年内单月新高

内需有所复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9月进口同比下降了6.2%,低于8月份(7.3%)的降幅,降幅同样收窄。路透社报道指出,这反映中国国内需求正逐步复苏。

财新网的报道指出,9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3.7%,增速放缓17.2个百分点;钢材进口继续量价双减,降幅分别收窄至28.2%、25.6%;铁矿石进口量、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5%、4.0%,较8月有所放缓。其他商品方面,部分由于基数走低,9月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进口量同比降幅收窄15.0个百分点至7.9%;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未能维持此前的改善趋势,降幅较8月扩大7.5个百分点至10.6%。

路透社报道指出,作为中国进口的关键指标,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在9月的降幅收窄,出现了11个月来的最低下降。半导体占韩国对华贸易的大部分,表明中国制造商对将零部件组装为成品再出口的胃口增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电子行业的周期性回升正在推动全球贸易触底反弹,而中国的贸易数据是最新的迹象”,《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经济学家徐天辰说。“这让我们有理由对2024年的贸易前景持乐观态度。”

就业难的中国年轻人

喜忧参半的数字

这些数据是在下周中国公布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之前发布的。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周五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喜忧参半,一方面商品贸易下滑幅度收窄,另一方面通缩压力持续存在。

周五早些时候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在2023年7月陷入通货紧缩,但在8月有所反弹。不过,分析人士警告说,未来几个月仍有可能再次出现通缩。

面对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和日益加剧的地方债务偿还压力,中国经济在经历新冠疫情后的短暂反弹后,从第二季度开始失去动力,这促使政策制定者推出多项措施,试图重振疲软的经济。路透社指出,这些支持措施的稳定作用已经开始见效,但政策制定者在努力实现经济持久复苏方面仍面临挑战。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周五早些时候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综合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恢复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蓄,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出口有望继续巩固向好势头,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

同时吕大良也称,中国外贸“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风险都将对外贸造成压力”。

中国政府在考虑新一轮刺激措施

中国经济目前仍受到广泛的房地产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拖累。彭博社周二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为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中国政府正考虑增发至少1万亿元的主权债务,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同时准备采取新一轮刺激措施。

近几个月来,大多数分析师都在强调,决策者们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不是零敲碎打地推出一些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

荷兰ING银行亚太地区研究主管卡内尔(Robert Carnell)在一份报告中说:“无论中国政府在未来几个月中采取什么措施,都不太可能很快给2023年带来实质性变化,而最多只能被视为向杠杆率更低的经济过渡的痛苦管理工具。”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